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的朋友圈,不知哪位英雄認識小米雷軍的,敬請幫助引薦。”安徽馬鞍山市委常委、副市長季翔,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手寫圖片。這條“求引薦”的朋友圈,不僅促成了當地與小米公司開始洽談合作事宜,還讓這位官員在網絡上贏得了不少網友點讚。值得一提的,還有季翔發朋友圈的頻率——有時一天他在朋友圈發佈的信息就有數十條。(3月25日《南方都市報》)
“從今天的媒體環境來説,官員已經逐漸從‘小黑屋’走進互聯網時代‘玻璃房’了。過去官員守在‘小黑屋’裏,相對來説比較神秘,如今有了社交媒體,形成了一個‘人人可能被監督、人人可以去監督’的輿論環境。在越來越透明的環境當中,每個官員都不能置身事外,他在公共場合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如同在‘玻璃房’中。一旦官員言行失當,就容易被輿論敲打。”這段話,來自去年本報記者對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進行的專訪。
誠然,對於身處互聯網時代“玻璃房”的眾多官員而言,如何得體地發聲、如何應對互聯網高速發展對工作帶來的新挑戰,不僅體現官員“觸網”的能力,更能從深層次反映一時一地的官場生態。
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躲避?是只發名不副實的“心靈雞湯”,做資深“潛水員”只看不發、不轉不評,還是高效利用朋友圈的資源,甚至借助於“六度空間”理論——最多通過六個人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更好地延伸和拓展自身的工作半徑?現如今,完全不“觸網”的地方官員很少,可是,真正了解如何用好互聯網提升自身的政務能力,了解如何借助互聯互通的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本職工作的官員數量,仍與公眾期待有差距。
隨著媒體融合進一步推進,新聞業態進一步轉化,社交網絡平臺已成很多人獲取新知識、新觀點的重要途徑,民眾週遭發生了什麼、民眾對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哪些期待和訴求,都能從小小的手機頁面上一窺究竟。許多官員對此心知肚明,不少官員本身就是資深的“手機控”。然而,從官場生態的角度考察,真正願意在微信朋友圈裏“吐露心聲”的官員並不多見。原因何在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