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武漢市江夏區山坡高中因種種原因暫別歷史舞臺,從此,江夏“南八鄉”(江夏區南部的八個鄉鎮)廣袤鄉野上的學子們,不得不背起行囊,告別熟悉的鄉音與炊煙,奔赴他鄉追逐高中夢。
為此,中共江夏區第六屆區委審時度勢,作出將山坡街打造成江夏區南部中心(山坡副城)的決定,山坡高中恢復辦學迎來東風。
經過近一年的建設,新擴建的山坡高中即將掀開面紗,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重建,更是“南八鄉”教育希望的重生。2025年秋季,江夏山坡高中將迎來首批江夏高中學子,從此江夏“南八鄉”學子背井離鄉求學將成為歷史。
山坡高中全景
時隔十年再次恢復辦學 現代化校園彰顯科技與人文
晨曦破曉,金黃的微光漫過山坡街的街頭巷尾,穿過武鹹城際鐵路旁的隔聲密林。新建的山坡高中6層教學綜合樓在薄霧中舒展身姿,新擴建食堂的紅磚墻被晨霧暈染得柔和,隱約透出廚房早餐的熱氣,與附近居民區的黛瓦炊煙相映成趣。
今年61歲的陳幫平是建新中學的返聘語文老師,他紮根山坡教育一輩子,如今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我的學生們都能就近上高中”。看著眼前就要完工,今年秋天將迎來首批高中生的新擴建山坡高中,他欣喜不已。
山坡高中新建的教學樓
校園設計處處體現“綠色智慧”。功能空間沿南北向科學佈置,搭配保溫節能材料與再生材料,既降低能耗又減少維護成本;3500平方米的隔聲密林與110米長的金屬穿孔隔聲屏,巧妙化解了臨近武鹹城際鐵路的噪音問題,雪松、樟樹等隔音植物與鍍鋅板噴塑隔聲屏形成“生態+科技”的雙重屏障。
智慧化更是新校園的亮眼標簽。從能源控制管理系統到教學設備設施,均採用現代化技術配置,實現建築運營與教學場景的智慧化升級。同時,項目還同步完善了給排水、消防、暖通等公用設施,拆除重建部分圍墻並優化室外道路廣場,讓校園既具“顏值”又有“內涵”。
“新校園的落成,不僅提升了硬體設施水準,更將推動教學模式向開放、共享轉型。”山坡街道工委書記朱灶利介紹,今年秋季將迎來時隔十年的恢復招生辦學,未來這裡將容納12個高中教學班。
借“山坡副城”東風 山坡中學迎來新生
山坡街有條高中路,沿著高中路一直走就是初中建新中學,這裡曾是原山坡高中的校址。
過去的十年,山坡街高中路的盡頭卻沒有一所“高中”。2013年,由於轄區出生人口下降、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初、高中生源持續減少,為了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最佳效益,江夏區人民政府對山坡高中進行了“秋季高一年級停止招生,高二、高三年級就地過渡,保留建制”的佈局調整。
2015年送走最後一批學生後,總面積602平方千米、人口13.8萬的江夏南部沒有一所高中。
2025年湖北省高考成績剛剛發佈,山坡街居民楊濤家裏迎來喜事,其雙胞胎女兒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三年前,她們從建新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江夏一中。
回想起這三年的陪讀經歷,楊濤直呼“辛苦、壓力大”。三年來,在山坡街經營餐館的他,每天晚上到紙坊接孩子放學,第二天早上做好早餐後再回來打理店子。
他算了筆賬:房租一年2萬,開車來回一趟油費約100元,坐城際鐵路來回21元。“粗略一算,三年硬支出就達到12萬元。對我的生意也有影響。”他説道。
和他一樣,平均每天有20多位“南八鄉”的家長來回跑。“這還只是我知道的,還有的沒辦法就去城裏租房子陪讀。”楊濤説,很多都是農村家庭,這加重了經濟負擔。
群眾有所呼,政府有所應。近幾年來,山坡街黨工委班子一直在積極想辦法解決此問題。
2021年12月16日,江夏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第1號議案為《關於高標準建設山坡中心城鎮,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議案中明確:“在建新中學現有初中教學的基礎上,利用現有教師資源和硬體設施,逐步恢復高中學段教學,緩解全區高中學位緊張的問題,同時也為山坡積聚人氣,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乘著山坡副城中心建設,山坡高中恢復辦學迎來了曙光。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2024年7月31日,江夏山坡中學改擴建項目正式啟動。江夏南部地區十餘年沒有高中的歷史將被終結。
山坡中學校園一角
多部門協同發力 主體結構提前兩個月完工
“很高興看到山坡新高中在預定的時間內,高標準高品質建成,‘南八鄉’的莘莘學子將不必背井離鄉上學。”6月20日,江夏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付天軍帶隊在項目現場説道。作為山坡高中87屆學子,他時常關注山坡高中恢復辦學情況,“我和所有從山坡高中走出去的孩子一樣,希望她早日恢復榮光。”
眼下,山坡高中新擴建已近收尾,智慧化教學設備即將入場。一年多來,每週五或者週末,江夏山坡副城建設指揮部專班都會召開工作例會,參會人員進行工作復盤,明確工作任務,彙報本週工作完成情況並計劃下步工作,一項項事務有條不紊推進。(文 李瑞 王夫之 攝影 舒威 鄭慶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