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退出,我省新能源汽車出路何在——雙輪驅動 走好“政策+市場”之路
財政部日前表示,2017年開始逐步下調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2017年至2018年補貼標准將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調20%,2019年至2020年將下調40%,2020年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退出。
從省工信廳獲悉,2016年河北省推廣新能源汽車6311輛,其中大部分為新能源公交車,河北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仍以政策驅動為主,還未形成真正的市場驅動力。
如何讓新能源汽車從依靠政策到逐漸適應市場,強化“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發展,成為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及推廣應用的當務之急。
新能源乘用車將成發展主流,河北省應適時調整政策培育市場
根據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河北省將優先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等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2017年至2019年全省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比重應分別達到60%、70%、80%。
業內人士表示,該規劃也提出激發啟動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市場。但與推廣新能源公交車相比,規劃並未規定推廣比例,也沒有明確的路線圖。
長安客車新能源部總監劉中領認為,“長久看,以私家車、計程車為主的新能源乘用車將是發展主流。”
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2016年及以前,我國以私家車、計程車等為主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規模、增速與公交、物流等新能源商用車基本持平。從2017年開始,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將遠超商用車,預測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0萬輛,遠超新能源商用車40萬輛的規模。
“僅靠推廣發展新能源公交車等商用車,無法解決河北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成長問題。”劉中領認為,河北應適時調整政策培育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以期在未來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河北省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會長、禦捷公司董事長張立平表示,“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都處於初創期,此時參與市場競爭,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各個省份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方面的競爭。希望河北省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健康發展。”
企業應增強創新能力,靠技術進步和提升用戶體驗贏得市場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私人需求將達76萬輛。
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會考慮産品品質、售後服務、可選車型、充電便利性、性價比等因素。根據這一特點,河北省新能源整車生産企業、動力電池等配套産品企業,正在瞄準客戶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
目前,長城汽車首款純電動轎車C30EV已進入國家新能源車型推廣目錄,將於今年上市。這也是河北省首款獲得生産銷售資質的新能源乘用車。
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該公司將投入300億元,打造全球化研發體系,在主被動安全技術、智慧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形成領先優勢。
為應對2020年後補貼政策退出要求,長安客車將進行産品技術升級,優化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選擇高性能、低成本的動力電池,並對整車進行輕量化設計,增加續航能力。
專家表示,雖然河北省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但也存在産業基礎相對薄弱、創新能力相對滯後、動力電池和關鍵零部件産業難以支撐産業快速升級和發展,以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等問題。
對此,張立平建議,河北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靠技術進步和提升用戶體驗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通過推廣電動計程車完善充電設施,點燃私人購車熱情
省能源局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2016年底,河北省共建設充電站1161座、充電樁16429個。
但從各家充電設施的使用情況看,目前除公交車充電設施外,其他充電樁很多還未開通。其主要原因是河北省新能源汽車太少,充電設施運營成本太高。
為改變這種情況,特來電石家莊分公司總經理裴植建議,河北可通過大力推廣電動計程車,盤活已建成的充電設施,同時倒逼河北進一步完善充電設施網絡。
另外,根據交通部2015年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京津冀新增或更新的計程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5%。國家信息中心據此預測,到2020年京津冀要更換為新能源汽車的計程車可達10494輛。
裴植分析,河北要加快推廣電動車,需要合理利用充電設施。目前普通市民難以共享新能源公交車的充電樁,而電動計程車的充電樁使用時間多集中在中午12時前後和晚上10時以後,這就是説,其餘時間完全可以讓私人用戶去充電。乙太原為例,截至今年2月,太原共有8292輛電動計程車,司機只需每天夜間或堵車高峰期,或吃飯休息、換班時間充一次電,便能實現充電時間與運營時間的合理分配,滿足全天運營需求。
電動計程車的推廣應用,點燃了太原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加快了當地新能源汽車推廣進程,值得河北省借鑒。(記者 邢傑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