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師筆下的端午

2018-06-15 11:09:45  來源:燕趙晚報  責編:董健雄

  沈從文筆下的端午節是最浪漫的,小説《邊城》從一開始就描寫了邊城端午節的熱鬧場面:“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與過年。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皆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後,在城裏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

  對端午日賽龍舟和捉鴨子的場景,沈老更是下足了筆墨,“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隻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乾燥洞穴裏,要用它時,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六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划動便即刻蓬蓬鏜鏜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牛皋水擒楊幺時也是水戰擂鼓。……當每次某一隻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賽船過後,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把三十隻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膊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於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邊城在沈從文的筆下,端午節龍舟競賽和捉鴨子的熱鬧場面,活靈活現展現在人們眼前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汪曾祺的散文充滿“生活味”,《端午的鴨蛋》也是最有滋味的一篇,字裏行間滿溢了對家鄉的懷想。“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腌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

  具體到“端午的鴨蛋”,汪曾祺更是記憶深刻:“端午節,我們那裏的孩子興挂‘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挑好了,裝在絡子裏,挂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挂了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除了懷念家鄉的“高郵鹹鴨蛋”,汪曾祺還在文中回憶了他小時候過端午的情形,其中“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抹王字”、“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係在手腕上”、“送符送扇”、“端午要吃十二紅”等習俗。

  老捨得端午詩是最富感觸的,“苦中作樂”。抗戰初期,著名作家老舍在武漢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武漢淪陷後,“文協”遷到重慶,1942年在友人吳組緗家過端午時他感慨萬千,寫下《七律·端午》(二首):其一,“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前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其二,“小江腳短泥三尺,初試新鞋來去忙;迎客門前叱小犬,學農室內種高粱;偷嘗糖果佯觀壁,偶發文思亂畫墻;可惜階苔著雨滑,仰天躓倒滿身漿!”身處抗戰最困難時期,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即使是端午節,也看不到任何節日的氛圍。當年在重慶的作家們,收入微薄,囊中羞澀,生活拮據,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區人們生活的慘淡。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她童年在古城北京度過,而立之年後赴台灣從事新聞和文學創作。她筆下的端午纏粽子非常富有童趣。她在《我的童玩》中講述了幼時用絲線纏粽子的遊戲。用絲線纏粽子,是舊時北方小姑娘用女紅材料做的有季節性的玩具。先用硬紙做一個粽子形,然後用各色絲絨線纏繞下去。“配色最使我快樂,我隨心所欲地配各種顏色。粽子纏好後,下面做上穗子,也許穿上幾顆珠子,全憑自己的安排。纏粽子是在端午節前很多天就開始了,到了端午節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著挂吊起來。同時做的還有香包,用小塊紅布剪成葫蘆形、菱形、方形,縫成小包,裏面裝些香料。穿起來加一個小小的粽子,挂在衣服上,走來走去,美不唧唧的。”這樣的端午節,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以端午節為題,卻無半句描述有關端午節的文字,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説《端午節》了。小説塑造的是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里落後方玄綽一個舊知識分子形象。而在中國的傳統裏,屈原是先進的知識分子的代表,端午節又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用端午節作題目,更加諷刺了主人公的淺薄和市儈,又使端午節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史建會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