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在武漢盛大開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文化引領發展,荊楚氣象萬千。9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收官‘十四五’謀篇佈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佈會文化引領篇,亮出湖北文化發展成績單:“十四五”時期,湖北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文化事業與産業“雙擎驅動”,為支點建設注入了強勁精神文化力量。
文化産業量質並進 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
發佈會上,湖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海軍介紹,“十四五”期間,湖北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三大核心指標,均居中部省份第一。
一系列關鍵數據印證了這場整體躍升: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從3796億元增長到5355億元,連續跨過4000億元、5000億元兩個臺階,總量穩居中部第一;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從“十三五”期末的1722億元攀升到2023年底的2750億元,中部地區排名第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中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從“十三五”期末的102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963億元,實現“四連增”,持續領跑中部地區。
劉海軍將躍升的“秘訣”歸結于三方面: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紮實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市場主體活力迸發;著力實施能級提升戰略,堅持學先進、找差距,堅持揚優勢、補短板,堅持強龍頭、優生態,推動文化産業規模不斷躍升;充分發揮科教大省優勢,注重科技賦能、文化鑄魂,加快發展新質文化生産力。
下一步,湖北將深入實施文化創新戰略,加快推動“三線並進”,升級傳統文化産業、壯大新型文化産業、培育未來文化産業,奮力建設文化強省。
“知音湖北”叫響全國 “詩與遠方”交相輝映
“神武峽”“赤黃紅”舞動荊楚,吸引遊客蜂擁而至。湖北深入實施文化創新戰略,以“五張金名片”為引領,整合全省文旅核心資源,推出兩大文旅主軸,點燃海內外遊客的打卡熱情。
為讓湖北的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韻為更多人所知,今年以來,湖北啟動“知音湖北”全球推廣計劃,持續優化旅遊客源結構、提升湖北旅遊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開通“湖北文旅”等社交媒體矩陣,上線“Hello Hubei”海外星球號。相繼舉辦中國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世界武當太極大會、全球旅行商大會、漢馬、武網等節會、賽事,持續推進文旅鏈態融合,拓展“文旅+百業”,大力發展休閒度假、低空文旅、數字文旅、避暑、冰雪、演藝等新業態,構建“吃住行遊購娛”全産業鏈。
作為“國家文化客廳”和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的國際影響力正不斷增強,在全國博物館網絡影響力排名中位列全國第六,並躋身全球主要景點前列。未來,該館將持續打造曾侯乙編鐘國際文化品牌,推動雲夢秦簡申報世界記憶遺産,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為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貢獻湖北力量。
“十五五”時期,湖北將系統謀劃、創新推廣策略和市場開拓,推動“荊楚文化走世界”,吸引“五洲遊客聚湖北”,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道德群星閃耀全國 “三大精神”潤澤荊楚
文明之花,香滿荊楚。“十四五”期間,湖北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習近平總書記回信肯定勉勵丹江口庫區志願者,湖北省3人(組)獲評“時代楷模”,5人獲評全國道德模範,175人(組)榮登“中國好人”榜,形成了璀璨的“湖北道德群星”現象。
文明城市創建喜獲豐收,湖北省12個城市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數量超過前六屆總和,居全國第五。
偉大的精神凝聚奮進的力量。今年以來,湖北大力弘揚和踐行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全覆蓋開展“大思政課”宣講8600余場。加快推進湖北革命軍事館等“三館一基地”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及鄖西段建成開放,全覆蓋建成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
高舉長江文化大旗 守護荊楚千年文脈
江水潤荊楚,文脈連古今。“十四五”期間,湖北著力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完成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新增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評掛牌,紅安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5個項目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6個項目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連續四年上榜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鄖縣人”被寫入歷史教科書。建設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編纂《湖北出土簡牘集成》,創建雲夢楚王城國家文物保護示範區,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簡牘研究高地。
積極承辦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和第三屆、第四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片)會演,加強黃梅戲傳統劇目、曲本收集整理,武漢戲曲“大碼頭”持續振興。
為將長江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湖北成立長江文化研究院、長江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加快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長江博物館、南水北調博物館等重大標誌性項目,連續兩年舉辦長江文化藝術季。剛剛啟幕的2025年長江文化藝術季,吸引了美聯社等500余家國際媒體關注轉發,相關報道和話題全網總閱讀量超過45億次。
文藝精品百花齊放 文化惠民提質增效
文藝精品是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文化繁榮的重要標誌。“十四五”期間,湖北省在組織文藝創作,推出反映中國氣派、時代風貌、荊楚特色的作品方面成果豐碩。電影《中國醫生》《我的父親焦裕祿》、電視劇《功勳》、話劇《屈原》等12部作品喜獲“五個一工程”獎,16個項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居全國第二,《浴血榮光》等3部重大主題電視劇在央視一套熱播,承辦2025央視春晚武漢分會場和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
全省精心組織“五個一百”文藝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全民閱讀、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等文化惠民活動5.5萬餘場,組織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46萬餘場,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紮實推進基層“四館三場兩中心”等重點文化工程,全省共建成公共圖書館119個、文化館126個、博物館245個、美術館63個、非遺展示館39個,數字農家書屋2.3萬多個,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日益完善,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十五五”期間,湖北省文聯將進一步突出“文”的特色、健全“聯”的機制、展現“會”的擔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實施“精品孵化”工程、“時代記錄”工程、“遺産活化”工程、“新苗培育”工程,推動全省文藝家向上拔尖、向下紮根,努力創作優秀文藝作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