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政策措施推進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

2018-05-31 11:12:17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八項政策措施推進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解讀⑤

  日前,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産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基本建成全國新型工業化重要基地,製造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此,八項政策措施保障意見開始順利實施。

  提升創新能力

  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積極吸引京津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在冀設立分支機構或技術孵化中心,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每年培育新增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4000家以上工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千項新産品新技術開發計劃,每年開發1000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國內領先的新産品新技術。培育建設10個省級以上製造業創新中心,突破一批共性核心關鍵技術。

  繼續實施千項技改工程,以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産品高端化為方向,每年滾動實施100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加強人才培養,推動建立學校和企業“雙元制”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批製造業“高精尖缺”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推動融合發展

  推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引導企業開展離散型、流程型智慧製造,建設300家省級以上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圍繞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模式新業態,建設100個“製造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實施“機器人+”計劃,在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安全風險高、工藝要求嚴等關鍵崗位,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

  推進軍民深度融合。推進“軍轉民”,推動“民參軍”,編制“軍轉民”、“民參軍”、軍民兩用技術和産品目錄。推動軍民資源互通共享,支持軍民兩用關鍵技術研發。謀劃建設50個軍民融合産學研用示範基地,構築環京津軍民融合産業帶。推進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製造業服務外包,推動製造業企業應用精益供應鏈等管理技術,完善從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到售後服務的全鏈條供應鏈體系。

  深化“三品”行動

  深入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加快工業標準和品質提升,推動工業産品邁向中高端。強化標準引領,支持企業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制定高於國家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推廣先進品質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品質追溯制度,加強品質管理人才隊伍和品質誠信體系建設,樹立70家品質標杆企業,培育80家管理創新示範企業。培育知名品牌,持續推進千項名牌産品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産品品牌和區域品牌,打造一批河北工業“百年老店”和“中華老字號”。

  開展精準招商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強開放合作。以省級以上開發區和産業基地園區為載體,圍繞産業鏈條開展精準招商。加強國際合作,以世界500強等國際知名企業為目標,鼓勵省內企業與外資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引進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和技術,加快建設一批中外産業合作園。加強國內合作,積極引進央企和國內知名民營企業等戰略投資者,繼續加強與北京中關村、深圳工業園等國內高端産業園區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園區,建設一批高端高新項目。

  推進綠色發展

  堅定不移壓減産能。落實“十三五”産能壓減各項任務目標責任,堅持保優壓劣、關小促大,著力化解過剩産能,鼓勵先進企業重組並淘汰落後産能,通過品質引領、標準提升,倒逼落後産能退出,有計劃地引導企業向優質高端發展。有力有序處置“僵屍企業”,推進兼併重組、債務重整、破産清算。

  強化環保倒逼作用。嚴格落實特別排放限值,在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騰出環境容量支持高端高新産業發展。實施綠色化改造,在鋼鐵、焦化等高污染行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産技術改造,開展綠色製造體系試點示範,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産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創建一批綠色工業園區、綠色示範工廠。

  強化要素支撐

  加強資金支持,統籌省級相關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推動組建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加快運作戰略性新興産業、工業技改、新型顯示産業等股權投資基金,支持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和傳統産業提檔升級。強化金融支持,深入開展産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對高端高新産業和産品給予優先支持。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加快推進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強化土地保障,重大工業項目優先給予建設用地保障,建立完善工業用地退出機制,鼓勵企業退城入園、轉型發展。

  降低企業成本

  開展降費減負專項行動,落實“降稅減證提標”三項措施,支持製造業升級發展。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固定資産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優惠等稅收優惠政策。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級行政性收費有關政策和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堅決取締清單外的亂收費項目和違規設立的收費基金。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整頓規範金融服務收費行為。清理規範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等環節仲介服務以及行業性、區域性保護。合理降低失業、生育、工傷保險繳費費率等企業人工成本。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有效降低公路收費標準、通關費用等物流成本。

  營造良好環境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削減不合理的前置審批和許可,繼續深化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制度改革,簡化工業産品市場準入前置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生産銷售假冒偽劣産品。建立完善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聯繫服務機制,完善規劃、環評、能評、安評、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建立以用地、稅收、産出、能耗、排放等為主要衡量指標的工業企業品質效益綜合評價體系,開展對工業企業的綜合評價。用活環境容量和能耗總量指標,優先保證轉型升級重大項目需求。加強與京津政策協同,開展異地監管試點,建立完善與京津産業轉移收益分享機制。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作用,建立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履職盡責,形成推動轉型升級的合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米彥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