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為京津築起生態屏障

2017-07-19 10:17:18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為京津築起生態屏障 圍場人均有林面積15畝

  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 堅守生態和發展底線

  圍場:人均有林面積15畝

  多年來,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在無私支援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的同時,以塞罕壩精神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發展。

  為京津築起生態屏障,圍場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中德合作造林等生態建設項目。特別是2000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造林359.7萬畝,有林面積由423萬畝增加到78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3.6%提高到58.8%。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87天,全縣嚴重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5萬畝,年降水量增加30毫米,每年可為潘家口水庫蓄水2億多立方米,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水源涵養地。

  在産業發展中,該縣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進一步做強用材林、幹鮮果品、森林旅遊、林下種養等優勢産業,發展園林苗木、花卉中藥材、時令果採摘等新興特色産業,形成了“五區、兩環、八大基地”産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人均有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分別達到15畝和47立方米。發展林業龍頭企業8家、涉林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400多家,發展經濟林基地190余萬畝,全縣林業總收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的15%,達到16.4億元,林業貢獻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元以上。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全縣生態休閒旅遊産業發展迅猛,去年接待遊客達到210萬人次,旅遊收入13.4億元。

  該縣把林業作為脫貧攻堅重要支柱産業,通過由林業部門提供苗木、技術,由村組集體和個人提供土地,以入股、入資、投勞等形式,大力開展合作造林,走出了一條“林業+脫貧”的扶貧模式。截至目前,共完成合作造林8.6萬畝,涉及31個鄉鎮、153個村,涉及21.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4.2萬人。合作造林模式每年可為每名群眾提供500—2000元穩定收入。同時,通過在貧困人口中選聘人員從事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實現了1513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在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方面,該縣持續深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已完成確權面積473.81萬畝。建立了縣級、流域、鄉村三級專業撲火隊伍,現有專業撲火隊員551人,專職護林員3865人,實現了林業管護全覆蓋。實行全域全季封山禁牧,嚴格項目準入,初步構建起旅遊康養、食品醫藥、能源環保、信息物流四大綠色産業體系。不斷開展濕地日、環境日、科普日、植樹節及各類參與體驗性生態科普宣傳活動,使生態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根植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建設、保護、發展生態的濃厚氛圍。(記者 李建成 趙書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