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蘭丁“雲上病理師”全球多國都在用
2025-06-06 10:10:5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6月4日早上,雲南省鹽津縣人民醫院,村民王春秀(化名)做完宮頸癌篩查取樣,坐在走廊長椅上休息。大概3個小時後,醫生提醒她報告出來了。

  “陰性,沒事!”她笑著説,“以前要等3天,有時候還要跑市裏,來回折騰,現在等一會兒就能出結果,省心。”

  這份“省心”,來自武漢光谷一家叫武漢蘭丁智慧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蘭丁”)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癌細胞診斷機器人“蘭丁”,正讓宮頸癌篩查這件事,變得又快又準。

蘭丁“雲上病理師”全球多國都在用_fororder_01

蘭丁“5G+AI”細胞病理診斷平臺。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日檢測量相當於500位醫生

  癌細胞篩查,好比在一盆黃豆中找出爛黃豆。傳統的病理學方法是人工挑揀,即一顆顆挨個看。一個經驗豐富的病理醫生,一天最多看100張細胞玻片。

  而且,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肉眼觀測,主要做主觀比較,看細胞核是否變大變深了,顆粒是否均勻,一些早期變化不明顯的病變細胞容易漏掉。

  通過大數據技術,蘭丁創始人孫小蓉將醫學界幾十年積累的宮頸癌人工診斷經驗歸納為數據和演算法模型,並搭建AI大數據雲診斷平臺,讓“蘭丁”擁有“火眼金睛”,能夠從數字化圖像裏找到癌細胞的蹤跡,實現完全自動化的診斷。

  “我們積累了上千萬例宮頸癌細胞樣本,常見的癌細胞特徵和數據都存在庫裏,有1000多個參數,待檢的標本拿過來,用機器對比一下就可知結果。”孫小蓉説。

  機器人篩查的準確度如何?在此前舉辦的一場聯合國醫療衛生産品採購論壇上,孫小蓉請來5名全球知名細胞病理專家,與機器人“蘭丁”比賽。

  結果是,“蘭丁”的診斷結果與5名專家診斷結果完全一致。“我看了一輩子腫瘤細胞,還沒有機器人看得準。”一位美國老教授感嘆。

  目前,蘭丁單日篩查量最高達5萬例,相當於500位醫生一天的工作量。

蘭丁“雲上病理師”全球多國都在用_fororder_02

蘭丁AI數字化掃描大廳。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方便老百姓 醫院接診量翻了近10倍

  王春秀所在的雲南鹽津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山高路遠,看病難是常事,尤其是宮頸癌篩查這種需要專業設備和醫生的檢查。

  “這個醫院當時沒有病理醫生,老百姓如果在這裡做篩查,標本會送到第三方機構檢測,需要3天左右出結果,還要再跑一趟拿結果,或者去市級醫院做篩查。很多人嫌麻煩,乾脆就不查了。”蘭丁創新事業部負責人郭靜説。

  2022年7月,蘭丁與鹽津縣人民醫院共建人工智能細胞病理實驗室。老百姓在這裡取樣後,醫生只需將採集到的細胞圖像傳送到“蘭丁”雲平臺,最快幾分鐘就能出報告。

  這些上傳到雲平臺的報告,一旦發現異常,全球十多個國家的幾百名專家可以進行會診。偏遠地區的農村婦女,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據介紹,2022年7月前,鹽津縣人民醫院全年細胞學檢測僅76例。次年,年檢測量就升至約700例。

  不僅如此,該醫院醫生的檢測水準也大幅提升。以前拿到片子和AI分析結果,總得連線問武漢的專家。現在看得多了,也能獨立判斷了。

蘭丁“雲上病理師”全球多國都在用_fororder_03

工作人員在對細胞樣本進行數字化前處理操作。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外國醫生直呼“太棒了!”

  鹽津並非個案。蘭丁在全國建立了上百個人工智能細胞病理實驗室,如湖北麻城、新疆澤普、西藏山南等,其AI篩查網絡已覆蓋國內31個省市超2000家醫療機構。

  蘭丁的根在湖北,這項技術最亮眼的成績單,也寫在荊楚大地上。

  從2017年起,蘭丁的技術就參與湖北省的宮頸癌篩查項目中。2022年,湖北省啟動城鄉適齡婦女宮頸癌免費篩查項目,蘭丁作為該項目唯一檢測機構,為全省1267萬名適齡婦女做宮頸癌篩查,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人工智能醫學篩查最大規模的人群應用。

  在國際舞臺,蘭丁同樣聲名遠播。截至目前,蘭丁已與巴西、越南、摩洛哥等多國展開闔作,在巴基斯坦等國家落地實驗室,累計接待60余國逾百位醫學專家考察,其中包括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贊比亞總統助理等國際嘉賓。

  “太棒了!”今年,巴西的病理醫生用上蘭丁AI篩查後反饋,他們的篩查工作效率成倍提升,漏診率大大降低。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篩查變得更容易、更普及,讓更多女性遠離宮頸癌威脅。”孫小蓉説,她有個更大的心願:把這項中國原創的技術,帶給全世界所有需要它的婦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通訊員 王瓊 田瑤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