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要守護更要傳承

2017-08-03 15:12:46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辛莊鄉洪河漕村,一提起“李化璟”這個名字,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自2004年以來,李化璟一直義務守護村裏的百團大戰正太鐵路破襲戰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一座大山深處的抗戰紀念館,一位84歲老人的13年堅守,每天一遍細緻的清掃,隨叫隨到的義務講解,這都是李化璟老人對革命歷史的守護與傳承。

  這座舊址紀念館並沒有高房大屋、奢華陳列,只有一個狹小的院子,一棵石榴樹和一棵梨樹,幾間石屋陳列的也不過是一些老舊照片和土炕、土灶、粗布被褥。在這些簡單的陳設中,構成上與民房不同的是屋內那個深約4米的防空洞——聶榮臻元帥曾在這裡指揮百團大戰正太鐵路破襲戰,這間屋子還凝聚著村裏6位親歷百團大戰的老人讓後人銘記這段歷史的心願。在六位老人守護紀念館力不從心之時,李化璟開啟了這份傳承。

  每每在網上讀到傳承和守護抗戰精神的故事都會無比動容。蘇州護林員十年義務看護無名抗日“英雄冢”; 王艾甫不悔青春傾囊收藏遼縣抗戰珍品建成“遼縣抗日戰爭紀念館”;河北省巨鹿縣張王疃鄉苗莊村78歲的苗明文老人55年守護抗戰烈士墓群;九旬老人劉福昌守護紅軍烈士陵園43年……這些和李化璟老人一樣的抗戰精神守護者十幾年默默的堅守,他們都同樣有著一個質樸的想法:把這段歷史能講給後人聽,教育後人珍惜現在生活的美好。

  抗戰精神不僅需要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默默守護,更需要我們年輕人的參與與傳承。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李化璟老人已經有了年輕的接班人——中共井陘縣委黨史縣誌辦公室副主任何克寧。她自參加工作開始便分外關注這個紀念館,自費買了攝像機、照相機,走村入戶、尋訪老人、實地調查,追溯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最近,已經有更年輕的同志,自發和她一起尋訪。正是有了這些年輕人的參與,讓我們看到了抗戰精神傳承的希望和更加堅定的信心。

  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他們靜靜地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等著我們沉下心來,深入群眾,去探尋挖掘。更需要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加大扶持力度,將這種精神更好地融入我們現代的生活中,融進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朱岩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