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2018-04-25 09:41:48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保定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作為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運營方,保定信息谷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曙光對這裡的發展充滿了期待。(本報資料片) 記者 賈恒 張昊 攝

  閱讀提示

  保定市長郭建英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保定製造業基礎紮實,市場主體多為本地民營企業,消費市場面向全球,對於技術創新、産品升級的訴求很高。2017年,該市在京津冀地區率先通過工信部組織的“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評審。

  今年,保定決定以提高供給體系品質為主攻方向,以産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再上層樓,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著眼製造業三方面提升

  打造具有新內涵的“保定·中國汽車城”、重塑“保定·中國電谷”品牌……保定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些提法,為該市支柱産業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而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保定市要想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的確需要賦予各項産業新的內涵。

  這種新的內涵,核心在於追求更高的品質、效益。

  “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對於配件輕量化的要求會更高,這就給鋁合金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立中集團董事長臧立根介紹,為了從規模、數量型增長轉向品質、效益型增長,該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研發經費,2017年就超過1億元。

  臧立根的追求,折射出保定製造業今後發展的新選擇。

  當前,保定製造業總體上仍未擺脫規模拉動的路徑依賴,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的轉變尚不夠順暢。

  今後,在品質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三方面進行提升,是保定製造的主要突破方向。

  為此,保定市圍繞做強做優支柱引領産業做出部署。其中,在汽車及零部件産業上,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在新能源及輸變電裝備産業,則要重點發展能源互聯網和智慧電網。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的大規模發展,將不可避免地給電網系統帶來衝擊。我們利用智慧微電網技術,解決了這些問題,並實現了定制化供電和增值服務。”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景峰介紹,企業在省內工業園區建設的智慧光伏微電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為國內光伏分佈式能源的發展做出了新探索。

  看好電網方面有關探索的前景,保定市長郭建英在該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依託英利、國電聯合動力、四方三伊等企業,抓好榮毅通信光電網、英利分佈式光伏及微電網應用、宇能物理儲能和水提氫發電、三川電力智慧電網等項目。

  “我們生産的光電纜,就是將金屬導線和光纖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同路、同走向傳輸電能與光信息。”榮毅集團總經理苑寶義介紹,這種新型傳輸介質,可以通過一次架設、一次投入,實現在傳輸高壓電能的同時,傳輸語音、數據、視頻等信息,能夠為智慧電網建設、三網融合,乃至於實現一座城市的能源智慧管理和運行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保定市還決定,今年要重點抓好大王店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園、立中清苑工業園、順平汽車零部件工業園、淶水北京公交智造産業園、百度·保定智慧汽車研發中心等項目,支持長城、立中、淩雲等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協同創新助推智慧製造

  百度·保定智慧汽車研發中心、三川電力智慧電網、瀋陽機床智慧製造裝備、科普菲爾中德智慧製造、中關村中德智慧製造産業園……保定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慧製造成為熱詞。

  智慧製造,正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發展方向。向這一方向努力,保定市汽車製造領域的智慧化,已經起步。

  2017年,保定與百度合作共建智慧交通示範城市,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汽車雙創基地——百度·保定智慧汽車研發中心落成;高碑店新凱集團參與製造的無人駕駛通勤車在天津華明園區投入使用。

  此外,在長城汽車公司,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汽車協同研發設計平臺項目,被列入首批河北省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名單。

  由“保定製造”升級“保定智造”,需要強大的研發實力來支撐。

  “保定市擁有17所高校,在校師生超過25萬人,如何讓如此龐大的智力資源助力區域發展,是一個現實課題。”一位來自教育界的人士建議,保定市應該用好身邊的智力資源。

  實際上,保定已經著手用好域內域外兩種資源,尤其是正在下力量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用好中國科協、中關村、深圳三大創新資源。

  其中,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入駐企業105家,“一中心一基地多園區”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深保科創産業園開工建設,簽約入園企業43家、意向入園企業96家,深安智谷、深圳光啟、華訊方舟等一批“深字頭”高科技平臺和企業入駐。

  2017年,該市已有高新技術企業43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545家、院士工作站27家,居全省前列。

  利用好智力資源,該市決定,啟動戰略性新興産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關鍵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産業集聚和信息融合。

  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是保定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首選。該市部署,今年要抓好標正高檔數控機床、中船海洋裝備、中航航天裝備等項目。

  “中電科淶水産業園的簽約落戶,給淶水帶來了一個産業集群。”淶水縣長朱明新説,這一項目的入駐,讓淶水的製造業水準一下站到了産業前沿。

  戰略性新興産業在保定已經呈現多地開花之勢。

  以光啟超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産業,華訊方舟太赫茲基地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唐縣北大未名通天河生物産業園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産業,都被列入了該市今年重點推進的項目之列。

  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高波認為,要結合這些産業的發展基礎,儘快確定保定市産業智慧升級的重點領域。例如,以汽車無人駕駛及車聯網為重點,鼓勵企業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實用性研發;以製造業為試點,在“雙化”融合的基礎上儘快推進製造業的智慧化升級。

  謀求傳統産業綠色升級

  省住建廳印發的《裝配式建築“十三五”發展規劃》,讓保定市眾多建築業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該《規劃》明確,到2020年,全省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鋼結構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不低於10%。

  “充分發揮毗鄰雄安新區的優勢,我們正在培育的綠色建材産業將迎來跨越發展。”清苑區區長王濤認為,這是裝配式建築自身的優勢所決定的。這一模式下,鋼筋、混凝土等建築所需的原材料,會在工廠內被製造成預製件,這樣既能夠減少施工現場的污染,還可以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率。

  據介紹,河北建設集團已經和深圳一家企業合作在清苑打造河北綠色建築産業園。目前已有企業投入運營,未來還將吸引智慧家居、節能材料等眾多行業的企業入駐。

  實際上,保定市的食品、建築、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正在發生改變。這種改變,來自兩個環節,一是市場需求變化倒逼生産環節的轉型,一是資本、技術的外溢直接推動製造環節的升級。

  在此過程中,綠色製造成為保定的重要選擇。

  郭建英在該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發展綠色建築節能産業,帶動超低能耗建築産業跨越式發展。

  在保定,“列車新城”被動房示範項目引人注目。由高碑店奧潤順達集團聯手德國能源署、德國被動房研究院打造的這個超低能耗示範建築項目,對標的是“德國海德堡列車新城”。其中,將採用綠色智慧海綿城市理念,綜合運用遮陽系統、建築智慧化系統、雨污水回收利用、除霾新風系統等多項先進建築節能技術。

  “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本來就是‘中國製造2025’應有之義,發展綠色製造順應了這樣的發展趨勢,保定應該加大綠色製造的扶持力度。”有關專家表示。

  追求綠色製造,保定市已經邁出了標誌性的一步:2017年,保定市鋼鐵産能全部退出,成為“無鋼市”。

  2010年之前,保定市曾有鋼企8家。隨著不斷淘汰落後産能,到2013年,全市僅剩一家鋼企。2017年,保定市痛下決心,推動最後一家鋼企産能退出。

  過去兩年,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保定以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為支撐的産業結構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依然希望輕裝上陣,謀求更多的發展空間。

  就此,該市提出,要通過引入新技術,開展新設計,全面提升傳統産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其中,該市將重點打造環京津食品加工産業帶,建設京津、雄安綠色食品加工供應基地。而在紡織服裝産業,則將加快白溝箱包集聚區建設,推動高陽紡織的高端化、智慧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上述努力,都旨在提升“保定製造”的品牌競爭力。

  相關

  加快生態修復

  重塑美好環境

  保定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修復、古建築修復、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修復”作為對環境保護的一種方式,不斷出現在該市今年的工作部署中。

  2017年,保定被列為全國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列入試點之後,保定市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去年,該市統籌推進“綠滿太行”行動和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修復,完成造林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0.7%。同時,還完成了清河道署和淮軍公所一期古城保護和修復項目。

  水體的修復治理,在該市今年環保工作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該市提出,今年要落實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1+10”方案,從截污治污和調水補水著手,以府河、孝義河、白溝河、沙河灌渠為重點,推進污水處理提標擴容、河道清淤等十大工程。

  該市還提出,將抓好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專項整治各類納污坑塘和農村河渠,推進畜禽養殖禁養區專項整治;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儘快消除黑臭水體。

  與此同時,保定市還明確,加快推進污泥處理中心、魯崗污水廠深度處理、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改善水環境,進一步深化“河長制”改革,出臺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探索建立河道常態化補水機制,高效利用南水北調長江水,用足用好引黃濟淀黃河水,優化配置地表水,力爭劣Ⅴ類水體斷面基本消除,白洋淀上游流域水環境明顯改善。

  針對土壤的修復,則從落實“土十條”做起。該市明確將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抓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依法搬遷或關閉對土壤造成污染的企業。

  對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保定今年開啟了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其中包括,推進太行山生態涵養區、京津保平原生態過渡帶、水系林網和村鎮綠美廊道建設,抓好“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白洋淀上游濕地修復和規模化林場建設,加快漕河沿線綜合治理和一畝泉萬畝濕地森林公園建設,完成造林65萬畝。

  該市還將著手加大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力度,保護基本農田,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記者 董立龍 寇國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