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堅決扛牢糧食生産責任 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
2025-09-30 09:30:0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王忠林在襄陽調研産業發展和農業生産時強調 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 堅決扛牢糧食生産責任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

  9月28日至29日,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忠林在襄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樊城區、南漳縣調研産業發展、農業生産、縣域經濟發展等工作。他強調,襄陽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勇擔重任、加壓奮進,著力提升發展能級質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産業轉型,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切實當好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發展龍頭,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作出更大貢獻。

  “企業創新能力怎麼樣?今年生産經營情況怎麼樣?”“有什麼困難需要協調解決?”王忠林來到襄陽高新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駱駝集團新能源電池襄陽有限公司、樊城區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與産業園區、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聽取生産經營、技術創新、産業佈局、市場開拓等情況介紹,勉勵企業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智改數轉”和産品迭代,不斷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王忠林強調,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加速滲透融合,要堅定堅決推動産業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打造一批“燈塔工廠”“無人工廠”“智慧工廠”,推動企業效率提升、品質變革,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升市場話語權。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把企業冷暖放在心上,主動作為、精準服務,強化要素保障,及時掌握和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努力幫助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加快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喜看稻菽千重浪,豐收美景動人心。王忠林來到南漳縣清河管理區雷家巷社區水稻綠色高産高效示範基地,沿著田埂仔細察看稻穀飽滿度,了解秋收進度、水稻單産、投入産出等情況,與種糧大戶分享豐收喜悅,對雷家巷社區建成高標準農田、有效提升糧食産量表示肯定。他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省委工作要求,切實扛牢湖北農業大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要搶抓時間組織開展秋收,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機械化程度,確保顆粒歸倉、寸草歸垛;搶抓有利墑情,加強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做好秋播生産工作;抓好糧食收購儲備,保持收購價格穩定,保護和調動好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推動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齊頭並進。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省域經濟的堅實支撐。王忠林來到南漳縣歐品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走進車間察看生産線和産品展示,認真傾聽企業對政務服務的意見建議,對企業在深耕主業的基礎上、積極開拓人工智能新領域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強調,縣域強則省域強,縣域活則全盤活。要把縣域經濟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大抓産業,以工業強縣建設推動一二三産業更好融合,實現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要堅定不移以項目為抓手,堅持一手抓對內挖潛、一手抓對外招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強化金融、人才等關鍵要素保障。要在發展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多贏。

  調研中,王忠林充分肯定了襄陽幹部在一線拼搏實幹、奮勇爭先的精氣神和重大項目招商建設成效。他説,襄陽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重要,要進一步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要著力提升發展能級。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持續做大經濟體量,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努力成為中西部地區具有重要輻射力、帶動力的增長極。要著力抓好産業發展。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持續完善産業生態,促進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農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擴規模、提品質、上水準,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産業集群。要著力抓好城市發展。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發展要求,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推進城市內涵式發展。要著力提升發展質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創新驅動引領,適應智慧化、數字化趨勢,推動傳統産業升鏈、優勢産業延鏈,精準招引一批能級高、牽引強的重大項目,不斷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要著力發展民生事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辦好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實事,守牢安全、生態等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加快推動襄陽高品質發展凝聚更大合力。

  省領導吳海濤、彭勇、黎東輝參加調研。(記者楊念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