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村民正在觀看宣傳大屏
每天中午11時45分,河北省肅寧縣南廟村大喇叭準時響起,“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農時農事”等節目按序開播。
“大喇叭裏講的政策都和我們有關係,現在每天要是不聽,心裏就跟缺點兒啥似的。”68歲的村民袁二朵説,無論在自家炕頭還是田間地頭,每天他都能聽到這熟悉的喇叭聲。
一年多來,一個大喇叭、一個宣傳大屏、一個免費wifi、一個義務宣教員的“四個一工程”覆蓋了河北省絕大部分農村,以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方式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和思想文化,拓寬了宣傳服務渠道,打通黨的聲音到達農村千家萬戶的“最後一公里”。
農村大喇叭被重新激活
保定市阜平縣龍泉關鎮平石頭村貧困戶朱振義對廣播有很深的感情,他説,之前自己身體不舒服不敢住院,通過大喇叭廣播,他了解到住院不僅不用交押金,還能在醫保報銷之外享受縣裏的二次報銷政策。進一步諮詢後,朱振義很快入院,在經過近半個月的治療後,他的身體已明顯好轉。
一年來,河北省8702個村莊大喇叭被重新激活,各個鄉村用接地氣的語言,將總書記的“金句”、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市縣的惠民政策、科技知識、民生信息等製作成老百姓聽得懂、聽進去的廣播節目,農民群眾在自家炕頭、田間地頭、大街小巷,都能聽到黨的“好聲音”。
“從大喇叭裏,我們了解了各項好政策,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朱振義説。如今,村莊大喇叭已成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固陣地、傳播政策知識的致富平臺、倡導文明風尚的道德講堂。
“農村大喇叭這個宣傳陣地不能丟。”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史建偉説,隨著信息傳播渠道和方式日益增多,農村大喇叭逐漸成為人們鄉愁記憶裏的聲音,很多村莊大喇叭一年到頭響不了幾次。而如今,用新技術新手段把原有的大喇叭重新連起來、用起來,讓群眾在田間地頭就能及時了解各項惠民政策。
據介紹,目前河北省已形成市、縣、鄉、村四級統一操控與分級操控相結合的互聯互通“一張網”,構建起宣傳部門牽頭抓總、文廣新局組織、廣電網絡公司承建維護、廣播電視臺編輯製作內容的工作格局。
河北省運用現代通信和廣播技術,把分散的農村大喇叭連為一個整體,目前全省光纖入村雙向覆蓋率從2016年初的37.5%提高到70.03%,進一步完善農村廣電有線網絡的建設。
在把好農村大喇叭的內容關上,保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樹田介紹,保定市不但選派了骨幹人員組成內容製作團隊,還組織行業專家分析村民熱議的問題,保證廣播節目的播出品質。
廣場大螢幕成“村紅”
夏日的夜晚,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中心廣場上,村民們圍著宣傳大屏有説有笑,非常熱鬧,“有了這個大螢幕真方便,信息更新很及時,想知道什麼一看就行,晚上大夥聚到一塊納涼,放個電影、看個演出,之前播放的《紅海行動》《戰狼2》真不錯。”大激店村村民張東河説。
每天19時30分,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東和村的宣傳大屏準時播放廣場舞視頻,村民杜軍秀都會約上幾十位村民,跳上一個多小時的廣場舞。杜軍秀説,這個宣傳大屏每天只在早中晚時間開機四個多小時,播放的東西很接地氣,已經成了“村紅”。
每次播放完廣場舞后,宣傳大屏還會播放一段用方言宣講國家政策的視頻。杜軍秀説,“在健身的同時,我們還能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我現在比在外打工的孩子懂得都多。”
除了推進農村大喇叭工程外,河北在多地農村的中心廣場、文化禮堂都新增了宣傳大屏,既可以圖文並茂地傳播黨的聲音,又可以放電影、放廣場舞,有效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邯鄲市肥鄉區肥鄉鎮南關村的中心廣場上,每天傍晚都有不少村民坐在那裏一邊上網,一邊談天説地。為了給村民提供免費的上網服務,邯鄲市委宣傳部在多個鄉村的中心廣場附近設立wifi站點。“在連接免費wifi過程中,村民還能在手機等終端上觀看我們投放的輪播圖,內容主要包括國家和地方的熱點新聞、各類民生服務信息。”邯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叢健説。
據介紹,免費wifi已經成為河北省文化惠民工程,河北在村委會、文化廣場等人流量較大、窗口功能突出、移動設備使用率高、無線局域網需求量多的公共區域廣泛覆蓋wifi,打造地方政府信息發佈平臺、公眾服務平臺。
為了讓村民享受更流暢的免費wifi服務,廊坊市等不少地區還開發了專門連接免費wifi的手機軟體。在香河縣淑陽鎮姬止務村,記者看到,不少村民都下載了app,一位村民説:“在這個軟體裏,能看到當地公開的政務服務信息,業務辦理的提醒事項等等,實用便捷。”
“利用同一個廣電網絡搭載宣傳大屏和免費wifi,實現了‘一網多用’的社會效益最大化。”河北廣電信息網絡集團董事長閆繼紅説。
由於免費wifi和宣傳大屏的建設維護需要一定成本,為了更大範圍進行推廣,河北在已搭建好的村鎮試行廣告投放,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維持免費wifi和宣傳大屏正常運行。
據介紹,河北廣電信息網絡集團保定有限公司將鄉鎮、村莊內的免費wifi運營納入到了全市免費wifi運營體系中,並利用一些特色村莊的優勢開展相關服務。
例如,大激店村曾舉辦過多次音樂節,在全村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音樂節期間通過連接區域內wifi可以看到村莊導向圖、節目時間表、動態海報等音樂節“必需品”,最大力度滿足遊客需要。“這就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與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結合了起來。”河北廣電信息網絡集團保定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既當“播音員”又當“宣傳員”
“作為一名老黨員,能夠加入義務宣講團的隊伍繼續發揮餘熱,我感覺很開心。”邢臺市南和縣76歲的退休老幹部梁卯辰表示,有的農民農事忙,他就挨家挨戶“飯前嘮”;有的農民愛逛集市,他就將小馬扎搬到鬧市;有的農民常看新聞,他就用專業的知識和他們探討。
目前,河北在廣大城鄉基層建立起義務宣教員隊伍,這支隊伍已發展到63000多人。這些義務宣教員是從村幹部、黨員志願者、文化能人、退休返鄉幹部、大學生村官等群體中擇優選聘出來的,他們既當“播音員”,又當“宣傳員”,負責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政策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團結帶領群眾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管好用好基層宣傳文化陣地設施。
如今,6萬多名義務宣教員活躍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集市廣場,以“大喇叭”“小馬扎”“紅馬甲”等形式,帶著鄉土味的地方話,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群眾在哪兒,就在哪兒講,群眾啥時候方便,就啥時候講,在面對面、嘮家常中,讓黨的十九大精神進家入戶。
“無論是大喇叭、宣傳大屏,還是免費wifi、宣傳文化設施等,都要有人管、有人幹,否則意識形態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話。”史建偉説。
讓邢臺市橋東區三合莊村義務宣教員辛文寶想不到的是,自己用“邢臺話”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還上了中央電視臺,得到網友點讚。為了讓基層宣傳工作有情感、有溫度、更接地氣,義務宣教員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講身邊人身邊事,把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到故事中;有的自編自演快板、説唱、地方小戲,邊演邊講活躍氣氛。
配合“小馬扎”行動,不少農村書屋“夜校”的燈也亮了起來。“白天聲聲入耳,晚上字字入腦,這樣的方式很好也很潮,農民也需要時時充電。”邢臺市南和縣河郭鄉左村的種糧大戶白瑞華説,種地也需要跟著政策走,過好日子才不會愁。
此外,河北省還通過開展“謳歌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基層宣傳教育、“365百姓故事匯”等群眾性品牌活動,傳講新時代百姓好故事,凝聚更多社會正能量,用最貼近群眾內心的語言表達,開展對象化、差異化、分眾化的面對面宣講,把黨的創新理論巧妙嵌入各類群眾性活動。
多位基層幹部反映,這些豐富多彩的宣傳服務方式,成功打通基層宣傳工作到達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在資源統籌、力量整合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對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具有重要意義,村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大會等又重新恢復了活力,群眾也“近距離”感受到黨的溫暖。(記者 孫傑 張洪河 趙鴻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