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構築京津生態屏障紀實

2017-07-10 09:53:33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在燕趙大地續寫綠色傳奇——我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構築京津生態屏障紀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塞罕壩機械林場內,處處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記者 賈恒 田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張北縣小烏土溝村村民正在植樹。記者 賈恒 攝

  穿林海、跨草原,一道“綠色長城”巍然矗立於山海之間,與蜿蜒于河北大地的古老長城交相輝映,展現著這片土地上新的綠色文明。

  55年,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人前赴後繼、艱苦卓絕,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成為首都和華北地區的水源衛士、風沙屏障,用生命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綠色傳奇。

  在塞罕壩精神的感召下,燕趙兒女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對綠水青山的不懈追求,再造更多的“塞罕壩”,為京津阻沙源、為京津蓄水源,為河北增資源、為百姓聚財源,在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進程中,續寫了新的綠色傳奇。

  目前,全省林地面積已達900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3.8%增加到現在的32%。其中,防沙治沙重點區域內的張家口、承德兩市,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39%和56.7%,由沙塵暴加強區變為阻滯區。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河北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大力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近5年來,全省已完成造林面積2300多萬畝,相當於每年再造4個塞罕壩。

  人工造林的世界奇跡

  今天的塞罕壩,林海綠原、水草豐茂,是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樂園。

  但是,55年前的那個秋天,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業者從全國18個省(市)集結上壩時,面對的卻是“黃沙滿天飛、飛鳥無棲樹”的茫茫荒漠。高寒、低溫、凍土,對人的生存都是個巨大的考驗,人工造林的成活更是他們面對又必須破解的難題。曾經,連續兩年不足8%的成活率,把塞罕壩機械林場逼上了“一上馬就下馬”的絕境。

  肩負為首都防風固沙、為京津涵養水源使命的塞罕壩人,沒有屈服於自然環境的惡劣,他們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上倔強地植下自己的信念。

  攻堅克難,改進傳統的遮蔭育苗法,在高寒地區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因地制宜,改進蘇式造林機械和植苗鍬,摸索出“三鍬半人工縫隙植苗技術”……科學求實,是信心回升的底氣。

  1964年春,背水一戰的馬蹄坑大會戰全面勝利,創業者們面對滿坡的嫩綠抱頭痛哭。這一役,開創了高寒地區栽植落葉松的成功先例,也開創了國內使用機械成功栽植針葉樹的先河。從此,塞罕壩造林全面鋪開,創造了中國高寒沙地造林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到1982年底,林場一期建設規劃完成時,塞罕壩機械林場造林96萬畝,保存率70.7%,創下當時全國同類地區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之最;

  到2016年底,林場造林面積達到112萬畝,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是全國人工林平均水準的2.76倍;

  科學管林、科學護林,55年來林場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沒有發生過一起大面積有害生物災害……

  美麗高嶺上的百萬畝林海,是忠於使命的塞罕壩三代務林人創下的奇跡。而河北大地不斷擴展的綠色版圖,也是燕趙兒女一代接一代、一戰接一戰、一輪接一輪與風沙鏖戰續寫的傳奇。

  ——三北防護林河北貢獻利在韆鞦。

  1978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個彪炳史冊的重大決策——用時70年,在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設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39年來,河北省內的三北防護林體系不斷擴大,全省9個設區市的50多個縣(市、區)共同參與構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態林帶。

  目前,三北防護林正在實施第五期工程,我省已累計投入2.2億多元,造林綠化3980多萬畝。以現在的河北省人口總數計算,相當於每個河北人造了半畝林。

  ——“再造三個塞罕壩”再度震驚世人。

  作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部分,1999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灤河源頭”吐力根河,河道蜿蜒曲折,遠遠望去像一條玉帶飄落在壩上草原。(資料片) 記者趙海江 霍艷恩攝

  河北省啟動“再造三個塞罕壩”工程,在張家口塞北和承德豐寧千松壩、圍場禦道口開始建設三個總規模521萬畝的大型生態林場。

  到2016年底,省級投入1.4億多元,三個林場完成造林綠化377萬畝,森林覆蓋率近50%。按照省第九次黨代會的部署,到2021年,三個林場要新增造林面積1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72.84%。

  ——“綠色辦奧”建設京北綠海。

  作為河北省林業的“一號工程”,2022年北京冬奧會綠化項目規劃總任務87萬畝,涉及張家口市崇禮區、懷來縣等9個縣(區),重點實施崇禮奧運綠化、迎賓廊道綠化、京張賽事連接線綠化三大工程。截至目前,已分別完成各自任務的65.22%、95.45%和87.1%。

  與此同時,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初見成效,成片林地鬱鬱蔥蔥;太行山綠化攻堅行動全面啟動,巍巍太行更加秀美;小流域治理成效顯現,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減少……更有持續36年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累計10.2億人次共植樹37.8億株,總面積達870萬畝。黨員先鋒林、巾幗林、青年林、結婚紀念林等成為燕趙大地靚麗的綠色風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