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鋼技術人員在檢查汽車板産品卷品質。 趙永輝 攝 製圖 展茂光
鋼爐聳立,鐵水飛花……鋼鐵生産的化學反應讓人震撼,就如同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鋼鐵工業發生的巨變。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河北鋼鐵工業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河鋼集團組建10週年,旗下河鋼邯鋼建廠60週年。
作為“我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邯鋼經驗”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揚名全國。“社會主義可以有市場”……28年前的邯鋼,籠罩在虧損的陰影之下,陷入困境。痛定思痛,邯鋼人最終選擇直面市場,發出河北省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聲。
回望過去,無論是當年的邯鋼,還是今天的河鋼,河北省鋼鐵工業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是改革激發活力的見證。
從“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認識市場,到順應整合大勢組建河鋼集團搏擊市場,再到新時代優化供給把握市場……從“推墻入海”到“中流擊水”,改革創新一路走來,正是河北鋼鐵工業緊緊把握市場脈搏的歷程。
推墻入海,初識市場
一張記錄紙透出的成本意識
“水管盤好了!不能再軋啊!”5月24日清早,河鋼邯鋼三煉鋼廠寬闊的通道上,像往常一樣又出現了黨委副書記李梅的身影。她拍著一名職工的肩膀,湊近了大聲喊著。
“過去,這些沖洗車間的水管用後被扔到地上,大車小車軋過,壞得快,用得多。一根水管也是錢啊!誰沖洗車間後都得把水管盤起放好。”
一盤水管,何以讓李梅這樣挂心?
“這種成本意識,可是從20多年前的一張記錄紙開始培養起來的。”
1990年李梅剛滿20歲,是當時邯鋼二煉鋼廠統計員。
那個時候,改革大潮風起雲湧,計劃經濟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但巨大的變革,並沒有讓身處國企的李梅和同事們改變不緊不慢的生産節奏。
鋼水出多少?不知道!鋼材賣到哪?不清楚!客戶啥反應?管不著……“就像蒙著眼推磨。反正企業不行有國家,産品難賣有政府。”那時,邯鋼與市場就像隔著一堵厚厚的墻。
“市場是什麼,還不知道!但市場多厲害,算是領教了!”李梅回憶説。1990年,全國鋼鐵産業經濟效益大幅滑坡。邯鋼只産28種鋼材,但有26種虧損。企業成了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小舟,被市場的巨浪捲入低谷。
再不改就是等死!
困境之下,邯鋼選擇了市場。從1990年開始,邯鋼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打破了以往幾十年一貫的“低進低出”指令性經濟傳統模式,把101128個成本指標分解到2.8萬名職工頭上,完不成指標,分廠廠長、車間主任就“下課”。
企業與市場中間的那堵墻一下被推倒了!
不會游泳的人,被驟然推進大海,那種掙扎一度苦不堪言。當時有些分廠負責人跑去找總廠廠長劉漢章,把記錄成本的本子摔在桌子上:不吃不喝,也幹不成!
1990年初夏的一天,李梅又被來領記錄紙的同事説哭了。這位同事氣衝衝地説:“多領幾張記錄紙怎麼啦?又不是你家的!”
原來,全廠實行模擬市場核算剛開始時,管著記錄紙領用的李梅發現,職工隨意浪費,記錄紙一撕一沓,有的甚至在午休打牌時還撕成條貼到臉上。為控制好這項成本,李梅製作了領用記錄,每次班組長領紙,她都一張張數。中間不管人們説了多少難聽話,她都堅持著,一數就是四年。
四年下來,本來不起眼的記錄紙,竟讓噸鋼成本降了2分錢。
一張記錄紙,記錄著邯鋼人改革求變的探索。這期間,邯鋼改變考核方式,完不成市場成本指標,否決全部獎金;節約了,就按節約額5%—10%提成獎勵。改革分配製度,邯鋼職工獎金分配可差5—7倍,讓職工工作品質上係企業命運,下聯個人收益。
1991年,邯鋼改革顯示出神奇魔力:企業産品成本下降6.36%,利潤猛增至5020萬元,迅速扭轉了被動局面。
1996年,國務院下發3號文件,在全國學習推廣“邯鋼經驗”,邯鋼成為繼大慶油田後,新中國工業戰線上的又一面旗幟。
河北省委黨校教授杜成功認為,“邯鋼經驗”的實質就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職工群眾,按照市場的要求,建立起“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管理機制。用比較形象的説法,就是“推墻入海”——丟掉幻想,轉變觀念,下決心走向市場。
河鋼組建,順應市場
一張談判桌前,有了河北鋼鐵産業的位置
“談判桌前沒位置,對手心中沒分量。”5月25日,河鋼邯鋼第一原料場內,陰小強望著堆成小山的褐色鐵礦石,講述起與國際鐵礦石巨頭初打交道的時光。
從1998年進廠開始,作為河鋼國際駐廠職工的陰小強就與鐵礦石打交道,也深知國際礦石巨頭的難纏:他們會把客戶分類,只有等級最高的客戶,才有資格商談鐵礦石價格。
2008年之前,包括邯鋼在內的河北鋼企分散經營、力量較弱。談判桌前,只有寶鋼、武鋼等大型鋼企的身影。“我們坐不到談判桌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協議價格。”陰小強説。
這期間,受益於國內經濟增長拉動,鋼廠産能猛增,導致鐵礦石價格飛漲。鐵礦石到岸價格漲至200多美元/噸。
陰小強把自己與鐵礦石打交道的職業生涯分成了兩部分,時間分界點就是2008年6月30日。
這一天,河北省委、省政府整合唐鋼集團、邯鋼集團,河北鋼鐵集團成立。
其時,全球鋼鐵市場正在經歷著歷史上最大一輪的重組浪潮。組建河鋼的改革,初衷就是順應市場,做強河北鋼鐵産業競爭力。它回應了一條市場規律:鋼鐵産業走到一定階段,需要兼併重組,提高集中度,全球配置資源。
重組後的河鋼,囊括了唐鋼、邯鋼等多家省內外企業,成為當時國內最大、全球第二大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陰小強的採購生涯,也由此進入了新階段——在全球鐵礦石巨頭的談判桌前,河鋼不僅有了位置,而且變身一級客戶,享受最優惠的鐵礦石價格。集團在唐鋼、邯鋼等鋼廠間統一配置,既避免打亂仗,又節約各方資金。
借重組優勢,獲得議價權,河鋼之志,遠不在此。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説,中國鋼鐵工業用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如今,河鋼致力於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邁進,將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全球配置資源。
這個大目標具體到張彩東身上,是一次轉行。
重慶大學博士畢業的張彩東,2009年應聘到河鋼,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技術專家。到了2015年,河鋼全面推行大客戶經理制,張彩東被任命為客戶服務中心副總經理,並擔任西門子大客戶經理,從技術人員變成了銷售人員。
“讓技術專家做銷售,這在以前不可想像,但也唯有如此,才能夠實現和高端客戶的面對面溝通。”張彩東説,以前河鋼的客戶是上千名中間銷售商。“中間隔座山,怎能知道終端用戶的真實需求?”張彩東對集團的改革舉措非常支持。
回望這十年,自國際金融危機起,鋼鐵産業遭遇了最難熬的寒冬,噸鋼利潤一度連一根冰棍都買不了。難以想像,若無河鋼,河北鋼鐵工業將何去何從?
今天,陰小強、張彩東他們的自信,來源於因改革重組而生的河鋼集團。在這個舞臺上,河鋼人認識市場的視野,參與競爭的深度,創造著河北鋼鐵産業的未來。
優化供給,搏擊市場
一個小微團隊,對接國際大市場
對於夢想成為技術專家的河鋼邯鋼技術中心工程師何方來説,角色的轉變,有點出乎意料。從2018年起,他大多數時間不再待在實驗室,而是奔波在客戶生産線上。
“第一時間了解客戶對産品的需求,讓研發和生産線直面市場。”何方説。
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以新的有力作為標注著中國經濟的新方位。于勇認為,擴大有效供給,助推産業邁向中高端,對鋼鐵工業而言,不是簡單地滿足市場對數量的需求,而是要滿足客戶對品種、品質、服務的更高期盼。
過去,研發是研發,銷售是銷售,互不隸屬,通氣也難。改革就是要更加貼近市場和客戶,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河鋼更多像何方一樣的技術專家走出實驗室,走到客戶生産線上。
2018年年初,何方與3名行銷和工藝人員組成“汽車薄板超高強鋼小微服務團隊”。儘管團隊很“袖珍”,但4月中旬,他們已與全球知名的汽車座椅供應商——法國弗吉亞集團成功牽手。
弗吉亞對汽車座椅滑軌使用的低合金、高強度用鋼的性能要求極為嚴苛。“既要達到超高強標準,又要具備良好的折彎性能。”何方説,客戶要求産品用鋼折彎180度時達到4T標準,但僅給他們一個月研發生産時間。
短短一個月,能滿足客戶的嚴苛要求嗎?
“説實話,這在以前很難實現!因為僅把客戶需求反饋到生産線,就要經過行銷人員——行銷管理部——産品事業部——生産線等4個環節,信息傳遞少説得7天,環節繁瑣難免出現信息衰減。”5月25日上午,負責小微團隊管理的河鋼邯鋼運營改善部運行管理科負責人楊興春,遞給記者一份剛整理完的小微團隊管理改進辦法。他説,如今各小微團隊直接“扎”到客戶生産線,實時了解企業需求,最快第二天就能對生産工藝進行調整,改進産品性能。
因改革而生的小微團隊活力十足。不到一個月時間,何方的小微團隊通過近百種工藝調整,産品折彎180度時達到1T標準,遠超客戶要求。
目前,河鋼正在推進關鍵人才向産線和行銷一線集中,通過實施産線深度對接市場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全員服務客戶的新動能。
讓聽得見硝煙的人有決策權,讓企業聽到“市場的心跳”。河鋼直面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這家大型國企産品邁向中高端,不斷擴大優質客戶“朋友圈”——河鋼重點直供客戶目前達到363家,涵蓋汽車、家電、造船、航空航天等領域。汽車板實現“整車造”,成功牽手上汽、北汽、長城等汽車製造企業。家電板直供海爾、美的、格力等知名企業;百米重軌通過歐盟認證,成為國內唯一獲得歐盟市場鋼軌産品“通行證”的鋼企,相伴中國高鐵驚艷世界……
“未來企業競爭優勢體現在追趕客戶的速度上,這不僅是誰離客戶更近、誰了解客戶更多,更關鍵的是誰能跟上客戶發展步伐。”于勇説。目前,河鋼全員聚焦市場和産品,全面發力産品結構和客戶結構優化,通過與高端客戶戰略合作,深度研究下游及新興産業,建立跨界材料方案研發機制,加速向為市場和客戶提供全面鋼鐵材料解決方案的綜合供應商轉變。
老國企,正青春;新河鋼,向未來。(記者 龐超 劉劍英 趙曉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