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方敏 發現身邊美景 喚醒環保意識

2017-07-07 16:27:11  來源:石家莊日報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發現身邊美景 喚醒環保意識 ——訪省會生態攝影大賽評委組組長武方敏

  第三屆省會生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正在緊張進行,作為連續三屆大賽評委組的組長,武方敏感觸頗深。近日,武方敏接受了筆者的採訪,暢談了自己對此次大賽的理解與期望。

  “本次攝影大賽主要是環保主題,旨在用眼睛發現身邊的美景,用美景喚醒環保意識。”武方敏説,從前兩屆活動看,舉辦得比較成功,民眾參與熱情高漲,不論是相機組還是手機組,內容都很豐富,尤其是手機組,題材廣泛,且水準普遍較高。

  武方敏説,從前兩屆拍攝對象來看,藍天白雲、市區環境比較多,建議市民還可以多關注企業和環境的治理過程,對執法人員的巡查、巡視、工作指導等方面多拍攝一些,把整個環境治理的過程記錄下來,通過組照的形式呈現出來,“把社會活動與環保執法、企業、民眾活動結合起來。”

  “作為評委,就是要把好的作品推薦給大家,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鳴。”武方敏説,“從目前徵集到的作品情況看,個別作品拍攝角度比較狹隘,反映企業環境治理方面的作品比較少。”

  説到前兩屆的徵集活動,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的武方敏,從專業角度指出了一些不足。他説,第一屆的時候,有張讚皇某水泥廠廠區的照片拍得非常好,但畫面的特徵不明顯,説服力比較弱。

  “如果不看圖片介紹的話,不知道拍的是什麼廠子。”他説,如果用組照或對比的形式來表現,把廠子過去和現在的環境進行對比,或者對工作環境一級級進行對照,展示的效果就會更好,立意也會更高。

  武方敏説,因為第一屆徵集活動時,大家都沒有太多經驗,且組稿時間也只有兩個多月,難免會留下一些遺憾,“但第二屆就明顯進步多了,作品的水準和檔次都提高了不少。”

  武方敏認為,當前,全市對環保工作的決心和力度都非常大,各級各部門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但不少群眾對具體的工作還缺少了解,希望能在作品中更多地體現這些“少為人知”的工作。

  “比如環境是怎麼轉變過來的、工作人員是怎樣辛苦工作的、大氣監測時數據是怎麼來的、工作人員在山上值守崗位時不管風吹日曬都要堅持採集數據的場景是怎麼樣的……這些環保工作的過程,就是我們攝影的好素材。”武方敏説,還有企業,比如鋼廠、水泥廠、化工廠等,他們環境的轉變過程也很有畫面感。

  武方敏認為,可以以徵集活動為平臺,來記錄我市環境治理的每一個腳步。“之前的作品更多的是在拍環境,但環境背後的努力還需要深入挖掘。”他説,哪怕場景的畫面不太好,也要把這個場景記錄下來。

  武方敏對前兩屆的參賽作品仍記憶猶新,“第一屆的時候,一等獎是從樓頂俯拍,表現春暖花開時的場景,夕陽的光線運用非常好;第二屆的一等獎作品是三張接起來的,場景非常壯觀。作者也是在樓頂拍的,同一場景拍了三張,表現得恰到好處,水準非常高。”

  同時,他對手機組作品評價也很高。他説,手機組的作品品質很不錯,有一張中華大街立交橋的照片拍得很好,但唯一不足的是光線太暗,像素低些,背景不太好,“如果能在天黑之前拍下來,進行二次曝光,再把後面的樓拍清晰些,加上華燈初上的場景,就會更完美些。”

  “第二屆時,我們還進行了現場點評,把好的作品介紹給大家,讓大家知道為什麼有的作品能獲獎,作品的獎項又是怎麼得來的,也讓參賽者能心悅誠服。”武方敏説,記得當時有一幅作品,拍的是一位老者在晨練。成敗在於細節,那幅作品中,晨練的老者後面跟著個小寵物。如果沒有小寵物的襯托,人性化欠缺、會單薄,會顯得孤零零的;而有了那個小寵物,畫面就活了,作品很活潑。這個細節,就是點睛之筆,作者抓拍的瞬間是非常到位的。”那幅作品最終獲得了三等獎。

  武方敏指出,攝影講究光線,所謂光影,就是要用光來做畫。既對環境交代清楚,又用光來描繪場景。另一幅獲獎作品的成功也在於細節,主要是光線運用很好,“攝影不僅要交代美的環境,還要從藝術的角度去表現。要善於運用光線,要從藝術的角度去觀察。”

  武方敏分析説,在那幅作品中,光線從樹的縫隙間穿過,畫面感非常強。而另一張被評為優秀獎的作品,拍的場景類似,但沒有光,只有花草特別鮮艷,沒有光線的運用。這兩幅作品的差別在於,後者只交代了一個相對漂亮的環境,從攝影角度來説,沒有藝術的氛圍。

  “通過前兩屆活動可以看到,組織者高度重視,力度非常大,參賽者也很踴躍,熱情高漲。”武方敏説,舉辦第一屆徵集活動的時候,只用了半個月就收到了千余幅作品。

  武方敏表示,有了前兩屆的經驗,第三屆活動無論是從領導重視、協調組織,還是群眾參與度上看,都更進了一步,“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參與進來。”武方敏説,“我也相信,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治污的實施,更多的美景,不僅會定格在照片上,更能常駐于我們的生活中。”(通訊員 杜英娟 王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