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節地環保生態葬漸升溫

2018-04-08 15:57:48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多方式倡導推行 群眾認可度提升

  河北省節地環保生態葬漸升溫

  4月5日,河北省雙鳳山陵園舉行免費公益花壇葬安葬儀式,10位逝者與鮮花、碧草、綠樹為伴,用詩意的方式永久棲息。

  上午9時,伴隨著舒緩的音樂,禮賓工作人員依次從逝者親屬手中接過可降解骨灰罐輕輕放入墓穴,並將代表深切思念的菊花花瓣撒在墓穴四週,待10個可降解骨灰罐全部放入墓穴後,工作人員進行培土封穴,並致以悼詞。

  “生態安葬是媽媽的遺願。”省會市民張女士表示,母親在世時表示身後不留骨灰,老人去世後,自己得知有生態安葬方式,就向陵園方進行申請。“如今,身後有一個美麗的歸宿,相信媽媽會滿意的。”敬獻鮮花、放飛信鴿、留下寄語……在安葬結束後的集體公祭儀式上,本屆和往屆花壇葬安葬逝者親屬以這些特別的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

  “從2012年至今,我們共舉辦了15屆公益花壇葬和樹葬,6年來免費為200余位逝者舉行了花壇葬。”省雙鳳山陵園管理處副主任劉洋介紹。

  近年來,隨著生態葬的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全省生態安葬申請數量呈增加趨勢。記者了解到,今年清明節前夕和當日,我省各地和有關部門繼續大力推行樹葬、花葬、海葬等節地、環保生態葬活動,得到廣大群眾積極響應。

  今年清明節前夕,平山縣古中山陵園舉辦了石家莊市第六屆清明公祭暨公益集體安葬儀式,10位逝者分別以公益花壇葬和樹葬的不同形式“入土為安”。

  “從2013年至今,我們免費為40名逝者舉行了樹葬、42名逝者舉行了花壇葬。”古中山陵園董事長趙志國表示,從最初的報名者寥寥無幾到後來接受者逐年增加,生態葬這種新型安葬方式正在逐漸為更多的人所關注。“尤其是今年,短短兩天的時間內我們的報名名額就滿了。”

  與此同時,海葬這一安葬方式也在漸入人心。“近年來,我們每年在清明節後和9月下旬定期組織骨灰撒海活動,石家莊本市戶籍市民可隨時到市人民紀念堂進行報名。申請骨灰撒海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僅去年成功申請並完成骨灰撒海的逝者便有117人。截至今年4月5日,又有76人申請報名。”石家莊市殯葬管理處處長趙益農告訴記者,石家莊市人民紀念堂于1999年至今已成功組織25次骨灰撒海活動,逝者家屬可以攜帶親人骨灰到天津、滄州黃驊等地進行骨灰撒海,骨灰撒海的逝者總數已有千余人。

  “逝者如何安葬,于家于國都是大事。為保生態、惠子孫,推動殯葬改革,由傳統殯葬轉向綠色殯葬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安葬應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希望綠色殯葬逐步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和理解,讓更多人接納和採用這種落葉歸根的形式。(記者 吳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