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義:推行“五所一庭聯治”機制暖民心

2017-12-29 13:56:25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以前來鎮裏辦點事,不是找不到人,就是進不對門,辦一件事要跑好幾趟,心裏挺惱火的。自從鎮裏建起群眾服務工作中心,方便省事多了,在這裡辦的事總能一次了結,我們打心眼裏高興。”近日,在尚義縣大青溝鎮群眾工作服務中心,因土地糾紛問題引發矛盾得到及時合理調解的當事人郭某説。

  郭某提到的群眾服務工作中心,是尚義縣在張家口市首創推出的一項鄉鎮群眾工作一站式辦公新機制。

  建起百姓“暖心窩”

  12月17日,深冬的尚義,寒氣逼人。

  走進大青溝鎮群眾工作中心大廳,卻暖意融融,前來財政所、民政所、土地所、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各個工作業務窗口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著每個辦事群眾。

  “大爺,您是來辦低保的吧?別急,天氣這麼冷,先坐這兒喝杯水,暖暖身。”在民政所服務窗口前,工作人員小李,邊説邊為來這裡辦事的老閆遞上一杯熱茶,不一會兒工夫,便為他辦好了相關手續,老閆高興地離開了鎮政府。

  大青溝鎮黨委副書記高來説,像老閆一樣,凡來鎮群眾工作中心大廳的群眾,不論是辦理民生事務,還是諮詢相關政策、調解矛盾糾紛,都能在相應的工作窗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熱情週到的服務,讓每位辦事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當前,國家出臺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多,相應需辦理惠及農民群眾的事務隨之增多。同時隨著農村群眾民主參政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對村級事務、土地徵用補償、惠民政策落實等方面問題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面對改革發展新形勢下農村群眾利益訴求多元、矛盾糾紛多樣、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的實際,為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群眾工作新變化、新需求,尚義縣結合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創新探索,統一模式,在全縣14個鄉鎮全面推行財政所、民政所、土地所、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五所一庭聯治”群眾工作服務中心,通過實行一站式辦公,讓農民群眾只進一家門,能辦多件事。

  據了解,鄉鎮群眾服務工作中心設置了政策法律諮詢、矛盾糾紛調處、來訪群眾談心、民生事務代辦等服務窗口,並相應配套建立了來訪群眾登記、專人引導服務、分類回應解決、及時回訪落實等一系列相關制度。

  架起幹群“連心橋”

  縱橫聯動,分類受理,“五所一庭聯治”機制,讓群眾“進一個門辦好多件事,有效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在萌芽狀態,將群眾訴求及時解決,暢通了群眾工作服務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理解。”

  大青溝鎮黨委副書記高來介紹,大青溝鎮南海子村村民郭某便是其中受益者。前幾年,郭某將自己的8.5畝承包地經營權轉讓給他二哥經營。今年他二哥去世後,郭某想要回耕地經營權,二嫂卻不願意,雙方引發矛盾糾紛。相持之下,雙方當事人來到鎮群眾服務工作中心,經工作人員認真耐心講解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使問題得到合理解決,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據了解,今年以來,尚義縣鄉鎮群眾工作服務中心共受理土地承包流轉、低保戶納入等相關方面政策諮詢8000余次。成功調解土地糾紛、勞資糾紛、鄰裡糾紛等各類矛盾87起,累計幫助群眾辦理各項民生事務320件,辦結率98%。

  依託鄉鎮群眾工作服務中心這一平臺,廣大農村群眾把生活困難、實際需求,民生所盼等各方面訴求直接反映到黨委政府,使黨委、政府及時、準確、全面了解掌握農民群眾所想所求。工作決策更加貼近民心,各項工作更能做到群眾心坎上。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根據鄉鎮群眾工作服務中心信息反饋情況,順應民生期盼,謀劃實施6個集中安置小區、1362戶貧困戶危房改造、7個村集中供水項目。同時通過對鄉鎮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需要救助的對象,進行認真核實,對全縣因病致貧的552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健康管理和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措施,對貧困人口住院實行先治療後付費。

  激活發展內生力

  縣政法委負責人介紹,過去由於基層一線排查化解群眾工作網絡不完善,導致農村群眾“信訪不信法、信鬧不信法”問題程度不同地存在,形成了大事小情都要找鄉鎮主要領導解決處理的習慣。信訪維穩,矛盾糾紛化解等社會管理工作牽扯了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很大精力,導致抓發展精力不足。

  通過推行“五所一庭聯治”機制,鄉鎮站所職能得到強化,幹部作風明顯轉變,為基層群眾工作,社會管理注入了新活力。“五所一庭”集中辦公,同頻共振,實現了由原來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接訪“獨角戲”向全體幹部“大合唱”的轉變,許多群眾訴求在群眾工作服務中心得以解決。群眾凡事找主要領導解決的觀念得到改變,切實把鄉鎮主要領導的時間和精力釋放出來,從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謀項目、抓發展上,形成了凝心聚力抓發展的良好氛圍。(通訊員 張鳳天 記者 王雪威)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