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個頭不高,説起話來還有些靦腆,走起路來腿腳也不利索,稍微仔細一看,左眼還帶著傷。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竟會放下日進鬥金的生意,回村修路、打井當起了“窮支書”。從此,他力排眾議重包河灘地、清理河道非法吸鐵採沙,讓遠近聞名的上訪村變成先進村;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危,種果樹跑項目,帶領貧困鄉親走上發展林果産業的康莊大道。
傳奇的經歷,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今年河北省唯一的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行唐縣東安太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金國。
9月22日,記者來到了這個充滿了故事的村莊,試圖從鄉親們的口述中,尋找劉金國不平凡的人生軌跡,還原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往事,見證東安太莊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滄桑巨變。
放下生意回家鄉 誓讓窮村換新顏
位於行唐縣北部南橋鎮的東安太莊村,曾經有一條四季有水的大沙河繞村而過,也正是這條河,滋養著河道兩岸的農田,哺育著全村400多戶父老鄉親。
但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河道裏陸續來了一波又一波外地人,瘋狂地吸鐵採沙,嚴重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也正是從那時起,河道內十多米深的大坑隨處可見,河道幾近斷流,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河兩側2000多畝原本富饒的農田也變成了靠天吃飯的荒地。
因為運鐵運沙,大貨車把出村的路也碾軋得坑坑洼洼。“那時,我們最怕過夏天,因為一到雨季,我們只能挽著褲腿、扛著自行車、趟著淤泥出村。”村民劉戰區皺著眉頭回憶説。
失去了耕地,鄉親們過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2005年,東安太莊村400來戶,人均年收入僅有800余元,幾乎家家都是貧困戶。“也是因為日子窮,外村姑娘找婆家,都是躲著俺們村找。俺們村找不上對象的光棍漢,更是一抓一大把。”劉戰區説。
“大傢夥兒是越窮越折騰,村裏的承包地到期,該交的承包費也收不上來,家家戶戶摁著手印,四處上訪告狀。”該村村委委員劉保平説,2006年換屆時,鎮領導多次找劉金國談話希望他能回村任職。那時,搞了十多年運輸的劉金國,已經在城裏買了3輛貨車,月收入最少也要八九千元。
“我記著當時鎮領導把我帶上了大沙河的河灘,那片滿目狼藉的河道上,採沙的大型機器響個不停;再回到村裏時,正好碰上鄉親們深一腳、淺一腳扛著自行車出村。”劉金國説,眼前的一切讓他感到無比羞愧。
“幹,誰讓咱是共産黨員,再苦再難,也要帶著鄉親們闖出一條致富路。”那一刻,劉金國含著眼淚做出決定,放下紅火的生意回村當村支書,還發誓要讓東安太莊村徹底變個樣兒。
這一幹,就是11年。
修路包地治採沙 還信於民贏民心
決心好下,起步太難。
上任的第一天,擺在劉金國面前的除了上幾屆村委會欠下的45萬元外債,只有村會計手中45元的活動經費。
新班子上任後,鄉親們都持觀望態度,劉金國迫切地需要打開局面。
當天晚上,他便召開了村兩委班子會,緊接著又開了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徵集意見。“當時,大傢夥兒反映最多的除了遲遲收不上承包款的600多畝河灘地,就是出村的那條坑洼路。”劉金國依然記憶猶新。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成了新班子的第一個突破口。於是,劉金國帶著兩委班子成員三天兩頭往縣交通局跑,最終修路的項目批下來,但需要村裏配套的4萬元修路款卻又難住了大傢夥兒。
村裏沒有産業、沒有錢,鄉親們更是一窮二白。“我帶頭從自己家中拿出了2萬元,其他村幹部也紛紛集資,總算湊齊了4萬元修路款。”劉金國説,看著大型機械動了工,鄉親們第一次對村兩委班子有了好感,大傢夥兒紛紛出義務工,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一條長1500米、寬4米的出村水泥路就修好了。
河灘地雖然收不上糧食,但在採沙人眼中卻是“一塊寶”。“當我在喇叭裏把重新承包河灘地的事公佈之後,便不停地接到恐嚇電話。對方説,兩天內讓我腦袋搬家,還勸我趁早別趟這渾水。甚至有的還説,要十天內讓我全家滅亡。”劉金國説,他從小就是個倔脾氣,越是威脅他還非得把這股歪風邪氣整治住不可。
重新承包河灘地的那一天,除了東安太莊村的人之外,還來了很多外地人。劉保平説,現場就有人放話威脅,劉書記當場撂下的那句話他至今也忘不了,“俺是共産黨員,幹的是得民心的事,只要我活著當一天村支書,這地就要繼續分下去。”
“那段時間,老伴兒整日哭天抹淚,親友紛紛登門好言相勸。有人説我這是給自己找罪受,也有人説我放著掙錢的好日子不過,幹這危險活兒,不要命!”劉金國説,他當時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專門叮囑兩委班子的人,如果有一天他失蹤了,大傢夥兒一定要把重新承包河灘地的事繼續做下去。
在劉金國的堅持下,最終600畝河灘地重新完成了承包,承包款還了村裏欠的債務。
令人想不到的是,重新承包剛搞完,劉金國又召集村兩委研究制定了禁止吸鐵採沙的村民公約,還天天帶著人沿著河灘巡查。
看到劉金國軟硬不吃,那些不法分子也只好灰溜溜地撤出了村。
荒山崗披上“綠衣裳” 鄉親們有了“綠色銀行”
東安太莊大部分是丘陵地,怎麼才能找到一條致富的出路?劉金國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常常淩晨三四點鐘便騎著摩托車在村南崗、北崗的地裏轉,最終決定種果樹。
於是,劉金國請來了河北農業大學的林果專家。經過多次勘察化驗,驚喜地發現村裏的土質富含蘋果栽培七項最優環境條件指標中的六項,這在全國也不多見。可專家最後的一句話,又給劉金國澆了一盆冷水。“沒有路,又沒有水利設施,有再好的條件也沒用。”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時劉金國的倔脾氣又上來了。“他當面跟專家許下諾言,説一個月要打通一條簡易循環路,當時我們聽完都傻了眼。”村委委員劉國才説。
“第二天老劉就安排三台鏟車上了坡。短短20多天,一條寬4米,長6000米的環坡路就有了雛形。就連專家也被劉書記的勁頭感動了。”劉國才説。
這一年,東安太莊村種下了700多畝的富士蘋果。隨後,村裏成立了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所有果樹全部實現標準化種植和管護。
短短三四年的時間,該村的蘋果種植面積就達到了2800畝,“安太”牌蘋果也逐漸有了名氣。劉國才説,為了徹底解決了全村河灘地和南、北荒坡果園的灌溉問題,他們還打下了15眼井,鋪設了6000多米的防滲管道,還建了7座揚水站。
“樹小見不到收益,劉書記又給我們跑林下經濟的項目。”村民趙二臭説,就在一次去縣裏跑項目的路上,劉書記出了車禍,差點丟了命,胳膊和腿上鋼板至今還長在肉裏,腿腳和眼睛也都落下了毛病。即便是這樣,他醒來後第一句,還叮囑要把沒跑完的項目跑下去。
在醫院呆了20天,劉金國便偷偷出了院。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仝香忠説,他當時還在縣扶貧辦工作,劉金國坐著輪椅找他來批項目,一下子就把他感動了。“這老兄是我這輩子最佩服的人,我當時是含著眼淚給他簽的字。”仝香忠説。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東安太莊的荒山崗披上了“綠衣裳”,蘋果基地不僅被省林業廳列入省級觀光采摘果園,還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國家首批水果(蘋果)標準化果品種植示範園。
“如今,俺們村果樹總面積已經達到了5800畝,人均果園面積就有4畝多。今年年底,僅蘋果一項,全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4000元,全村今年將實現全部脫貧出列。”劉國才説,別看劉書記已經61歲了,可他卻是個閒不住的“當家人”。今年他又建設了容量500噸的冷庫,建起了10個白草莓大棚,還建起了以住宿和餐飲為主的美麗鄉村旅遊接待中心,下一步他們將發展鄉村旅遊採摘産業,帶領著鄉親們跑步奔小康。(石家莊日報 記者 董昌 通訊員 申衛霞)(來源:石家莊文明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