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綠色發展不停歇

2018-08-28 09:04:47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發佈一週年之際,記者再上塞罕壩,追尋這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綠色發展的腳步—

  塞罕壩:綠色發展不停歇

塞罕壩:綠色發展不停歇

塞罕壩:綠色發展不停歇

  圖為日前拍攝的塞罕壩七星湖。記者 田明 霍艷恩 攝

  夏末,車子駛進塞罕壩,蔥蘢茂密的林子、烏亮油綠的林子,倏地迎面撲來,染綠了記者的視線。一年不見,眼前的萬頃碧波依舊氣勢恢宏,濃烈的松油香味兒依舊沁人心脾。

  一年前的8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公開發佈。總書記指出,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不忘初心,不負新時代使命。再上塞罕壩,我們記錄著這裡發生的新變化:林場最後1萬多畝的攻堅造林任務已基本完成;首筆造林碳匯交易也在不久前達成,創了當時全國碳匯市場的最高交易價……同時,在這些新變化的背後,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感受到:在這裡,有一種東西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三代建設者用56年的奮鬥鑄就的精神本色: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

  攻堅造林任務基本完成,但追求綠色發展的腳步不停歇

  “忙啊!”這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見到記者後,感慨最多的話。

  這一年裏,來林場考察的人很多。這其中,有位特殊的“客人”。

  2017年12月,在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劉海瑩和他的同事們從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手中接過“地球衛士獎”的獎盃。頒獎儀式後,埃裏克·索爾海姆表示,希望有機會走進這片林子,親身感受塞罕壩的綠色奇跡。

  埃裏克·索爾海姆沒有食言。2018年6月30日,他來到塞罕壩,登上陰河分場的亮兵臺,眼前莽莽蒼蒼的林海帶給他深深的震撼。他説,塞罕壩人獲獎是實至名歸。

  紛至遝來的榮譽讓塞罕壩人置身耀眼的光環下。面對榮譽,他們保持著十足的清醒。

  “當初林場人幹這件事的時候,就沒有奔著出名去,如果奔著出名去,這事肯定會半途而廢。”劉海瑩説,他經常在大會小會上跟職工們講,出名了,更多的是一種鞭策。“牢記使命的信念,我們不能丟。”

  在月亮山望海樓下,記者看到,40度左右的斜坡上覆蓋著厚厚的“綠毯”。再走近點,能看到上面錯落有致的樟子松,幾十釐米高的幼苗長勢喜人。

  這一年,塞罕壩人向這樣的石質陽坡開戰,最後1萬多畝的攻堅造林任務基本完成。由於坡陡,依然還要靠人一趟趟往山上背樹苗。

  除去政府補貼,林場需要自籌資金500多萬元造這1萬畝林子。而這1萬畝,對整個林場來説,增加的森林覆蓋率還不足1%。

  值嗎?記者問。

  當然值!劉海瑩説,改善氣候條件、推進生態建設,每一畝林地都能發揮各自的效益。

  攻堅造林任務基本完成後,塞罕壩的森林覆蓋率接近86%的飽和值,除了道路、河流、濕地和防火隔離帶,塞罕壩已無林可造。“無林可造”,沒有讓塞罕壩人停下腳步。劉海瑩説,他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森林品質的精準提升上,林子要更美,綜合效益要更高。

  有了更先進的監測網絡,但森防弦不能松

  夏日的塞罕壩,已經出了防火期,但海拔1940米的亮兵臺望海樓裏,瞭望員劉軍、齊淑艷夫婦並沒有輕鬆多少。

  “四週無情況。偏西風6至7級,能見度很差。”一位參觀者看到瞭望報告中不斷重復的內容,禁不住質疑,“不會是後補的吧?”

  一旁的劉軍憨憨一笑。“這哪能補啊。進林子的人多了,我們防火的任務更艱巨了。”説話間,劉軍再一次將視線投向遠處蒼翠涌動的林海,那裏,不僅有先輩走過的路,還有一群和他一樣不忘初心的身影在埋頭苦幹。

  防火是塞罕壩的生命線。這一年裏,林場加大科技投入,加裝了林火視頻監測系統、紅外探火雷達、雷電預警監測系統,8架無人機即將投入防火巡邏執勤。先進監測網絡的建立,沒有讓這裡的防火弦鬆懈分毫。

  林場撲火隊隊長于艷明將每10名隊員分成一組,輪流值班。他説:“監測網絡再先進,也不能百分之百覆蓋,更無法百分之百準確識別著火點。是煙是霧,還是需要人來判斷。”

  “我們現在有116名專業化撲火隊員,220名半專業化撲火隊員,263名專職護林防火人員,9座望海樓,14個固定防火檢查站。緊要期,需要全員出動。”劉海瑩説。

  如果説防火是場永不終止的戰鬥,防蟲亦然。

  在林場森防站站長國志鋒眼裏,萬木叢中的些微色變,是他最關注的地方。指著不遠處幾棵長勢不佳的樟子松,他告訴記者:“那幾棵樹苗發紅,應該是鼠害所致。”

  根據去年秋季的調查預測,今年塞罕壩落葉松尺蛾病蟲害將達16萬畝。如此大的面積,十幾年未遇。國志鋒介紹,今年5月18日,他們動用了兩架直升機助戰,10天共飛防12萬多畝。不過,飛防好比地毯式轟炸,並不精細,剩餘4萬畝的陡坡峭壁,則需人工處理。

  這段時間,國志鋒和他的百餘名夥伴,每天淩晨3時到達作業地塊,背著重約30公斤的藥劑和設備,一直忙到晚上,有時深夜才能到家,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這樣的“人蟲大戰”,每年會從4月持續到9月底。

  任何先進設施、高科技手段,都不能代替人的堅守。劉海瑩介紹説,今後,防火隊員只會增不會減,森防隊員還是要用腳步去丈量山嶺。“打贏生態文明建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永遠離不開艱苦奮鬥的精神支撐。”

  達成首筆造林碳匯交易,綠色“變現”嚴守“生態紅線”

  風吹樹葉的天籟之音,琴韻笛聲的悅耳旋律。前不久,一場飽含綠意的2018塞罕壩森林交響音樂會在塞罕壩王尚海紀念林舉行,悠揚的旋律將塞罕壩精神和生態文明理念潤物細無聲地植入人們心中。

  這一年,塞罕壩火了,知名度的提高,直接帶動了遊客數量的攀升。而暴漲的客流,正成為塞罕壩的新煩惱。

  劉海瑩有點發愁。塞罕壩一年的最大遊客接待量只有50萬人次。客流集中涌入,怎麼吃,怎麼住,想想就讓人頭疼。

  更讓劉海瑩擔心的,是林場裏的一花一木如何承受。

  各種管理手段都上了。在林區的稽查站、防火檢查站等地,林場職工不厭其煩地叮囑遊客,要在規定區域活動,不要擅自闖入林地。對於找不到住宿地的遊客,林場職工會勸導其分流到附近的禦道口、烏蘭布統等地。

  面對送上門的真金白銀,塞罕壩人沒有衝昏頭腦。經濟賬和生態賬,小賬和大賬,他們依然算得很清。這一年來,塞罕壩林場科學分析承載力,嚴格控制新建旅遊景點及設施的數量規模,嚴守生態紅線。他們制定出臺了《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總體規劃(2017-2030)》《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旅遊專項規劃(2018-2030)》《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部建設規劃》等,將生態保護優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落到實處。

  7月26日,塞罕壩與北京蘭諾世紀科技有限公司達成首筆造林碳匯交易,每噸碳匯量賣到了25元,創了目前全國碳匯市場的最高交易價。

  此前,面對踏破門檻的求購者,劉海瑩總覺得交易價還沒達到預期,他要再等等。他曾説:“我對這片綠水青山有信心。”

  而今,終於迎來了首筆碳匯交易,交易量雖不大,但劉海瑩覺得意義非凡。“這説明生態産品正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可,保護環境是能受到褒獎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綠色發展理念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記者 李巍 陳寶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