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西瓜皮請放綠桶!”“叔叔,您這一袋是其他垃圾,請投放到灰色垃圾桶裏。”7月14日傍晚,在武漢市青山區紅鋼城街道二街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幾位身穿紅馬甲的“小小宣傳員”,正用清脆的童音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這堂特殊的“實踐課”,源於青山區城管執法局在社區“愛心託管班”內播種的綠色種子。
託管班學生汪溢飛指導市民正確投放
為深化垃圾分類全民參與,同時豐富青少年暑期社會實踐,青山區城管執法局精心策劃“垃圾分類,‘暑’我最行”系列主題活動。在託管班課堂上,武漢市金牌宣講員王霞化身“環保導師”,用暑假作業本、礦泉水瓶等日常物品作為教具,生動講解分類方法,重點解析易混淆垃圾。孩子們在互動問答和模擬投放中,輕鬆掌握了“綠色密碼”。
學生排隊參與垃圾分類互動問答
學習知識後,孩子們迎來創意實踐,在垃圾分類主題帆布袋上自由創作。清澈的河流、分類清晰的垃圾桶、美麗的地球……一幅幅充滿童真的環保畫作映入眼簾。“我要帶回家給奶奶買菜用,以後就不用塑膠袋啦!”樂樂開心地向老師展示她的作品。這些獨一無二的帆布袋,將成為流動的環保宣傳品。
同學們展示自己創作的垃圾分類帆布袋
知識內化於心,更要外化于行。課程結束後,幾名學生主動請纓,擔任“小小宣傳員”,在金牌宣講員的帶領下,向市民發放宣傳單頁,用課堂剛學到的知識指導市民正確分類投放。正準備扔垃圾的李先生在學生的指導下重新分揀,笑著誇讚:“小朋友真棒,講得清楚又明白,我以後一定正確投放。”
“這種‘知識輸入+創意輸出+社會實踐’的垃圾分類宣傳模式,有效激活了青少年這一關鍵群體。”青山區城管執法局環衛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垃圾分類進託管班系列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輻射一個社區,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目的。接下來,青山區城管執法局將持續探索此類寓教于樂、學以致用的宣傳模式,讓垃圾分類新時尚在城市紮根更深、傳播更廣。(文/圖 張忱 涂菲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