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

2017-07-17 09:47:55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激發重點群體活力 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我省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

  省政府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政策措施》提出,實施分類指導,分群體施策,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經濟增長和居民增收互促共進,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確保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努力縮小與京津地區居民收入相對差距。

  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

  對技能人才,落實國家優化職業技能標準等級設置、向上增加等級級次等政策措施,拓寬技術工人晉陞通道。引導工資分配向技能人才傾斜,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準。完善我省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並落實相應薪酬待遇。

  對新型職業農民,依託各級職業院校及公益性教育培訓機構,重點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開展全産業鏈系統培訓。到20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

  對科研人員,根據相關政策,提高其收入水準。落實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相關政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凈收益可提取不低於70%獎勵給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其中對研發和成果轉化作出主要貢獻人員的獎勵份額不低於獎勵總額的50%。

  對小微創業者,全面落實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創業的制度性成本。加快推進企業登記網上辦理,優化企業登記流程,推行“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審一核”,提高登記效率。

  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推行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差異化分配試點,根據企業類別、企業負責人選任方式、職業經理人職責定位等差異,合理確定薪酬水準,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

  對基層幹部隊伍,落實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準試調查制度,建立工資水準決定機制,合理確定公務員工資水準。落實基本工資標準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正常調整機制,不斷優化工資結構,提高基本工資佔工資收入的比重。

  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把發展生産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實施特色農業、光伏、旅遊、電商、家庭手工業等五大特色産業扶貧工程。積極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但未就業的人員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

  實施七大支撐行動

  就業促進行動。認真落實公務員定向招錄、事業單位優先招聘政策,積極探索基層事業單位定向招聘服務期滿“三支一扶”計劃志願者的方式方法。加強省級就業創業扶持資金對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支持。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快省級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建設,謀劃建設一批市、縣級公共實訓基地項目,改善實訓基地條件。放寬職業技能培訓教育機構準入限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提高實訓效能。每年培訓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行業轉崗職工5萬人次以上。

  托底保障行動。健全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完善低保對象認定辦法,適當考慮家庭成員殘疾、患重病等因素綜合評估家庭貧困程度。加強專項救助制度與低保救助制度的統籌銜接,在重點保障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基礎上,將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延伸。

  財産性收入開源清障行動。培育專業理財機構,發展個人理財行業,引導資産管理、融資、代理等仲介服務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居民資産增值。推動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建立土地承包權、經營權交易制度,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

  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行動。完善機關、企事業單位現金使用制度,按照“雙隨機”原則,定期對財務進行抽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發票管理和財務報銷制度,全面推行公務卡支付結算制度。進一步清理整頓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堅決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和基金項目,適當降低保留收費項目收費標準。

  收入監測能力提升行動。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建立我省個人收入和財産信息系統,定期收集整合全省居民和非居民個人的收入、財産等相關信息,為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供數據支撐。

  重點地區率先突破行動。充分發揮雄安新區的創新示範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創新收入分配政策,打造政策效應高地,激發各類群體活力。加大對列入重點支持的10個深度貧困縣、200個深度貧困村支持力度,整合資源,重點突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3個百分點以上。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