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0年改革探索,我國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回望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至少可以得出三條重要的基本經驗。
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40年改革開放實踐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只有始終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才能確保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最根本的是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我們就能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的歷史高度。
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就要帶領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什麼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施行免除農業稅、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舉措,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人民生活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即將實現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帶領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居民收入差距和區域、城鄉差距趨於縮小;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8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堅持生産力標準,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就明確指出,全黨同志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該緊緊把握住馬克思主義的這個基本觀點,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産力作為檢驗一切改革得失成敗的最主要標準。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指出,要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作為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這“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把發展生産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是對生産力標準的深化和發展。
堅持生産力標準,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要依靠億萬人民的主體力量和創新精神。我國推進改革開放是一個嶄新課題,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沒有現成答案,在現實中也沒有現成經驗。要勝利推進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鼓勵人民群眾進行開創性探索才能取得成功。無論是大包乾、發展鄉鎮企業、搞活國有企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還是建設經濟特區、擴大對外開放等,都來源於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強調:“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重視群眾切身利益。及時總結群眾創造出來的實踐經驗,尊重群眾意願,把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黨高度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局面,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好三者關係
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三個重要支點。40年來改革開放之所以順利推進,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在實踐探索中正確處理三者關係,把改革作為動力,把發展作為目的,把穩定作為前提,始終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強調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他指出,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只有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只有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增強改革措施、發展措施、穩定措施的協調性,把握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既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又著力引導群眾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氛圍。
無論改革發展還是穩定,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們黨注意讓改革的紅利被人民群眾所共享、發展的成果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因而我國社會穩定具有堅實的民意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只有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才能通過改革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在實現共同富裕上不斷邁出新步伐。放眼全球,政局動蕩、社會動亂讓許多國家失去發展機遇,人民陷入痛苦和災難。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順利推進,正是得益於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王東京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