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幹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連日來,全省各地幹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家表示,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勠力同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我省廣大黨員幹部表示,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加強黨性鍛鍊,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産黨人政治本色。
“各級黨校作為培養培訓黨員幹部的主渠道,學習、研究、宣傳黨的思想理論的主陣地和黨性鍛鍊的大熔爐,要堅持黨校姓黨,強化‘四個意識’,在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省委黨校副校長侯貴星表示,要加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教材體系建設,針對新時代、新矛盾和黨的建設新要求,推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佈局,豐富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自身必須過硬。”省紀委常委、秘書長黃利鋒説,十九大報告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為未來五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供了明確指引和根本遵循。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必須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黨治黨的螺絲擰得更緊,讓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廊坊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魏國東認為,進入新時代,要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必須按照十九大報告指出的“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來健全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紀委作為黨內監督專責機關,要督促黨委堅持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理順各監督主體的關係,形成監督合力。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做到有權必有責、權責要對等、履責須到位、失責受追究。探索搭建“互聯網+監督”平臺,加快從傳統監督向科學、全程、全面監督轉變。
“報告提出的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突出政治標準,提拔重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為做好今後選人用人工作指明瞭方向。”石家莊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忠良表示,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機制載體,打好從嚴選拔幹部的組合拳,真正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幹部選拔任用全過程,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選人用人環境和良好政治生態。
涿州市委書記王彥清説,涿州作為北京的南大門,要增強“四個意識”,不斷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格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舉措在基層落實。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打造過硬幹部隊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報告提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為雄安新區創新人才機制指明瞭方向,新區將面向全國招聘高端人才,大力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提高本土化人才國際化水準,集聚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聚全球之智辦好“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這幾年,黨風政風發生了可喜變化,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整個社會風氣都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秦皇島市海港區東環路街道東環裏社區居民荊國舫説,現在,反腐的力度空前,既打老虎又拍蒼蠅,大家都拍手稱快,“我相信,我們黨會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好地帶領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