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郭海博正在創作 “郭氏鐵板浮雕”作品 張青果 攝
微笑的女孩、頑皮的男童、矍鑠的老人……石屋、老井、人家……晨曦、農忙、趕集……日前,在郭海博位於石家莊眾創夢工廠的工作室,記者被他的絕活“郭氏鐵板浮雕”驚艷了!
郭海博的作品題材廣泛,而且件件生動傳神,充滿質樸之美。名為《醜娃》的作品,展現的是一個山裏小男孩兒,手拿小木棍、斜跨大書包,站在石屋旁,目光中有渴望有憂鬱;名為《聖潔香巴拉》的作品,塑造了放牧的藏族少女,雙眸靈透明亮,笑靨如花……
郭海博“郭氏鐵板浮雕”作品《醜娃》 張青果 攝
匠心獨運 賦予鐵板遺世獨立之美
“‘郭氏鐵板浮雕’沒有模具,是用榔頭、鏨子在鐵板上直接反復敲打完成的,創作一幅鐵板浮雕作品,要經過繪畫、拓印、正面鏨陰紋、背面錘鍛起凸、打磨、火燒等十幾道工序,人物性格表情、物品肌理、花紋等等都是利用鐵板原色及鐵板特質,通過錘鍛、拋磨、燒色等呈現出來的,每一件作品都經過萬千次敲打。”郭海博説。
以錘代火、化鐵為泥,用極易生銹的鐵板材料作為雕塑載體表達和表現思想感情;用火焰給作品“點睛”,在作品表面幻化出如同窯變的特殊色彩,每一件都是孤品獨件;其金屬質感,尤其是那獨有的雕塑語言所表現出的特殊肌理,渾然天成、妙不可言,別有一種其它材質無法比擬的獨立之美。這一獨特的雕塑形式,一經問世,便填補了金屬雕塑領域的一大空白,自成一個新的藝術流派。
自1997年開始參展以來,“郭氏鐵板浮雕”作品頻頻入選省級、國家級大型美展及工藝美術和民間藝術博覽會,多次榮獲金獎。2013年6月,“郭氏鐵板浮雕”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郭海博與弟弟郭海龍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被河北省委宣傳部評為燕趙文化之星,被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文聯推薦為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庫專家……
逐夢于行 業餘愛好終成“華夏一絕”
與一般的非遺傳人不同,生於1962年的郭海博的絕活完全是用業餘時間煉成的。
“我做過很多工作,在農村種過地,在工廠裏當過衝壓工、燒過鍋爐,在建築公司做過泥瓦匠,在雜誌社當過司機、出納、攝影記者及文字編輯。現在還在雜誌社工作。”郭海博説,為了鐵板浮雕這個業餘愛好,他搭上了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
做雕塑需要繪畫功底,郭海博説他打小就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都用在了畫畫上。
“12歲時到北京,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上的浮雕,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做夢都想學。”郭海博回憶説,“上世紀80年代初,我與弟弟嘗試著用從山裏挖來的紅膠泥,照著買來的維納斯石膏塑像捏。我們反復推敲琢磨,捏得還挺像。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沉浸在泥塑藝術的創作中。”
但泥塑易破碎不好保存,他們便想找更好的雕塑材料。“銅太貴,那會兒一個月工資才幾十塊錢,用不起。鐵板相對廉價,於是決定把全部業餘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鐵板浮雕的探索與創作中,圓我們的雕塑夢。”
為了不影響家人和鄰居,郭海博兄弟倆把“工作室”設在樓下約6平方米的儲藏間。購置了電剪、臺鉗、砂輪、氧氣焊和二氧化碳焊機等各種工具,又定做了工作案。但他們到書店、圖書館查遍了各種資料,也沒有找到鐵板的冷鍛技法。怎麼辦?兄弟倆一合計,幹!從零開始探索。
“我每天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回家吃完飯後,就到工作室搞鐵板浮雕創作,每天都要幹到零點後,有時還會幹到夜裏一兩點甚至通宵。”郭海博告訴記者,兄弟倆癡心於此也醉心於此,互相勉勵,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無論嚴寒酷暑,不管颳風下雨,近30年的琢磨,終於成就了“華夏一絕”的技藝。
大愛無痕 在創新中賡續文化根脈
“年輕時,我的名字是郭海搏,希望自己能像海燕一樣搏擊風浪傲然淩飛。中年後更嚮往大海的海納百川、博大浩瀚,改為海博。”沉浸于對浮雕藝術的探索中,郭海博的心態越來越趨向平和。
他不斷鑽研技藝,還善於將新發現用到鐵板浮雕作品上去。比如,他們在補焊被敲漏的作品時發現,鐵板隨著溫度的升高會出現藍紫色。於是,就把這一發現移植到給作品進行局部燒色,彌補了鐵板浮雕色彩單一的缺憾。在作品燒色過程中發現,當氣焊藍火停留在某個地方時,鐵板上會自然呈現出具有瞳孔般效果的圓形斑點,於是立即用來“點睛”,使其作品上人和動物的眼睛看上去通靈有神。
此外,在彩銅浮雕的開發和蠟染燙彩鐵板浮雕藝術創作等領域進行探索,也多有收穫。
“藝術來源於生活。十幾年的太行山生活經歷,給了我不盡的創作源泉。”郭海博感恩生活。“山石、樹木、瓜果蔬食、馬騾牛羊、農具和石碾、井臺,還有那朝夕相處的兒時夥伴,慈祥善良的村夫、老嫗,都深深地印在我心靈的深處。”
多年來,郭海博無數次探訪太行山,足跡踏遍太行山古村落,情感和技藝,使他創作的“太行風情”系列作品發自內心,真實而感人。
近年,郭海博多次去西藏采風,創作西藏題材的鐵板浮雕作品。為了不斷開闊視野、提高藝術修養,他廣泛參觀學習中外名家的藝術展覽,尋找各種機會拜訪雕塑界的名師大家。
郭海博表示,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鐵板浮雕技藝,“我已經將自己的經驗和技巧總結成書,人活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很快意的,我要多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努力提升鐵板浮雕技藝水準,並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記者 張青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