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支點建設新亮點丨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湖北擦亮數字經濟新IP
從手機地圖導航、網上點餐購物、群眾“指尖辦事”,到企業車間柔性生産、産品全生命週期追蹤……數字經濟發展水準,與每個人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2024》顯示:湖北數字經濟發展水準位居全國第七、中部地區第一。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稱,湖北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兩位數增長,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了堅實支撐。
湖北大數據集團中部數據流通服務中心。(受訪單位供圖)
中部數據流通服務中心入駐數商超千家
數據流動量每增加10%,將帶動GDP增長0.2%。
為推動數據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充分利用,2025年湖北新增了一家省屬國企——6月6日,註冊資本50億元的湖北大數據集團成立,將致力於打造成為全國一流、中部領先的省級大數據集團。
目前,由湖北大數據集團搭建的“中部數據流通服務中心”(于2024年9月上線)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入駐數商1050家,上架數據産品660個,交易金額超3.8億元。
當前湖北大數據集團正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産業園區建設運營,按照9月底和 12月底時間節點,實施成立後的兩個“百日攻堅”行動,通過舉辦數據産業高品質發展暨産業招商大會,全力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算力互聯互通平臺等揭牌運行,計劃在年底力爭一批數據生態企業入駐産業園區、一批重點項目初現成效。
為加速數據要素流動,政府部門也不遺餘力。僅6月份,湖北省數據局就送出3份“大禮包”——
印發《湖北省推進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方案》,促進數據資源的共享和協同利用;聯合華為公司推動“鄂匯辦”鴻蒙版APP適配改造,實現53個省級部門的1031個政務服務事項、442個便民服務應用上線應用;與湖北省市場監管局攜手,推動成立湖北省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數據高效流通與應用保駕護航。
7月12日,在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數據局等多家主管部門指導下,湖北數字經濟學院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揭牌,這是全國首家由省政府統籌打造的數字經濟學院,將成為湖北數字産業和人才流動匯聚的新平臺。
湖北大數據集團展廳。(受訪單位供圖)
全省總算力規模同比增長173%
數據流通,激活應用。眼下,讓百姓可觀可感的數字化項目越來越多。
在武漢萬象城一樓“聯覺”門店,由湖北文旅集團聯合清華大學打造的國內首個國風大空間VR(虛擬現實)極致互動體驗項目——“逍遙武當”,吸引了不少親子遊市民排隊體驗。
遊客在“數字孿生”武當山裏,還能遇見教打太極拳的“張三丰”。據湖北文旅集團數科中心高級經理肖嘉介紹,“逍遙武當”是今年湖北“數據要素×”大賽參賽項目,已在武漢萬象城和光谷K11落地,獲得了市民遊客廣泛好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湖北旅遊、武當突破”戰略部署的數字文旅新IP。
位於武漢萬象城的國風大空間VR極致互動體驗項目——“逍遙武當”。(記者劉天縱攝)
在咸寧市鹹安區57.2平方公里的北洪港流域,湖北鐵塔公司將40余座通信鐵塔編織成“空天地”立體化感知網,串聯了該區政數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和湖泊局、生態環境局、應急局、文旅局等11個政府部門的數據,讓鄉村治理進入“讀秒”時代。
“哪需要施肥、哪需要打藥、哪作物長勢好,打開手機一目了然。”鹹安區汀泗橋鎮幹部楊柳藝説,用手機或電腦登錄“鹹安區北洪港流域數智治理監測平臺”,非農非糧、種植結構、長勢監測、農業病蟲害等各類數據像天氣預報一樣實時更新,如今村民種地好像遊戲“開外挂”如虎添翼。
鹹安區北洪港流域數智治理監測平臺,實現流域內質、土壤、植被等生態要素實時監測。(記者劉天縱攝)
為促進湖北數據“聚起來、動起來、用起來、活起來”,湖北省數據局以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湖北分賽為媒,為參賽企業提供投資對接、應用場景供需對接、納入試點示範儲備庫等支持,為湖北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創造更多可能。
為支撐不斷增長的數字化應用需求,全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快馬加鞭。
據湖北省數據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湖北省在用數據中心243個,在用標準機架數超21萬架,全省總算力規模13387P,同比增長173%。
湖北省通信管理局介紹,湖北省5G基站數已達17.5萬個,武漢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頻寬擴容至3270G;移動物聯網正在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其終端用戶數超8600萬戶,終端接入流量同比增長67%。(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實習生 陸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