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塞罕壩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2017-08-28 16:10:12  來源:新華社  責編:董健雄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塞罕壩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樹,是茫茫荒原最明亮的希望;綠,是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連日來,塞罕壩人植樹造綠的故事經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報道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塞罕壩人所創造的人間奇跡更是激勵著大江南北的人們共同堅守綠色發展理念、續寫美麗中國的綠色傳奇。

  “塞罕壩幾代人踐行使命,精神令人振奮,綠色傳奇讓人折服。”剛剛從塞罕壩參觀學習歸來的甘肅省民勤縣林業局局長楊青文説,民勤將在全縣林業系統開展“學塞罕壩精神、做綠色衛士”活動,不斷改善縣域生態環境。

  夾在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間的民勤曾經水枯沙起,綠洲萎縮。近年來,民勤科學制定防沙治沙規劃,咬住“黃龍”不松手,初步遏制了生態惡化趨勢。

  在生態脆弱地區植樹造綠,難度更大卻也更加緊迫,但正如塞罕壩人用行動所證明的——再難,樹,都能一棵棵種出來;再難,綠色奇跡,都能一步步幹出來。

  寧夏地處西北內陸,三面環沙,缺林少綠,推進國土綠化是當地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前學習塞罕壩精神,就是要深入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借鑒塞罕壩林場造林育林的成功經驗,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讓寧夏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空氣更清新。”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馬金元説。

  地處內蒙古西端的阿拉善盟是我國沙塵暴源頭之一。長年在這裡工作的阿拉善左旗林業工作站站長劉宏義看了多遍塞罕壩的報道,感觸頗深。

  “正是林業人的堅守、創新,才讓一個個生態脆弱的地方,像塞罕壩一樣,從沙海變為綠洲。”他説,上世紀80年代,阿拉善森林覆蓋率為2.95%,2011年底為4.4%,2016年增加到7.65%,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增加森林面積450萬畝。

  2016年,福建、江西、貴州被確立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1年多來,三省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愛綠、護綠、守綠是共同的主題。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是珠江水系東江的源頭,也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為了保護好這一江清水,義務護林員龔隆壽堅持巡山30餘年,走壞了100多雙鞋。

  “每當我想到在幾千里外的塞罕壩,有一群人為了把樹種活而吃盡了苦頭就很感動。他們這種不畏困難,和天叫板的精神也激勵著我更加努力地去保護好青山綠水,做好這件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龔隆壽説。

  護綠並非終點,人們更嚮往的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塞罕壩人用行動證明,綠水青山能回饋給我們巨大的財富。”福建永安市洪田村黨支部書記鄧文山説,綠色發展要久久為功,正確處理百姓福和生態美的關係。

  洪田村變過去砍樹一次性賣錢為培育大徑材林,把森林存進了“銀行”。村裏還引入林權抵押貸款等金融助農方式,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保障林農的種樹養林熱情,做到“不砍樹、也致富”,靠山不“吃”山。

  10年前,貴州省赤水市大榮村是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貧困村。近幾年,當地通過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培綠使得森林覆蓋率達到94%。村民通過賣竹子、發展高山冷水魚養殖等産業增收致富。

  “塞罕壩的生態文明是我們共同追求的,一個地方要發展,離不開良好生態的支撐。我們村的冷水魚之所以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就是因為村裏的生態好。”大榮村村支書唐永富説。

  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建設與反貧困研究院研究員毛剛強表示,“我們要埋頭苦幹建設更多的塞罕壩林場,讓老百姓享有天藍地綠的生活環境。”(執筆記者 賴星 參與采寫記者 王衡 趙倩 于嘉 董建國 李平)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