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散亂污企業數飆升至17.6萬家

2017-07-18 17:30:34  來源:財新網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京津冀28城上報散亂污企業數飆升至17.6萬家

  7月14日,環保部召開環境執法情況新聞通氣會透露,截至到6月底,京津冀28城上報的散亂污企業數上漲到17.6萬家,是3月底通報的5.6萬家的三倍多。

  所謂的散亂污企業指的是不符合産業政策、當地産業佈局規劃,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以及土地、環保、工商、質監等手續不全的企業。

  據2017年2月環保部聯合六省市地方政府下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散亂污企業的重點是有色金屬熔煉加工、橡膠生産、製革、化工、陶瓷燒制、鑄造、絲網加工、軋鋼、耐火材料、炭素生産、石灰窯、磚瓦窯、水泥粉磨站、廢塑膠加工,以及涉及塗料、油墨、膠黏劑、有機溶劑等使用的印刷、傢具等小型製造加工企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的一篇文章中説,很多年來,散亂污是環保部門數據上的一個遺漏點,大家都嫌麻煩不願意去處理這些小作坊,但它們確實天天在排放污染物。如果解決掉散亂污的排放問題,那就是排放治理的一個額外“收入”。

  “對於區域散亂污企業情況,目前還處於收集信息階段,上報企業數後要經過核算才能確定排放量。”賀克斌在今年6月接受《人民日報》的採訪時説,散亂污企業排放不容忽視,隨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逐步得到控制,排放源的格局也在發生轉變。一輛機動車比火電廠排放量要小得多,但500萬輛機動車的排放就不是一個小的數字。

  按照《方案》要求,京津冀28城要在2017年3月底前完成散亂污企業排查,並確定散亂污清理企業名單。環保部于2017年4月通報稱,京津冀28城共上報散亂污企業5.6萬餘家。北京市6000多家,天津市8000多家,河北省2.2萬家,山西省1600多家,山東省約6000家,河南省1.1萬家。

  但環保部認為5.6萬家的數字並不準確。環保部稱,一些城市排查散亂污企業不徹底。比如在滄州,督查組針對企業聚集村進行督查,抽查了其中5家企業,均屬於散亂污企業;通過對該村的走訪查看,該村類似加工企業有200多家,從事小規模生産加工,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但均未在散亂污企業名單內。而且一些城市甚至將服務業等行業列入清理名單,比如北京市將大量超市、百貨、服裝店、物流等列入了清理名單。

  因此,環保部要求各地再次開展拉網式排查,開通舉報專線,結合督察組發現問題,對散亂污清單進行再核實,再補充,5月底前進一步完善散亂污企業底數。5月底的最新排查情況28城市政府要自行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這次通報的17.6萬家散亂污企業在各省如何分佈,環保部暫未公開。但公開資料顯示,多個城市的散亂污企業數量大幅上升。

  山東省3月底報送環保部散亂污企業5934家,而據山東省環保廳近期通報,截止到6月底,山東省排查出散亂污企業3.8萬餘家,為之前的六倍多。其中,淄博市的散亂污企業數量在3月底只上報了600多家,但據《淄博日報》報道,截至6月29日,全市共摸排散亂污企業2.3萬家。

  在河北,廊坊市3月底上報散亂污企業4621家,而據《法制日報》7月初報道,廊坊市工信局的數據顯示,納入廊坊市清理整治範圍的散亂污企業有1.2萬家。

  河南鄭州也是一個散亂污企業數量大幅上漲的城市。在3月底,鄭州只上報了539家散亂污企業。而據鄭州市環保局官網,截至6月27日,全市共排查散亂污企業總數10013家,累計整治取締8227家。

  “這些"散亂污"企業普遍沒有工商、土地、環保等手續,生産過程中大都存在違法生産、超標排放、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防揚塵措施不完善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周邊地區的環境品質及群眾健康,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環保部環監局副局長夏祖義在6月中旬對新華社記者説,治理散亂污企業並不是要全面關停,對於一些有條件進行升級改造,並在升級改造後能達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地方各級政府要幫助他們改造升級,從而減少污染排放。當前一些地區疏堵結合,在治理的同時加強引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習記者 沈欣悅 記者 周泰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