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獎中的“河北力量”

2018-01-18 10:35:57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從艱深論文走向生産生活

  —國家科技獎中的“河北力量”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河北省共有10項科研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涉及裝備製造、安全監測、輕工製造、能源開採等諸多領域。

  高速運動剛柔相互作用系統、超細貝氏體鋼製造關鍵技術……公眾對這些高大上成果的求知好奇往往止步於此類晦澀的專業術語。這些斬獲國家大獎的河北科技創新成果,只能存在於艱深的論文中嗎?它們能給我們的生産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讓高速行駛車輛

  更穩定更舒適

  如果無法理解“高速運動剛柔相互作用系統非線性建模與振動分析”的字面含義,那你不妨這樣來理解:車輛是剛體,道路是柔體,車輛在道路上行駛便是“剛柔相互作用”,而通過對高速行駛車輛建立相關模型並進行振動分析便是這一項目的內容。

  由石家莊鐵道大學楊紹普團隊主持完成並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此項目,旨在通過控制高速行駛車輛的振動程度,來提高車輛穩定性、安全性、舒適度,同時減少車輛行駛過程中對道路的損壞。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不斷攻克建模、分析和控制等機械動力學領域國際前沿科學難題,獲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

  該項目成果不僅為高速運動剛柔相互作用系統的振動分析和穩定性判別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此類系統的安全運行和動力學性能提供了技術保障,而更重要的是,該理論也同樣適用於高鐵的運行。

  讓鐵路轍叉

  遠離突發脆斷

  超細貝氏體鋼的應用領域廣泛,用其製作的軸承小到手錶,大到宇宙飛船均可使用。但因工藝複雜和生産過程中溫度、時間的影響,即便是成分相同的超細貝氏體鋼也會出現迥然不同的性能。

  此次燕山大學團隊主持完成的“超細貝氏體鋼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備受重視的原因在於研究了超細貝氏體鋼在鐵路和軸承製造方面的技術與應用,以及高端超高強度耐磨鋼板製造技術和應用。

  轍叉是鐵路“拐彎”的關鍵構件,但普通貝氏體鋼轍叉壽命短且離散,偶有突發脆斷危險便威脅鐵路安全。此次項目中的重要應用之一,便是實現了超細貝氏體鋼轍叉的穩定長壽,極大提高了這一關鍵構件的安全性。

  此外,該項目成果還大幅度提高了軸承的耐磨、抗疲勞以及抗衝擊性能,同時採用該項目成果製造的超高強度耐磨鋼板還因品質可靠被大量應用於港口設備、礦山機械等工程領域。

  改造木材細胞

  讓速生林成“優質實木”

  既堅固耐用又較少排放甲醛,如果資金足夠充裕,實木傢具或許是現代家居消費者在購買時的首選。然而廣闊市場和大量需求下,實木傢具企業卻一直因原材料問題“愁眉不展”:在我國天然林已全面禁伐的背景下,國內人工林木材普遍難以達到製作實木傢具所需防腐、耐磨等木材原料特殊性能。

  經過多年聯合攻關,由河北愛美森木材加工有限公司聯合多家科研單位完成的“基於木材細胞修飾的材質改良與功能化關鍵技術”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針對人工速生林木材易燃、易變形、易腐朽等問題,項目團隊以細胞修飾功能化為著眼點,將由小分子活性藥劑和功能化助劑組成的處理液注入木材細胞中,通過加熱聚合和化學鍍等方式,改變細胞壁層分子結構和調控細胞微觀構造,賦予其阻燃、防腐防蟲和電磁屏蔽等新功能,從而實現木材宏觀物理力學性能顯著提升,將很大程度解決國內木材性能問題。

  把電力輸送效率

  從“綠皮車”提升到“高鐵”

  為解決能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佈問題,我國實施“西電東送”工程,然而面對動輒1000公里乃至2000公里以上的輸電距離,原有的±500kV直流輸電技術已無法滿足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傳送需求。如何實現千里之外清潔能源安全高效低成本地輸送,成為現實中的一道難題。

  獲得此次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給出了答案,其對電力輸送效率的提升好比“綠皮車”提升至“高鐵”。這一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研發的項目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準最先進的輸電技術,更是實施國家“西電東送”工程的核心技術,已在多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得到應用。

  開發更多

  清潔能源煤層氣

  煤層氣是一種清潔型能源,其預測儲量豐富,但儲層透氣性差、地面抽採難度大。目前僅山西沁水盆地和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通過地面建立瓦斯氣井抽採成功,且單井産氣量仍較小,地面抽採煤層氣井的建設規模也亟待工藝技術等方面的突破。

  針對一系列瓶頸問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等參與的“煤層氣儲層開發地質動態評價關鍵技術與探測裝備”項目,取得了煤層氣有利建産區(甜點區)綜合評價、疊置煤層氣系統合採相容性評價、煤儲層開發動態物理模擬等技術的原創性技術成果,並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通過近年努力,科技人員創新的這些成果已在多地應用,相關區塊布井成功率、單井日均産氣量大幅度提高,開闢了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新天地”。

  從番茄醬皮渣中

  提取“植物黃金”

  如何從乾癟番茄醬皮渣中提取富有保健價值“植物黃金”番茄紅素?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參與開發的“番茄加工産業化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用8年時間給出了答案,並因此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新疆是世界三大番茄生産基地之一,每年種植近百萬畝番茄。受制于技術因素,既有的番茄紅素只能從番茄醬中提取,不但産量低規模小,還大量浪費了富含豐富番茄紅素的番茄醬皮渣。

  新成果中“幹法提取”工藝的出現,不但讓番茄紅素工業化高效製備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更使番茄紅素這種純天然保健品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