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入曹十年:曹妃甸“藍精靈”造就中國“鋼鐵夢工廠”

2018-04-24 14:43:09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董健雄

    首鋼入曹十年:曹妃甸“藍精靈”造就中國“鋼鐵夢工廠”

  京唐鋼鐵公司沙盤 趙政雄 攝

  國際在線河北頻道消息: 在曹妃甸産業新城,首鋼集團旗下的京唐鋼鐵公司,無論從體量還是影響力上,都是現象級的企業。它是曹妃甸發展指數的龍頭與標杆,這個龐然大物,影響著曹妃甸區的方方面面。

  從2005年落地曹妃甸,首鋼京唐公司經歷了十年的發展。它的員工,因身著藍色工作服,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藍精靈”。工作時,“藍精靈”們在廠區忙碌;下了班,“藍精靈”又在曹妃甸生活。活躍的“藍精靈”,象徵著曹妃甸發展的活力。

  對於首鋼來説,選擇曹妃甸,正越來越被證明是一個正確的抉擇。甚至在首鋼內部,都把京唐公司稱為鋼鐵人的“夢工廠”——在這裡,首鋼人按照最理想的設想,將一個鋼鐵廠從規劃圖變為現實,發揮著它強大的動能。

   也只有曹妃甸,能夠將中國鋼鐵“夢工廠”實現。

  首鋼入曹十年:曹妃甸“藍精靈”造就中國“鋼鐵夢工廠”

  開爐專家王建斌 趙政雄 攝

  來自北京的“開爐專家”

  每天清晨,王建斌都會在上崗之前,再整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服。作為一個老鋼鐵工人,他總是讓自己穿得乾乾淨淨,再加上無框的眼鏡,看上去更像一個伏案寫作的文人。在京唐公司,王建斌是有名的“開爐專家”,是煉鋼工人中的行家裏手。

  53歲的王建斌,北京人,1984年就進入首鋼工作,35年如一日,從一名學徒,到煉鋼專家,帶出了無數徒弟。2008年,王建斌接到調令,動身前往曹妃甸。他知道,在那個陌生的地方,一個超級大工廠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成,而他的使命,是煉出第一爐鋼。這對他來説不是難事,對於新的工作和生活,他也充滿了期待。

  “黃沙飛舞,綠色很少。”這是王建斌對2008年曹妃甸的第一印象。“比我想像的還要差一些。”不過,王建斌不以為意,按照當時的口號,“先生産、再生活”,套上工作服,就紮在曹妃甸,悶頭幹了起來。

  在今天的京唐公司,王建斌有自己的創新工作室,這裡集結了他過往的經驗和在曹妃甸的實踐。對於他來説,煉鋼也是一門藝術,他追求更完美的作品。

  這也符合京唐公司“産品優質高端”的定位與要求。按照當年首鋼的規劃,京唐公司要“始終以生産優質鋼鐵産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為追求目標,持續優化品種結構。”投産以來,京唐公司累計獲得冶金産品實物品質“金盃獎”22項次,其中4項産品獲“特優品質獎”。

  這些成績,來自像王建斌一樣的8000多名京唐公司職工,在曹妃甸人口中,他們是“藍精靈”。

  首鋼入曹十年:曹妃甸“藍精靈”造就中國“鋼鐵夢工廠”

  開爐專家王建斌 趙政雄 攝

  “藍精靈”安家曹妃甸

  劉福明在曹妃甸産業新城一家酒店當服務生,和同事的聊天中,總是會討論“今天來吃飯的藍精靈多不多”這樣的話題。“為啥叫他們‘藍精靈’?因為他們總穿藍衣服唄。”劉福明笑言。

  起初,曹妃甸人不知道“藍精靈”這樣的外號,是不是能夠被首鋼人所接受。慢慢地他們發現,首鋼人也開始叫自己“藍精靈”。“我覺得挺貼切,‘藍精靈’,多有活力!”王建斌説。

  最初建廠,“藍精靈”大多是北京口音。隨著京唐公司的發展,招入了大量的新職工,到2018年,京唐公司8000多名職工中,有一半是當初從北京遷調而來,其餘則來自唐山和全國各地。

  8000名“藍精靈”,在曹妃甸工作、生活,乃至安家。

  從最初來曹妃甸工作到現在,整整十年過去,王建斌鄉音不改,依然一口京腔。不過,改變也在他身上悄然發生著——兩年前,他在曹妃甸大學城買了房子,“環境不錯,那時候也便宜,兩室兩廳,嘿,特滿足。”王建斌轉向他的徒弟,“現在那邊房價多少了?”

  “漲了一半了比您那時候!”徒弟大聲説著。

  剛剛建廠時,廠區宿舍還沒完工,王建斌要和同事們每天跋涉50公里上班,“有一次堵車堵了三個小時,吃住條件也不太好,真是不方便。現在大家住在廠裏,週末的時候要麼回北京,在曹妃甸買了房子的,就回自己在曹妃甸的家。”

  在王建斌身邊,很多同事都在曹妃甸買了房子,“這説明大家對曹妃甸的發展是非常看好的,對吧?”王建斌説,“可以説,曹妃甸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以後退休了,保不齊每年要在這兒住一陣子。”

  王建斌還説,十年前漫天黃沙的曹妃甸,早已舊貌換新顏。

  首鋼入曹十年:曹妃甸“藍精靈”造就中國“鋼鐵夢工廠”

  首鋼集團京唐聯合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立 趙政雄 攝

  為什麼是曹妃甸?

  “作為首鋼搬遷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首鋼京唐公司是我國第一個實施城市鋼鐵企業搬遷,完全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設計建設,臨海靠港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千萬噸級大型鋼鐵企業。京唐的變化,曹妃甸的變化,在這十年中可以説都非常大。”曾立,首鋼集團京唐聯合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經歷了京唐公司發展的全過程。在他看來,首鋼選擇曹妃甸,是正確的,也是必然的。

  “曹妃甸有它非常好的優勢。比如説物流優勢,臨海靠港,所有大中型原材料靠港不用轉運,直接進入料場,産品生産完畢後可以直接通過水運到國內的南方和國際市場。”曾立説,“還有佈局優勢,一次性規劃建設,吸取了國內外沿海大型企業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簡言之,在曹妃甸發展,首鋼京唐打造了臨海靠港、流程緊湊、設備大型、技術先進、産品高端、循環經濟、環境清潔、管理高效等特點和優勢,並用十年的時間,京唐公司把這些優勢轉化為成果——整體工藝裝備達到21世紀世界一流水準,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精品板材生産基地和自主創新的示範工廠,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標誌性工廠。

  踐行循環經濟,京唐公司還充分發揮臨海靠港優勢,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徵,具有21世紀新一代鋼鐵廠的産品精益製造、能源高效轉換、廢棄物充分利用三大功能,成為環境友好、服務社會、資源節約型的綠色工廠。

  “京唐和曹妃甸,是相互成就,相互作用的。”曾立説。

  

  首鋼入曹十年:曹妃甸“藍精靈”造就中國“鋼鐵夢工廠”

  首鋼精神 趙政雄 攝

  鋼鐵人的“夢工廠”

  回顧過去的十年,曾立感慨頗多。填海造地,建起一個龐大的工廠,責任與壓力始終不曾卸下。不過,在曾立心中,更多的是使命感和成就感,“京唐,就是一個夢工廠。”

  “建設高水準京唐,集聚了全國的的智力,集聚了首鋼人的夢想,集聚了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以前因為時間或者機會,這些是沒辦法一起實現的。” 曾立説,“30年前集聚全國的智力和財力建立的一個寶鋼,30年之後舉全國的智力建了這麼一個夢工廠。”

  京唐在曹妃甸的發展,得多了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包括13位國內一流專家組成專家團隊,以徐匡迪院士為組長,涵蓋了冶金和材料等相關行業,整個方案和技術,都是國內外先進的。”曾立説。

  2019年,將是首鋼建廠100年,對於首鋼乃至中國鋼鐵來説,這都是一個重要的節點。100年之前,首鋼的建立,歷經滄桑與磨難。100年之後,首鋼在曹妃甸將偉大的夢想變為現實。

  2017年,首鋼京唐超額完成生産任務;2018和2019年,他們也有新的目標要實現。“我們逐漸建立起首鋼京唐在高端板材,在市場的形象,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曾立説,“未來幾年的規劃?按照最早的四個一流,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實現了,之後要全面實現。”

  首鋼京唐的建設發展,始終都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公司建設、生産現場調研並作出重要指示,對首鋼京唐提出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産品一流、管理一流、環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建設目標——這便是曾立所説的“四個一流”。“最終的目標,在我的想像中,首鋼京唐成為受人尊重的企業,包括産品、價值、以及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等等。”曾立説,“和曹妃甸一起成長、壯大。”

  在這個春天,京唐的廠區內秩序井然的運轉著,廠區外的鋼石道,行道樹已經發出嫩芽,來往的車輛,川流不息。(供稿 唐山市曹妃甸區委宣傳部 編輯 康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