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推報廢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2018-06-28 16:09:32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共推報廢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製圖 劉欣瑜

  “目前,新能源汽車報廢動力蓄電池已開始陸續出現,但河北省尚無規範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6月26日,石家莊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軍軍告訴記者,報廢動力蓄電池若處理不當,有害物質將會嚴重污染環境。

  截至2017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0萬輛。動力蓄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4至5年,對於早期投入市場的電動汽車而言,蓄電池將陸續報廢。

  北京北汽鵬龍汽車服務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副總監南普義介紹,目前,動力蓄電池報廢後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即拆解回收和梯次利用。對報廢電池回收後進行拆解、剩餘壽命檢測、分選、系統集成,不具備循環使用價值的,則進行破碎回收有價元素;可循環使用的,則按照需求不同進行集成,以梯次利用方式應用於儲能設備,投放到商業住宅儲能站、電動汽車充電儲能站以及電信基站等場所。

  專業人士預計,2018年是首批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潮起點。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蓄電池將達12萬噸至20萬噸,前端産銷火熱,後端回收利用的空間同樣廣闊。

  但現實中,動力蓄電池的回收進程相對緩慢。很多報廢動力蓄電池沒有進入正規渠道,而是落到了回收“遊擊隊”、小作坊手中;一些企業仍在使用人工拆解方式,回收技術有待提升;處理廢舊動力蓄電池需要購買昂貴的設備,資金壓力讓一些企業望而卻步……周軍軍告訴記者,回收利用中的技術和環保問題尚未解決、回收模式不明確、産業鏈不夠完整等問題,不僅導致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較低,也使得市場亂象叢生,留下了安全、環保等隱患。

  為讓退役的動力蓄電池繼續發揮餘熱,避免其正極材料、電解質等流入自然生態系統污染環境,充分利用其組成部分中鈷鎳等稀有金屬的循環使用價值,2018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決定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試點內容包括構建回收利用體系、探索多樣化商業模式、推動先進技術創新與應用、建立完善政策激勵機制等。

  專家表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京津冀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相對集中的區域,通過發揮三地優勢,共同開展試點工作,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模式,解決好回收利用涉及的安全、環保、資源等問題,對於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推進三地協同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加快建立京津冀區域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日前,工信部召開京津冀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協調會。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表示,三地要協同推進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三地主管部門要抓好頂層設計,加強協調溝通,做好統籌謀劃,建立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和政府引導作用,加快建立回收利用體系,鼓勵梯次利用企業開拓創新,結合新能源汽車區域保有量實際情況適當控制拆解企業數量,同時嚴格控制後端濕法冶煉的規模和布點,合理佈局相關産業。

  根據要求,京津冀還將進一步完善協同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堅持高起點、嚴要求,打破地域界限,明確參與試點工作的重點企業和項目,充分體現區域合作,努力在全國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加快建立溯源管理體系,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啟動溯源管理平臺上線。

  南普義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正在積極參與三地協同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在黃驊市建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項目,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工作,預計2019年年底即可投産,年可處理動力蓄電池10.5GWh。

  面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與利用的巨大市場潛力,以及三地協同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的機遇,石家莊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河北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河北省企業也在積極謀劃參與。周軍軍表示,京津冀區域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後,三地可實現優勢互補,既讓廢舊動力蓄電池得到妥當處置,又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效益,實現多方共贏。(記者 米彥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