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課堂更生動 學習更主動
近年來,翻轉課堂、微課程、慕課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術對學校教育産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數字化學習、在線課程出現在許多中小學校課堂上。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學校在信息化探索中遭遇困境:教學效果不明顯,信息技術的利用率不高,花費大量資金買來的設備淪為“花瓶”。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擴大教育服務的有效供給,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更加適合的高品質教育”成為教育專家、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
小課堂變身“大世界”,教育均衡更進一步
課前預習測評、學習情況數據採集、推送視頻圖片、小組協商討論……在近日召開的河北省教育信息化課堂應用推進觀摩研討會上,石家莊一中生物教師高悅龍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為學生們立體展示了細胞癌變的過程。
“通過信息化教學,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佈置個性化作業,學生可以實時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學之間互動性增強,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高悅龍表示,信息化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顯著變化。
與會專家認為,信息化是實現教育多樣性、個性化的有效手段。“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精細刻畫每一個學習者的個體特徵,提供大規模教育的同時,針對每個學生的特定需求實現差異化的教育供給。”
在教師們看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更令人欣喜。
上課前,學生們在網上完成導學任務單、微課、測試題,這一系列過程完成後,學生們也會了解到自學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找出學習重點。
“孩子會自己利用電腦,通過網絡找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然後把自己的理解以筆記的形式整理出來,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石家莊初二學生家長劉彬發現,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孩子在信息化學習模式中更為得心應手。
如何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教學進行了積極嘗試。
安新縣端村學校的學生們與千里之外四川美術學院的教師牟艾莉有了親密互動,四川美術學院的教師們通過信息化教學的方式,每週都給小學生們上一堂網絡直播美術課。“優質教育屬於稀缺資源,而現在,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給稀缺資源插上翅膀,讓孩子們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共享良好教育。”
儘管如此,信息化課堂也讓部分教育工作者心存疑慮:是否會導致學生沉迷于網絡?
對此,石家莊一中校長婁延果認為,這一問題不可忽視,應通過技術手段揚長避短。比如,校內網禁止學生登錄一些遊戲網站,教師可以實時監控學生的平板電腦中打開的應用程式,引導學生健康使用信息化技術。“相關科研單位、企業也需要與學校深入溝通,提供更符合學生需求的軟、硬體服務。”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師教學技能待提升
去年,河北省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新裝備了一批計算機等現代教育裝備,教育雲平臺等資源建設與應用水準不斷提高,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學校互聯網全覆蓋。
“但僅有信息設備,並不意味著就實現了信息化教學。”現場觀摩的一位縣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就應用來説,目前不少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還停留在幻燈片階段,拿電子白板當黑板用,把幻燈片當板書。講臺上依舊滿堂灌,台下學生還是埋頭記,學習興趣沒提起來,教學效果沒什麼改善。
“現在有的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設備不比城市學校差,差的、缺的是能用得好這些設備的教師。”這位縣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也需要與時俱進。
據了解,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欠缺在一些學校表現為:部分年齡偏大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差;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有的教師沒有及時學習跟上前進步伐。
相關專家認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全面提升對教育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定期安排技術人員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化技能培訓,包括課件製作、微課錄製、信息化軟硬體應用等。同時應將信息化教學技能作為績效考核的標準之一,提升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化技能的動力,並培養一批勇於創新的學科骨幹教師,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實踐。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河北省將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信息素養和應用水準,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
是不是每堂課都用上信息技術, 才算是實現了教育信息化?婁延果認為,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有多個層面,需要學校理性引入,清晰教育思路。“只有當教育信息化服務於激發學生求知欲、釋放學生求知能力,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索中,自己去總結、歸納知識,獲得更強自信心和價值感,才算真正用好了教育信息化。”
“技術給教育帶來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但有了信息化教育並不等於有了智慧學習。”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信息化教育更應聚焦怎樣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記者 馬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