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2018-08-28 10:45:26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培育創新主體 提升創新能力 加強産業創新 實施創新工程 完善創新體系

  張家口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3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爭取達到0.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3件,技術交易總額達到20億元

  近日,張家口市政府先後出臺了《張家口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張家口市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緊緊圍繞制約全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突出問題,旨在有效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張家口建設。

  張家口市提出,力爭通過3年努力,全市創新發展水準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張家口建設邁出重大步伐。3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爭取達到0.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3件,技術交易總額達到20億元,各縣區創新創業平臺實現全覆蓋,力爭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各1家,引進高層次産業創新創業團隊5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達到35名,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

  培育創新主體,不斷增強創新動力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資金補助力度,充分調動企業申報和創建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吸引京津高科技企業。充分發揮近鄰京津的優勢,制定優惠政策,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進京津高科技企業落戶。積極對接京津産業轉移、成果轉化、人才流動等省外創新資源來當地興辦、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

  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和培訓,強化督導檢查,確保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各類稅收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對於涉稅處理不規範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指導,確保“應享盡享”稅收優惠政策。

  提升創新能力,有效激發創新活力

  深入開展協同創新。與中科院、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戰略性合作關係,承接京津冀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産業外溢,推動京津冀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組織該市企業及科研院所與“一帶一路”、張庫大道沿線國家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積極發展技術交易。以“互聯網+技術交易”為核心,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區域性、行業性技術交易市場,實現技術交易金額和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機構數量“雙提升”。加強知識産權工作。加大知識産權優勢企業扶持力度,充分調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發明創造積極性。到2020年,建成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8家,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力爭達到25%。

  加強産業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聚焦大數據與物聯網、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智慧電網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高新技術産業化示範項目和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推動創新要素向新興産業集中,重大科技成果向新興産業轉化,科技服務向新興産業覆蓋,形成新興産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到2020年,爭取建成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示範基地。

  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施一批自主創新重大專項,以改工藝、改裝備、改産品、改管理為重點,實現傳統裝備製造業和食品加工業加快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推動傳統産業提質增效。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馬鈴薯、雜交穀子等新品種選育及育種技術創新,加快培育現代農作物種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現代服務業關鍵技術研究,著力培育工業設計、智慧物流、健康服務、科技服務等新業態,構建服務專業化、經營規模化、佈局集群化的新格局。

  實施創新工程,支撐重大戰略實施

  實施生態治理科技創新工程。圍繞服務“兩區”建設,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工程,在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等領域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提升技術供給能力。積極爭取國家、省環境綜合治理重大項目在當地實施,依靠科技創新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實施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科技創新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利用和節能環保裝備等方面,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發輸儲用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組織實施一批可再生能源先進技術應用項目。

  實施科技冬奧工程。積極對接國家“科技冬奧行動專項”、省“科技冬奧智慧崇禮行動計劃”,研究制定《張家口市科技冬奧專項規劃》。著眼科技奧運需求,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安保、智慧醫療等方面開展一批重點技術攻關和示範項目。

  實施農業科技扶貧工程。實施科技扶貧專項行動,推進科技資源與貧困縣、貧困村深度對接,破解科技到田間“最後一公里”難題。培育優秀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20家,示範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成果20項,建立12個科技特派員示範點,選派130名科技特派員助力精準脫貧。

  完善創新體系,補齊創新平臺短板

  提升園區發展水準。開展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創建,以張家口高新區為主陣地,深化與中關村等京津科技園區的合作,引進優質項目、優質企業、優秀人才,吸引各類科研力量進區設立研發機構和研發平臺,實現該市高新區提檔升級。到2020年,力爭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1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支持該市企業、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産學研結合等形式,建設各類創新平臺,提高技術開發和工程化集成能力。到2020年,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達到50家,其中省級以上達到20家。

  發展創新創業載體。實施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倍增計劃,著力打造一批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專業化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和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到2020年,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0家、眾創空間40家、星創天地20家,新增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家。

  組建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制約該市産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由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相關領域優勢高校、科研機構組建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到2020年,省級以上産業技術創新聯盟達到3家。(記者 高振發 李艷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