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塞罕壩的綠流得更廣 流向更遠

2017-08-17 15:44:30  來源:央廣網  責編:董健雄  反饋郵箱:hebei@cri.cn  反饋電話:0311-6756121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817368369567857

塞罕壩建場前的荒原景象(央廣網發 資料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817368369613584

從高處俯瞰如今的塞罕壩萬畝林海 記者 杜靜 攝

  塞罕壩,滿眼流動的綠。一草一木,凝結成綠色奇跡。三代人,55年,將昔日林木稀疏、風沙肆虐的荒原,如鬼斧神工般,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塞罕壩人在治沙止漠的艱苦歷程中凝練的塞罕壩精神,是堅守,是築夢,更是財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目前,塞罕壩百萬畝林海已發揮出巨大的生態效益。不僅有效阻擋了渾善達克沙地風沙南侵,每年還可為灤河、遼河涵養水源、凈化水質1.37億立方米。據統計,近十年與建場初十年相比,塞罕壩及周邊地區年均降水量增加50毫米,大風日數減少30天。塞罕壩,蛻變成天然氧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

  實踐證明,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帶來的不僅是綠水青山,更帶來了金山銀山。目前,塞罕壩發展林業龍頭企業8家、涉林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400多家,發展經濟林基地190余萬畝,全縣林業總收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的15%,達到16.4億元,林業貢獻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元以上;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全縣生態休閒旅遊産業迅猛發展,去年接待遊客達到210萬人次,旅遊收入13.4億元,被評為“中國最佳休閒旅遊名縣”“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走出了一條“林業+脫貧”的扶貧模式。

  塞罕壩綠色奇跡引發輿論熱潮,塞罕壩精神也被熱議。以“忠於使命、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為核心的塞罕壩精神早已根植這片土地,是幾代人追夢不止的動力源泉。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是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的目標。進入新世紀以來,新一代塞罕壩人自我加壓、開拓創新,制定長遠發展目標,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張藍圖繪到底,造就了百萬畝林海。

  不忘初心,堅守如一。偉大的塞罕壩精神是戰勝困難,成就一番事業的強大動力。“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十八大以來,這句話被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塞罕壩,用55年的時間造就一片綠海,經驗寶貴,精神鼓舞人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必須像塞罕壩人那樣,久久為功,一茬接著一茬幹,才能讓塞罕壩的綠流得更廣,流向更遠。(作者 杜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