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遊成癮如何破解

2017-07-10 16:46:30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一名12歲的學生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手機充值遊戲幣花費10萬元;一名13歲的學生因手機被沒收從4樓跳下,甦醒後第一件事是要求打“王者榮耀”……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小學生沉迷手機遊戲的消息不斷刷屏。

  手機遊戲為什麼會讓這麼多“熊孩子”著迷?如何讓孩子們不再沉迷于手遊?家庭、學校、社會應該做些什麼?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

  中小學生沉迷手遊危害多

  “暑假作業有一部分需要在手機上完成,一定要警惕孩子借這個機會玩手機遊戲。”石家莊市民李楠的孩子讀小學,英語、語文都佈置了朗讀作業,每天通過手機上傳語音。每到此時,李楠都要盯著孩子來完成。

  “不是看他讀得怎麼樣,是怕他玩遊戲。”李楠説,最近一個多月,孩子一回家就埋頭玩手機遊戲,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一怒之下,李楠沒收了兒子的手機。然而,孩子並沒有就此罷休,不僅借同學的手機玩,還讓同學幫他打段位,怎麼都禁不住。

  “在遊戲中能得到其他玩家的讚揚和認同,有一種滿足感。”説起手機遊戲,李楠的兒子王路曼(化名)滔滔不絕。他現在主攻“王者榮耀”,之前他和小夥伴們玩過“天天飛車”“奇跡暖暖”“天天酷跑”“雷霆戰機”等手機遊戲。

  這種認同感,不僅來自於遊戲本身,還有一種從眾心理。“平時大家聊的內容都是這些,如果你不玩,嘴都插不上,會感到孤單。”王路曼説,他們班有32個男生,除了幾個“學霸”,幾乎都在玩“王者榮耀”。

  手遊比傳統網遊更易成癮。石家莊市長征街小學校長杜忠誠表示,一部智慧手機在手,中小學生幾乎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上網玩遊戲,學校和家長很難進行有效監管。

  “一些孩子的學習熱情讓手機遊戲給沖淡了。”王路曼的班主任周曉晴(化名)非常著急,期末考試前,男生們下課湊到一起打遊戲、聊遊戲,有些學生因課餘時間玩手機遊戲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班級的學習進度,很容易在學習上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不加以控制,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這個暑假,周曉晴給家長們佈置了一項特殊作業,就是“別讓孩子打遊戲”。

  “打‘王者榮耀’需要闖關、升級,就得不斷給裏面的人買盔甲、買武器、換皮膚,這些都需要錢。”王路曼説,不僅自己買,有的同學還會買了送人,以此融洽同學關係。為了從虛擬世界中獲得更多的認同,王路曼花了1000多元錢從網上購買“裝備”。

  “最近接連有孩子因為打手遊成癮,發生暴力事件,還有的跳樓身亡,看得我膽戰心驚。”周曉晴表示,一些遊戲成癮的青少年由於長時間沉迷于虛擬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性格孤僻,甚至難以正常生活。“錢沒了可以再掙,年少的時光卻無法追回,這是最令人痛心的。”周曉晴説。

  沉迷手機遊戲,對身體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假期是學生休息的好機會,如果沉迷于手機遊戲,勢必對他們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杜忠誠表示,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會造成用眼疲勞,視力衰退。

  此外,大部分中小學生使用手機遊戲都是坐著或者躺著,長此以往會運動不足,造成肥胖,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由於玩遊戲需要集中注意力,只要玩起手遊就會保持一個姿勢,可能會引發頸椎疾病。

  正視背後的中小學生成長問題

  7月4日,騰訊以飽受非議的“王者榮耀”為試點,推出健康遊戲“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綁定硬體設備實現一鍵禁玩、強化實名認證體系。

  出臺防沉迷措施的,不應該只是騰訊一家。杜忠誠認為,手機遊戲的開發與運營者都應該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責任。不管這些遊戲産品目標人群是誰,都應有針對未成年人的嚴格控制與防範措施。

  然而,技術不是萬能的。在此之前,已有不少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規定和措施,但作用有限。“監管部門應該織起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對所有遊戲進行過濾。”杜忠誠呼籲,防範未成年人網遊成癮,還要建立起遊戲分級制度,明確遊戲開發企業、家長、監管部門的責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遊戲,這一代孩子,適逢手機遊戲。”省教科所副主任劉鳳華介紹,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網絡遊戲迅速從PC端向移動終端轉移,使得未成年人接觸手機遊戲的途徑與機會增多。

  “孩子沉迷于虛擬世界,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現實世界的某些問題。”劉鳳華認為,要根治手機遊戲成癮,必須正視其背後的中小學生成長問題。

  父母與孩子溝通少、關愛少、陪伴少,不知道孩子所思、所想,不能滿足孩子的社交、情感、陪伴等需求,是導致孩子到手機遊戲中去尋求補償的重要原因。劉鳳華表示,“王者榮耀”等遊戲之所以受到未成年人的歡迎,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它滿足了未成年人的社交、陪伴、情感發泄、自我釋放等需要。

  “以往,孩子頻繁跑網吧,背後的原因往往是家長和學校只關心孩子學習,忽視了他們的情感需求,也不重視其他興趣的培養,孩子與父母、老師産生了隔閡,對未來感到迷茫時,就把網絡當成逃避問題、獲取情感的途徑。”劉鳳華認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反思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否給了孩子充滿愛的環境,讓他們的社交、情感、陪伴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否則,哪怕不讓他們玩網絡遊戲,他們還會找到其他尋求情感補償的方式。”

  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創設一個比手機遊戲更有趣的環境,把孩子們吸引到生活中來。劉鳳華表示,學習不是少年兒童的全部,不要將學習填滿他們的所有空間,要一起尋找適合的遊戲,在遊戲中溝通心靈,破除孩子的孤獨感。另外,家校要緊密協同,實現家校共育。

  暑假剛剛開始,孩子們又有了不少空閒時間。“孩子需要基於愛的有效陪伴。”劉鳳華建議,父母應該和孩子好好規劃一下,可以出門旅遊,開闊眼界;可以親子共讀,補足親情課;也可以放手做家務,讓“生活因為熱愛而充實”。(記者 馬利)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