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陽市襄州區龍王鎮閆營村,一場跨越五千年的對話正悄然進行。一邊是沉睡地下、承載著中華文明農耕記憶的鳳凰咀遺址,另一邊,是中交廣航局的建設者們,帶著現代的工程技術與生態智慧,小心翼翼地喚醒這片土地。他們以“綠色”為筆墨,繪就一幅文物保護與生態治理相得益彰的壯麗畫卷。
鳳凰咀遺址項目建設現場 供圖 中交廣航局
鳳凰咀遺址作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項目總投資4.5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4億元,建設內容包括遺址博物館、長江文明漢水流域標本庫房、遊客管理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村道改造等道路及室外機電工程、遺址保護及管理設施等配套設施。項目伊始,施工團隊主動打破“圍墻”,組織當地村民成立了環保監督小組,即便在秋冬寒意裏,村民監督員也堅持每天巡查,從檢查揚塵檢測儀的數據,到查看施工廢水是否規範導流,再到傾聽夜間施工是否影響村民休息,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村民監督員饒繼牛翻開巡查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11月6日:西側圍擋噴淋正常,生活區垃圾桶分類準確;11月7日:夜間施工噪音未超標”等詳細信息。自監督小組成立以來,共處理村民環保協調問題18項,環保問題解決率100%,工地揚塵投訴量為零,垃圾分類準確率達 98%,施工噪音較國標降低31%。這種“企地共治”的監督模式,不僅填補了工程環保管理的“末梢盲區”,更讓環保理念在閆營村落地生根。不僅如此,項目部還通過優先雇用當地勞動力、採購當地農副産品與材料等方式,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截至目前,項目部累計為當地提供了超過200個就業崗位,並開展了針對性技能培訓,培養了80余名專業技術工人。
“這些木方結實得很,冬天給雞舍搭個棚,小雞崽就不怕凍了!”閆營村村民王建國抱著一摞再生模板,笑著往家走。近日,項目工地的“再生材料加工點”成了村民常來的地方 —— 施工中廢棄的模板、木方經工人打磨、拼接後,變成了村民修棚屋、打農具的“好料子”,連碎磚石都被拉去修補村裏的田間小路,避免雨雪天泥濘難行。生活廢水經過處理變成優質“農家肥”,滋養著周邊的千畝良田,實現了從“廢水”到“農資”的華麗轉身。項目部還積極協助當地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參與到村裏的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和道路修繕等工作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贏得了村民們的交口稱讚。
此外,項目部還把“節約”做到了細節裏。抬頭望去,項目部配套用房及生活區屋頂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些光伏板每天能發電約41度,足夠工地辦公和生活用電,每年能減少碳排放約15噸。”項目技術負責人指著光伏板介紹,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遺址生態的影響,項目錨定“綠色標準”,能源技術設計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優先選用高效節能的機械設備,廣泛採用節水型器具……一系列節能減碳舉措,為遺址周邊生態環境築起了“綠色屏障”。
“這片土地下藏著五千年的文明,我們的施工不僅要保文物,更要護生態。”中交廣航局項目負責人曾勝鐘介紹。作為文物保護工程配套項目,項目部與武漢大學考古隊建立了“無縫協作”機制:施工前,考古隊對施工區域進行全面勘探,劃定“文物安全區”;施工中,一旦發現疑似文物遺跡,項目部立即停工,考古人員第一時間進場發掘,待文物清理保護完畢後,再重新制定施工方案,確保文物與生態“雙安全”。建設者們用實踐證明,守護遺址,不僅要留住文明的根脈,更要護好當下的生態,為襄州區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文 杜元 馬鑫 卓澤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