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臨床血液保障穩定安全

2018-06-14 09:36:53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今年6月14日是第15個世界獻血者日,其主題是“為他人著想 捐獻熱血 分享生命”。

  近年來,河北省無償獻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全省臨床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2017年,全省千人口獻血率達10.48%,血液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每年有40多萬人因輸血獲得有效醫療救治。”河北省無償獻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説,今年1至5月份,全省共有321077人次無償獻血,捐獻全血110.87噸,機採血小板43674個治療量,同比分別增長5.08%、4.29%、9.27%。其中,省會78424人次無償獻血,捐獻全血26.25噸、機採血小板13614個治療量,同比分別增長2.79%、2.52%、11.39%,均創下河北省無償獻血歷史新高。全省臨床用血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無償獻血從1998年《獻血法》實施初期的不足5萬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76.36萬人次,獻血量由1998年的近90噸上升到2017年的263.14噸。全省11個設區市全部榮獲國家“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河北省連續四次被評為“無償獻血先進省”。

  長效機制建設大踏步推進,無償獻血政策支持環境趨於完善

  無償獻血是一項社會性工作,其宣傳、組織、發動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河北省在建立組織機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無償獻血工作定期研究機制、重大緊急情況應急保障機制,逐步完善了職責分工清晰的協作機制和獎勵機制,“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無償獻血長效機制建設快速推進。

  2013年,河北省無償獻血工作領導小組重新建立,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單位由原來的16個增加到24個,進一步明晰了成員單位的部門職責和工作要求。

  河北省無償獻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説,領導小組恢復後,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關於切實做好全省機關事業單位無償獻血工作的通知》《河北省血液應急保障預案》《河北省無償獻血獎勵辦法》和《關於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工作的指導意見》等10個文件,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我省無償獻血工作核心政策體系。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率先帶頭在冬夏季組織公務人員獻血月活動。2017年河北省團體獻血佔比達20.60%,同比增長9.51%;應急隊伍總人數達到59987人,全省共有248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了無償獻血活動。

  在無償獻血工作中,廣大黨員幹部、青年學生、醫務人員率先垂范。據統計,2017年高校學生、醫務人員、公務員每千人口獻血率分別為65.58%、51.58%和26.36%,遠高於全省10.48/千人口的獻血率。黨員的先鋒性和奉獻擔當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從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到部門的積極協作,政策框架層次清晰。各級各部門圍繞落實省“兩辦”通知要求,廣泛開展團體獻血活動,極大地保障了淡季血液供應。

  各級政府切實履行應急保障責任,血液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2015年以來,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制發了《河北省血液應急保障預案》,明確建立健全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血液應急保障體制。

  各地紛紛建立應急梯隊,組建團體獻血隊伍、成分獻血者隊伍和稀有血型獻血者隊伍,掌握資源底數。通過建立政府主導的應急保障機制,加上科學規範血液應急保障行為,血液應急保障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在應急保障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各級政府未雨綢繆,擔當責任。為確保全省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河北省要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要組織開展摸底調研,掌握本單位健康適齡人員底數,在有序開展日常無償獻血活動的基礎上,以自願為原則,組建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應急隊伍,在發生突發事件或出現階段性血液短缺時,第一時間組織應急隊伍參加無償獻血。

  省直團工委組建了“省直青年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應急隊”,總人數達5204人。各地市逐級推動落實應急隊伍建設要求,石家莊、保定、承德等9個設區市已實現了梯隊化應急隊伍管理模式,以團體單位為主體的全省應急隊伍人數達到59987人。

  給獻血者更多精神鼓舞,給支持獻血工作的單位更多鼓勵支持

  2016年,《河北省無償獻血獎勵辦法》出臺,增加了地方獎項設置,加大無償獻血獎勵力度,明確了對獲獎者的“三免政策”,強化了政府對無償獻血者的人文關懷;2017年6月19日,召開了全省無償獻血獎勵大會,對2014-2015年度在無償獻血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104178名個人以及39個縣市區、42個單位進行了表彰,24個成員單位全部參加會議,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獻血者的濃厚氛圍,形成正面帶動作用,引導社會公眾關注無償獻血,參與無償獻血。

  同時,省文明辦把無償獻血工作納入省級文明單位考核體系;有關部門明確了獻血屋建設和採血車停放的公益性,為採供血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證。一系列鼓勵機制的建立,促進了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

  創新宣傳招募思路,建立了覆蓋全社會的無償獻血立體宣傳招募網絡

  市民張先生説,當他聽工作人員介紹,可能會有一個家庭有一個和他家孩子一樣的孩子正等著用血的時候,他就想趕緊幫幫他,獻血變得更有意義了。

  從紙媒到網絡,從平面到視頻,從小區到人口密集樞紐比如車站、醫院,一張立體宣傳的網絡悄然形成。這是對全生命週期的覆蓋。無論是通過低齡兒童和家長的小手拉大手,還是針對適齡獻血人群的血液知識普及,還是面向超齡人群的獻血報銷保障政策宣傳,無償獻血宣傳不僅僅是對適齡獻血者,更是面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天,我們都可以看到有2000人登上街頭流動採血車,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每天,都有單位或團體打電話到採血機構,要求預約獻血。

  “只要有人需要,我願意捐獻”“我獻血、我健康、我快樂”“無償獻血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挽救的不僅僅是生命,更是生命背後的家庭”“在伸手的那一瞬間人人都是英雄”等等,這些理念都在深入人心,並影響著廣大群眾的生活。

  近年來,省血液中心堅持無償獻血宣傳先行的工作思路,把深化宣傳效果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發力,進一步探索宣傳新途徑、拓寬宣傳領域,極大地調動了公眾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借勢融入“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以活動促獻血的行動,把無償獻血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將獻血宣傳和組織發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圍繞“世界獻血者日”等重要節日,廣泛開展有影響的節日關愛活動,在市區人流密集的街道和社區,在鄉鎮衛生院、在高校設置宣傳專欄,向不同人群普及針對性獻血常識;以記者的視角拍攝反映獻血者真實感受的獻血過程和醫務人員親身經歷的感人宣傳視頻;建設了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以及科普文化館、數字化科普館,製作科普短片,組織基於眼見為實的參觀體驗等;隨著對無償獻血理念的不斷宣傳,無償獻血這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載體的作用不斷強化。

  宣傳作用的發揮,還體現在多部門聯動機制的建立上,《關於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將國家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目標要求,分解到領導小組各個部門。一系列保障性政策的實施,使全省血液保障有了依靠,採供血工作有了依託,全社會無償獻血光榮的氛圍空前濃厚。

  固定獻血者隊伍更加穩定,區域間血液調控機制開始建立

  要保障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不僅要拓展無償獻血志願者隊伍規模,還要穩定無償獻血隊伍,擴大固定獻血者的比例。2017年,河北省固定獻血者獻血312675人次,佔總獻血人次的40.95%。

  “當前,河北省和全國各地一樣,血液採集主要都來自街頭隨機獻血。”省無償獻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説,如果單純依靠街頭自願獻血,極易受到出行習慣、季節變化和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採供血不足等問題。

  對此,河北省不斷加大網點建設,加強血源招募和組織力度,積極完善發動獻血者和保留獻血者的措施,拓展和穩定無償獻血隊伍,全力提高血液保障能力。

  全省12家採供血機構擁有固定獻血點49個、專業採血車73輛。2017年全省採血76.36萬人次,全血採血量263.14噸,機採血小板100019個治療量,分別比2016年增長4.11%、3.56%、11.62%,逐步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市區鄉鎮的採血服務網絡,逐步實現了由流動獻血向固定獻血、由隨機獻血向預約獻血、由街頭動員向機關、社區、學校、企業、農村動員的“三個穩步轉移”。省內各市間和京津冀血液調劑機制開始建立,每年全省約40萬人因輸血獲得有效醫療救治。同時,河北省還圓滿完成了周邊重大活動血液應急保障任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