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瑩:堅持生態優先 推動綠色發展

2017-07-18 17:45:31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反饋郵箱:hebei@cri.cn  反饋電話:0311-6756121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b8ca3a76e4631ac7bc2704

圖為劉海瑩在座談會上發言。記者 郭昭 攝

  河北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6週年座談會典型發言①

  編者按 6月30日上午,河北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6週年座談會在石家莊舉行。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劉海瑩,元氏縣鐵屯村黨委書記閆勝聯,蠡縣武家營村黨總支書記李忠義,唐山市路北區機場路街道祥富裏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林靜,河北港口集團秦港股份雜貨公司散糧站副站長、黨支部委員張海波,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穀子研究所所長、黨委委員趙治海先後作典型發言。

  6位先進典型的發言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充分反映出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立足崗位、拼搏奉獻的風采,生動展現了全省幹部隊伍奮發進取、幹事創業的新氣象。本報從今天起,連續刊發6位先進典型的發言,以此激勵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切實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與全省人民一道共同奮鬥,以改革發展穩定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塞罕壩開發建設,就是一部共産黨人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群眾自強不息、戰天鬥地的創業史

  ■ 塞罕壩開發建設,也是一部老中青三代塞罕壩人艱苦卓絕、永不言棄的奮鬥史

  ■ 塞罕壩開發建設,還是一部中國高寒沙地科技攻關、綠色發展的進步史

  1961年,為鎖住肆虐華北的風沙,原林業部決定建設北部生態屏障。同年10月,時任林業部國營林場管理總局副局長的劉琨同志,帶隊在人跡罕至、大雪紛飛的塞罕壩進行踏查,正當踏盡千里荒原,感嘆“白沙裸露,樹木難尋”時,遠遠發現東部荒原上頑強挺立著一棵松樹。他撫摸著樹榦,動情地説:“這棵松樹少説有150年,這是活的標本,證明塞罕壩可以長出參天大樹,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會有億萬棵松。”五十多年過去了,從“一棵松”到世界最大人工林海,塞罕壩每棵樹的年輪都記載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我切身感受到,塞罕壩開發建設,就是一部共産黨人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群眾自強不息、戰天鬥地的創業史。1962年9月,369名平均年齡不足24歲的創業者從四面八方集結,奔赴塞罕壩。沒地方住,就用草坯建起簡易的幹打壘,用石頭和莜麥秸搭起草房。頭天晚上燒一壺開水,第二天早上就凍成了冰坨子。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當年即栽下了1000畝樹苗,然而到了秋天,卻發現成活率不足5%。來年春天又造林1240畝,可成活率仍然不足8%。連續的失敗,一度冷卻了年輕人的熱情與激情,冰凍了歌聲與笑聲。

  關鍵時刻,黨組織是主心骨!林場首任黨委書記王尚海帶領技術人員攻堅克難,改進了傳統的遮蔭育苗法,在高寒地區首次全光育苗取得成功。信心,開始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上回暖。令人難忘的是1964年早春的馬蹄坑會戰,120名黨員職工帶著新培育的樹苗挺進馬蹄坑。白天氣溫在零下2攝氏度,每個人的雨衣外面都濺滿了泥漿,凍成了冰甲,走起路來,咣咣直響。大幹3天,坡上全部栽上了落葉松。20天后,放葉率達96.6%。面對一片稚嫩的綠色,王尚海等人號啕大哭,淚如雨下。

  今天,馬蹄坑會戰的地方,高大茂密的松樹已經成為林海。遵從老書記王尚海的遺願,人們把他的骨灰撒在了這裡,並將這片林子命名為“尚海紀念林”。王尚海,成為塞罕壩上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幟。

  我切身感受到,塞罕壩開發建設,也是一部老中青三代塞罕壩人艱苦卓絕、永不言棄的奮鬥史。1963年春節前,大家正高高興興地準備回家過年,可趕上一場大雪,根本無法下山。於是開始鏟雪,連鏟三天,下山的路剛剛打通,又一場大雪襲來,只得回山過春節。在另一場大雪中,林場幹部孟繼芝因雪大迷路失蹤,全場人出動雪夜急尋,終於在一個雪堆裏找到了已被凍僵的孟繼芝。命是保住了,但從膝蓋處,他的雙下肢被截掉了,19歲的他從此再也沒有站立起來。

  青年骨幹曹國剛最大的心願是把新的松樹品種引上塞罕壩,改善林場的樹種結構,半輩子的心血也都花在了這件事上。他有嚴重的肺心病,到後期呼吸困難,心肺衰竭。説不出話了,他就用筆寫,寫經驗、寫教訓、寫設想。彌留之際,他喘息沉重,臉色發紫,眼睛卻依然瞪著。妻子知道他想啥,伏在他耳邊哭著説:“放心吧,新松會引上塞罕壩的!”

  上世紀80年代,趙福洲、陳秀玲夫婦每年都要在不通水電、沒有人煙的望火樓待上好幾個月,用的是煤油燈、蠟燭,喝的是雪水、雨水,吃的是鹹菜、幹饃。1984年冬天,懷著身孕的陳秀玲在刷洗水缸時重重地磕了一下,癱倒在地,但由於風雪太過猛烈,15個小時後陳秀玲才被送到醫院,早産的孩子只活了一天半便夭折了。哭過,痛過,但兩口子還是選擇了堅守。林場裏,9座望火樓中,有8座都是夫妻共同堅守的,人們也把這些望火樓叫做夫妻望火樓。55年來,共有近20對夫妻守過望火樓。55年來,上百萬畝的塞罕壩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

  我切身感受到,塞罕壩開發建設,還是一部中國高寒沙地科技攻關、綠色發展的進步史。樟子松有一個致命弱點——栽植後第二年春天怕風吹。1965年春天,技術人員李興源用雪藏法貯藏種子,5月初播入苗圃。育苗,必須用大糞做底肥。他就在路上撿拾馬糞驢糞羊糞,還讓妻子縫製了一套專門掏大糞的工作服。經過三年努力,樟子松育種終於成功,並在塞罕壩推廣。

  2011年以來,林場把石質陽坡作為綠化重點,整地時先把石塊挖出,大穴深坑整地,再人工客土回填,樹苗選用25釐米以上、培育2年以上的大規格樟子松良種容器苗,種好後覆蓋地膜保墑。這種方法使石質陽坡造林成活率達到98%以上。我們創造出一個個營林技術的新突破,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獎勵,5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如今塞罕壩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可涵養水源、凈化水質1.37億立方米,固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可供199.2萬人呼吸一年之用,空氣負氧離子是城市的8至10倍,每年提供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