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區堅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2017-10-27 09:51:34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一心為民凝聚起發展的強大合力

  ——渤海新區堅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海闊天藍,綠意盎然。徜徉于渤海灣畔整潔寬闊的港城大道及各式現代化建築之間,你會真切地發現這顆渤海明珠的魅力與活力,感受到這裡日新月異的成長變化……秉持共享發展的理念,滄州渤海新區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奏響了“為民擔當,風雨共度”的和諧樂章。

  抓好“小事”踐行共享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不能變。

  循此共識,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帶領班子成員、各部門負責人,走進街巷,深入社區,“晨掃描、夜督導”,著力解決群眾的難事、瑣事。一次,張國棟發現一所中學門口站著一些學生,而大門緊閉。原來,學校擔心學生們提前入校造成安全事故,要求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到校,否則不開校門。弄清原委後,張國棟當即責成有關部門立刻整改。學校積極與公交公司聯繫,確定了接送學生班車發車時間,並隨時開校門,不讓孩子們多等一分鐘。同時,要求值班老師提前15分鐘到校,加強監督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一枝一葉總關情。主要領導身體力行,産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黃驊市、中捷産業園區、南大港産業園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港城區應勢而為,認真分析歸納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拿出措施,迅速把就業、養老、醫療、教育、安居、社保等一樁樁“小事”匯成“頭等大事”,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實施,就業率提高、創業平臺拓寬、低保標準提高、醫療保險完善、居民收入增加……廣大群眾分享到了更多改革發展的紅利。

  破解“難事”全力改善環境

  發展之要,貴在惠民;黨員之責,重在為民。

  渤海新區創造性地推出“決策前問需於民、實施中問計於民、完成後問效於民”的“三問”決策機制。2015年8月15日,滄州渤海新區組織開展了首次“問需於民”大調研活動,全面了解群眾所思、所憂、所盼,找準並解決影響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産生活的各類突出問題。

  活動全程公開透明,群眾踴躍參與,最終徵集到各類意見建議90582條,主要涉及10個方面問題,其中對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反映最為強烈。

  遵照民意,渤海新區立即啟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關停不達標排放企業、取締非法露天堆場、嚴管貨車遺撒、加密空氣檢測……一系列“組合拳”精準到位,空氣品質很快有了明顯改善。2016年全區優良天數達181天,同比增長39%。

  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環境和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民生的內涵也不斷深化:既要使廣大人民群眾增進生活上的幸福感,又要提高精神上的愉悅感和環境上的舒適感。基於此,渤海新區在2016年新增城區綠化面積66萬平方米的基礎上,今年2月27日,再次召開動員大會,部署了2017年“創園”暨綠化渤海新區大地行動,全年將新增綠化面積900萬平方米,實現主幹道路生態綠化全覆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綠地率達到3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平方米。

  立足補齊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短板,渤海新區將重心從“面子”轉向“裏子”,經過不懈努力,城市環衛水準大大提升。街道被清掃得乾乾淨淨,車輛不再隨意停放,私搭亂建現象得到遏制,沿街門店整齊劃一,管道總長7120延米的雨污分流工程順利竣工。經過改造提升,工貿街、國富商城等一批原本“臟亂差”的街區,一躍成為商業“新地標”。

  聚焦“大事”完善長效機制

  為了讓發展成果惠及百姓,渤海新區不斷強措施、抓投入,確保好事做好,讓群眾滿意。

  著眼謀求2400余戶、近萬名群眾的長遠福祉,渤海新區上下一心,現代化濱海新城建設拉開帷幕。港城區四村棚戶區改造全面啟動,目前進展順利。

  按照“全覆蓋、廣受益”的目標,全面實施新農合擴面提標工程,並大膽進行改革創新,讓群眾“病有所醫”,參合率達到99.48%。

  教育、社會福利領域等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提質提速。共引進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育學院、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河北工程大學研究生院等7所高等院校;累計投入25億元改善辦學條件;幼兒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及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實現均衡發展。

  尤為重要的是,渤海新區著眼長遠,全力從制度層面保證“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全面覆蓋,走出了一條以改善民生為突破口,保持穩定、促進和諧的快速發展之路。

  一心為民凝聚起發展的強大合力。港口國際化、産業集群化、全域城市化、環境生態化戰略全面實施,開放招商、項目建設、城市建設、城鄉環境整治、市場主體培育、大氣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七大攻堅行動”持續推進,經濟實力不斷躍上新臺階。前8個月,渤海新區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60億元,同比增長6.9%;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99.5億元,同比增長9.6%;全部財政收入87.1億元,同比增長22.4%;公共預算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10.2%;直接利用外資2.06億美元,同比增長77.6%;完成港口吞吐量1.82億噸,同比增長11.7%;新增市場主體5517戶,總量達到3.6萬戶,同比增長20.3%,為建設沿海強區、壯美港城增添了強勁動力。(通訊員 王曉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