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他們不辱使命
——記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
河鋼塞鋼廠區。 記者 賈恒 攝
編者按
按照中央和河北省部署,“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正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廣大知識分子進一步砥礪家國情懷、堅持不懈奮鬥,把愛國奉獻的熱情轉化為創新創造的不竭動力。本報今起開設《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專欄,集中展示河北優秀知識分子以實幹托舉夢想、用奮鬥成就事業的精神風貌。
9月3日河北日報推出長篇通訊,報道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弘揚踐行愛國奮鬥精神的先進事蹟。敬請關注。
“一——百——十。”
當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市市長亞斯娜·阿夫拉莫維奇女士用不熟練的漢語,給河鋼塞鋼管理團隊打分時,她和在場的記者、翻譯都笑了。顯然她知道,在漢語裏,110分代表著完美。
在只有10萬餘人的斯梅代雷沃市,提到中國、中國河鋼,幾乎無人不知。因為中國河鋼的到來,一個有著5000多名職工的百年鋼廠重生了,一座古城更有活力了。他們書寫的“中塞一家親”故事,在美麗的多瑙河畔流傳,帶來了更多溫情大愛。
“我們代表著河鋼,代表著中國!” 共建“一帶一路”,只有9人的河鋼塞鋼管理團隊衝鋒在前。致力於當地企業發展,熱心社會公益,延續中塞友誼,他們正努力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形象大使。
這是一個肩負著重大使命的團隊,讓百年鋼廠重現活力,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
進入河鋼塞鋼廠區,道路一側綠地上矗立的“HBIS Serbia”(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巨型廠標便映入眼簾。抬眼望去,中國國旗、塞爾維亞國旗與河鋼集團的廠旗迎風招展,其中五星紅旗分外耀眼奪目。每當看到這些,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和管理團隊的家國情懷便油然而生,內心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回顧來塞爾維亞工作的歷程,宋嗣海多次談到了“使命”一詞。給百年鋼廠以生産的保障,給當地員工以生活的希望,作為河鋼人,他們心裏裝著“做世界河鋼”的夢想,更裝著“國家形象”“國家角色”的責任和使命。
宋嗣海清楚地記得,2016年6月19日上午,在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河鋼塞鋼視察。彼時,河鋼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約收購這家企業剛滿2個月。之前經歷過破産、出售、政府1美元回購、國外企業代管等種種坎坷後,作為河鋼集團的新成員,這家企業開始擺脫經營困境、煥發生機。
在這家百年鋼鐵企業,習近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相信,在雙方密切合作下,斯梅代雷沃鋼廠必將重現活力,為增加當地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促進塞爾維亞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牢記重托,不辱使命。
如今,一個全新的河鋼塞鋼呈現在世人面前。
河鋼收購僅半年,就結束了斯梅代雷沃鋼廠連續7年虧損的歷史,河鋼塞鋼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出口企業。2017年,河鋼塞鋼産鋼147.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4億美元,經營情況創出歷史最好水準。今年上半年産鋼9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7億美元,超過2015年全年的水準;酸洗板、冷軋板、鍍錫板等高附加值板材産量較2016年上半年大幅增長110%以上。
這是一張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其中的壓力、考驗,早已成為磨練這支隊伍寶貴的財富。
宋嗣海參與了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的全過程。他對這家企業清産核資時的第一印像是:生産裝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多少年來都沒有升級改造過;管理處於真空狀態;産品結構不優、檔次不高……與自己之前一直工作的河鋼唐鋼相比,這裡就是一個爛攤子。
這的確是一家命運多舛的企業。
斯梅代雷沃鋼廠1913年成立,2003年破産後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鋼鐵公司。2012年美國投資者撤資,塞爾維亞政府以1美元重新收回該鋼廠所有權。此後,塞爾維亞政府一直在尋找新的投資者。2013年4月,在政府的扶持下,鋼廠恢復生産,但年産量只有40多萬噸。
收購這樣的企業,河鋼圖啥?
連美國鋼鐵公司都沒管好的企業,河鋼能管好嗎?
來自業界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儘管經營好這家企業困難重重,挑戰極大,但宋嗣海和他的團隊卻沒有絲毫遲疑,他們深知這個項目在集團戰略佈局中的分量。這是河鋼集團領導班子根據行業發展大勢、立足企業自身長遠發展反復研究後作出的決定,是河鋼全球化戰略佈局的關鍵一步。這時的河鋼,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正按照“全球擁有資源、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的發展定位,加快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和産業鏈全球化佈局。
如果説,2014年河鋼控股瑞士德高公司,使河鋼快速擁有了遍佈全球的行銷服務網絡和金融貿易平臺、資源配置平臺,那麼,2016年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則讓河鋼在歐洲擁有了本土化的“全球製造平臺”。這是河鋼集團在海外直接並購的第一個長流程鋼鐵生産基地項目。斯梅代雷沃鋼廠擁有每年220萬噸的配套鋼鐵生産能力,主要産品包括熱軋卷、酸洗卷、冷軋卷、電鍍錫板,産品80%銷往周邊的歐盟國家。這家鋼廠具有鋼鐵企業生産經營所需的完備的基礎設施、配套的工藝裝備和一定的市場基礎。這個項目契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也符合河鋼集團拓展歐洲市場的發展戰略需要。
“寄託著兩國元首期望的項目、有利於河鋼集團長遠發展的項目,如今交到了我們這個團隊手中,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説這話時,一向笑容可掬的宋嗣海分外嚴肅。
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帶著責任,肩負著使命,河鋼集團派出的由9名管理和技術骨幹組成的河鋼塞鋼管理團隊,奔赴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搬到了只有三層的舊辦公樓,融入到了全新的集體中。
“他們完成了習近平總書記交給的任務!”在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心目中,這個團隊,就是一個“戰鬥小組”。他們把一個不靠政府補貼就得關門的老廠救活了,建設成了中塞合作的模範工廠。
這是一個勇於擔當的團隊,用“三個本地化”贏得了職工的心,贏得了企業的未來
“我們不需要拍胸脯、誇海口,而是要誠懇、嚴肅地兌現承諾。言必信、行必果。”2016年6月19日,在河鋼塞鋼,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贏得如雷掌聲。
如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所有人都關注著河鋼集團,關注著河鋼塞鋼的這支管理團隊。
收購之初,河鋼承諾保障斯梅代雷沃鋼廠5000多名職工的就業,做到“鋼廠原有職工一個不能少”。對於塞爾維亞政府、鋼廠職工及數萬名家屬來説,這是他們最為關心的承諾。他們都在觀察這支來自中國的團隊,能否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希望。在此之前,他們曾無數次希望斯梅代雷沃鋼廠得到拯救,但一次一次的希望都變成了沉重的失望。
斯梅代雷沃市人口10萬餘人,很多家庭幾代人都在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作,他們對這座工廠的情感早已融入了生命、浸入了靈魂。
“斯梅代雷沃鋼廠員工普遍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是一支成熟、專業、敬業的産業工人團隊,是企業的寶貴財富,河鋼塞鋼需要他們。”走在整潔有序的廠區裏,看著身著橘色、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們三三兩兩地走過,河鋼塞鋼總經理趙軍感慨地説。
剛來河鋼塞鋼時,一名冷軋軋鋼工引起了趙軍的注意。他工作時專注的表情、忘我的神態,仿佛那一刻,他的世界裏只有他和手中正在加工的鍍錫鋼板基料。他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設備生産出了厚度達到0.14毫米的産品,像一張A4紙那樣薄,而這個厚度,用目前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加工出的産品也不過如此。他們一家三代人,都先後從事這個工作,到他這已是第三代了。
儘管設備老舊,但工人們操作管理得都很精細。像這名工人一樣,更多的斯梅代雷沃鋼廠職工是熱愛他們的工作的,只是企業開工不足,兩座高爐早就停了一座,經營形勢一天不如一天,很多職工無活可幹。他們經常擔心會接到通知,明天不要來上班了。
讓5000多名職工有飯吃,首先要恢復正常的生産經營。
2016年4月18日,雙方簽訂協議後,按照約定,斯梅代雷沃鋼廠重大生産經營情況需向河鋼集團通報。為了在7月接手後達到較好的生産經營水準,河鋼集團派出的這支管理團隊根據當時的市場形勢,同時也為了檢驗現場設備狀況以及員工適應高節奏生産的能力,果斷在5月和當時鋼廠的管理人員協商,讓停滯多年的第二座高爐恢復生産。
2016年7月,河鋼接手的第一個月,鋼廠粗鋼産量就從原來的每月六七萬噸,提高到了12.9萬噸。百年老鋼廠開始重現生機。
最開心的是當地員工。他們有活幹了,收入有保障了,工作的積極性也高了。一早來到鋼廠上班,看見運轉正常的兩座高爐,他們就有説不出的幹勁。在他們的眼裏,往日的暗淡已然褪去,現在滿是對鋼廠和美好未來的憧憬。
“鋼廠原有職工一個不能少,是河鋼集團的最初承諾,也是河鋼塞鋼落實集團‘三個本地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趙軍説。
收購之初,社會上曾有河鋼到國外佔有資源、攫取利潤的質疑。回應社會關切,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提出河鋼塞鋼要堅持“三個本地化”的共贏發展理念,即效益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文化本地化。他進一步解釋,河鋼塞鋼的收益主要用於技術改造和規模提升,完全依照當地法律、法規及文化習俗實施管理和經營,用工方面除了從國內企業抽調9名管理和技術骨幹組成必要的管理團隊之外,其餘全部為當地員工。
“三個本地化”,確保了鋼廠接手後平穩過渡、良好開局。河鋼塞鋼不僅實現了5000多名員工收入的穩定增長,還通過延伸産業鏈條,為更多的居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目前,斯梅代雷沃市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直接或間接圍繞河鋼塞鋼在工作。
“這裡的人一般是不加班的,下班到點就走,但在規定的時間內,他們的工作效率會很高。”
“他們特別注重休假,但休假時會把自己的活安排好,不會影響工作正常運轉。”
“他們注重保護小動物,你看廠區裏時不時有鴿子飛啊,狗兒跑啊,他們也不會趕。”
“他們信息化的辦公流程比較完善,都習慣用電子郵件處理各種文件,一般不當面彙報,領導簽字也都在網上簽。”
談到文化的本地化,分管人力資源工作的河鋼塞鋼副總經理王連璽一口氣説了很多當地人的習慣。剛來河鋼塞鋼工作時,為儘快熟悉這裡的一切,他閱讀了大量書籍,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語言特徵、生活習慣,也包括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情況。
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左三)就合作項目與外商洽談。 記者 賈恒 攝
河鋼塞鋼管理團隊充分尊重當地的風俗和文化習慣,遵照當地的上班時間進行工作,妥善保留原有體制和管理模式,在最短的時間裏融入到了當地。河鋼塞鋼工程部的小夥子特爾斐洛談到對河鋼塞鋼管理團隊的認識時説:“我喜歡跟中國人在一起工作,在你們臉上我看到了河鋼塞鋼的美好未來,毫無疑問我的生活、我的家庭在將來也會更加美好。”
河鋼塞鋼首席技術官趙凱星,則對效益本地化有著最深的感悟,“到目前,我們用於設備升級改造的資金已達到1.58億歐元。”
“你看,這粗軋機的底座是大修過的,不但保持了生産的連續性,熱軋産品的不合格率由原來的0.14%下降到0.03%。”走在河鋼塞鋼高大寬敞的熱軋車間裏,趙凱星不斷向記者介紹。火紅的鋼坯經粗軋、精軋、捲曲,源源不斷地進入成品庫。
兩年多來,他們對鋼廠煉鐵、煉鋼、軋鋼幾乎每一個環節的基礎設施、設備都維修過,今年還將對精軋機等設備進行改造。未來五年河鋼塞鋼改進節能環保設施、提升産品品質的投資規劃也正在制定中。
而在趙軍看來,“三個本地化”,並不是説集團對他們撒手不管,而是給予了強大的支持。河鋼集團是河鋼塞鋼發展的強大後盾。
對這個項目,河鋼的確不遺餘力。
——先後派出11批次、近200人的雄厚技術管理團隊,深入河鋼塞鋼産線對各系統、各工序存在的問題進行起底式專業診斷;
——組織河鋼塞鋼與集團所屬鋼鐵企業及歐洲先進企業進行全面對標,以“打造歐洲最具競爭力企業”為目標,完善技術改造方案,制定整體發展規劃;
——組建銀團為該公司提供低成本項目融資,降低企業資金壓力;
——發揮河鋼國際全球化採購鐵礦石的規模優勢、河鋼德高在110多個國家開展商業活動的渠道優勢,為河鋼塞鋼穩定原料供應、擴大産品出口提供了巨大平臺。
這是一個善於溝通協商的團隊,千方百計用當地員工能夠接受的方法,執行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決策
雖有産能220萬噸,但産量嚴重不足;
雖有産業完備的基礎設施、配套的工藝裝備,但缺乏升級改造,不少地方還需要大修;
産品雖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産品檔次不高、結構不優;
……
“距離‘打造歐洲最具競爭力企業’這一目標,河鋼塞鋼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河鋼塞鋼首席運營官魏東明認為,要改變,就需要與塞方管理人員溝通協商。
首席運營官,職位相當於企業主管生産運營的副總經理。河鋼塞鋼有5000多名職工,生産經營環節就佔了4000多人。對生産工藝、技術的任何改進,只有得到塞方各部門管理人員、員工們的理解支持,才能順暢地進行。
從一個變廢為寶的故事中,記者對這一説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鋼廠高爐煉鐵、轉爐煉鋼産生的大量廢渣、除塵灰,都堆成了山,一問,才知道他們把這些都當成廢棄物,正等著花錢處理。“廢渣、除塵灰裏面含鐵,回收利用可以替代部分礦粉,這在中國的鋼鐵企業早就變廢為寶了。”魏東明説。
他在開生産協調會時提出了這一觀點,但塞方管理人員卻十分不解,認為這樣做會影響産品品質,連連説“NO”,頭搖得像撥浪鼓。
怎麼辦?不能硬來。要通過試驗,讓塞方管理人員信服。
他們按照河鋼集團國內子分公司成熟的做法,先在紙上計算除塵灰中有用的成分是多少,加多少量才能不影響産品品質。然後再按照相應的比例製成成品,再接受檢驗。事實證明,適量添加這些“廢棄物”,産品品質沒降,噸鋼成本卻降了。這樣一來,塞方管理人員心服口服,連連點頭説“YES”。
河鋼塞鋼財務總監唐娟,是9個人的管理團隊中唯一的女性。她思維敏捷,説起話來乾脆利索。別看她今年5月底才來到河鋼塞鋼,到現在只有三個月,卻很快熟悉了財務部門的人員和流程,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我原來在河鋼唐鋼財務處搞基建管理,負責會計報表20年了。專業上,咱們國家的會計工作是和國際接軌的,專業上一來就能上手,不陌生。”
果然,塞方的財務人員,很快見識到了這位女財務總監的雷厲風行:經過她的“談判”,河鋼塞鋼在銀行開信用證的費用,由3‰降到了1‰;簽署基建合同前財務提前介入,完善了基建財務管理制度……更讓塞方財務人員感到驚奇的是,這位來自中國的財務總監,還努力研究歐元對美元匯率波動的曲線圖,在歐元強勢時及時兌換美元,不但能減輕企業的損失,還能為企業掙錢。這一點,著實讓他們刮目相看。
原來,唐娟來到河鋼塞鋼後發現,企業産品大部分出口歐洲,收款多為歐元,而購買原材料的範圍更廣,付款多為美元。“歐元走弱、美元強勢時,我們就吃虧。”
唐娟開始仔細研究匯率,想方設法控制匯率波動風險。當歐元對美元匯率走高時,她及時出手,把部分歐元兌換成美元。這樣運行了兩個月,為企業掙了20萬美元。更讓她驚喜的是,原來是她自己關注匯率波動,現在塞方財務人員每天和她一起關注,盯著匯率曲線圖看,如果歐元升值了,就趕緊通過微信問她買不買美元。
“這麼短的時間,您就做到和塞方工作人員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了。”記者不禁讚嘆。
“主動走到他們中間交流,不用命令的口氣,而是請教的姿態,他們和你就不再有距離感。”唐娟笑著説。
管理團隊中,還有個“雙峰”組合,一個是張建峰,一個是高峰。兩人都是市場開發部經理,都30歲出頭,去年12月同時到崗。這兩個管理職位,是河鋼塞鋼根據市場需求新增加的,目的是以市場開發,帶動産品結構調整,帶動客戶服務水準提升,從而提高河鋼塞鋼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
張建峰、高峰到來之前,河鋼塞鋼沒有中方的行銷負責人。企業能生産什麼就賣什麼,産品大都賣給鋼鐵加工貿易商,缺乏終端客戶,缺乏優質大客戶。鋼鐵市場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市場更需要什麼樣的産品?原來的市場部對這些並不敏感。
“雙峰”有不同的分工,幹勁都很足。張建峰負責優質客戶的開發,積極訪問大客戶、參加展會,目前已接洽200余家客戶,開發了20多個新客戶,並與數個優質大客戶達成初步合作協議。高峰負責市場信息的收集、産品成本核算,供領導決策用。
張建峰每開發一個新客戶,都需要各環節按客戶的要求快速反應,並保持積極高效的溝通。推動了生産、技術、品質、物流等部門工作積極性,提高了相關環節的客戶服務意識。高峰把過去鋼廠沒有的成本核算體系建立起來了,調動了80%的塞方管理人員參與其中,也需要生産、財務等多個環節協調聯動。起初塞方管理人員和員工都對這些來自市場部的新事物持觀望態度,但看到銷售收入增加了,産品成本降了,獎金也跟著漲了,也都積極支持優質客戶的開發、參與到成本核算體系的建設中。
河鋼塞鋼第二大工會——ACNC負責人薩沙·科裏奇,對中方管理團隊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對現在的合作和交流非常滿意。而且我們對鋼廠到目前為止所實現的成就也非常滿意。希望像高層管理者所承諾的那樣,我們將來肯定會成為歐洲第一。”
這是一個致力於共建共享的團隊,他們關愛員工、資助學生、熱心公益,多瑙河畔“中塞一家親”溫暖人心
得知來自中國河北的記者到鋼廠採訪,河鋼塞鋼員工沃伊斯拉伕和婭斯米娜夫婦熱情地邀請記者到他們家做客。8月21日下午5時,記者走進他們綠草茵茵、鮮花盛開的小院,幸福的感覺撲面而來。
這是個充滿大自然味道和生活氣息的院落,儘管面積不大,卻安裝了蹦蹦床、鞦韆,地上散落著玩具,孩子們在快樂地玩耍。他們家的房子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的老房子,房子內外都在裝修,還要擴建。“我家女兒8歲,兒子5歲。兩個孩子現在擠在一個房間裏住,擴建後房間多了,兒子女兒可以各住一間,更舒服。”沃伊斯拉伕説,河鋼集團接手鋼廠後,夫妻倆工作穩定了,工資增加了,有條件改善全家的居住環境了。
婭斯米娜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端來飲料,遞上麵包和餅乾。沃伊斯拉伕身著帶有河鋼集團標誌的T恤衫,全程微笑著接受記者的採訪,開心地介紹家庭的變化。這對年輕的夫婦,不停地表達著他們對河鋼集團的感謝,對河鋼塞鋼管理團隊的感謝。與記者告別時,沃伊斯拉伕還用不太流利的漢語,道出了他此刻的感受:“中——塞—— 一 ——家——親。”
這句話,引起了陪同我們採訪的米蘭的共鳴。他是河鋼塞鋼公關部副主任,負責企業宣傳和網絡編輯。“我親身經歷了兩件事,使我從過去不了解中國,到現在喜歡中國,喜歡來自中國的企業管理團隊。”
他説,自己最開心的,是王總(王連璽)採納了他的建議,在企業內部辦起了塞文雜誌。上面既刊登職工自己的故事,也發中方管理團隊領導講話,還介紹企業技改項目,也有反映中國文化的文章,內容十分豐富,職工們都愛看。這本塞文雜誌,已成為塞方幹部職工和中方領導團隊溝通的橋梁。“中國管理團隊特別善於傾聽。”他滿意地説。
而最讓他難忘的事,是2017年5月曾去中國,到河北經貿大學學習培訓過一個月,學習人力資源管理。學習之餘,他參觀了河鋼集團總部,見識到了集團強大的實力,感覺十分自豪。他還登上了中國的長城,至今還保留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紀念章。他對中國有著深深的情感,感覺自己已真正融入到了河鋼集團的大家庭。
事實上,米蘭只是去年接受培訓的河鋼塞鋼近1500名職工中的一員。
2016年底,針對河鋼塞鋼未來發展需求,商務部國際官員研修學院批復了省商務廳提出的品質管理班、人力資源管理班、新品種開發班、鐵鋼軋全工藝流程班等共計8個培訓項目的申請。2017年,成功舉辦5期來華境內培訓和3期境外培訓,直接受益員工近1500人,為塞爾維亞鋼鐵産業和河鋼塞鋼的未來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今年9月,商務部還將啟動新一期的培訓,將有更多的河鋼塞鋼職工有機會了解中國,學習最新的專業知識。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在推進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河鋼也在當地自覺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兩年多來,河鋼塞鋼投入100多萬美元,用於道路修建、村莊供水、捐資助學等,在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和中國河北、中國河鋼的良好形象。越來越多的塞爾維亞百姓愛上了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了學習漢語的熱潮。
採訪中,一個身著大紅連衣裙、名叫米莉察的女孩闖進記者的視線,她還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蜜蜜”。她是河鋼塞鋼普通員工維斯娜的女兒,今年17歲,有著很深的中國情結,去年她獲得了一次去中國學習的機會,並申請得到了河鋼塞鋼的資助。“我喜歡中國,喜歡漢語,長大了,我要當一名漢語翻譯。”米莉察笑容燦爛。
一座鋼廠,幸福了一座城市。河鋼的到來,將中塞傳統友誼推向歷史新高度,中塞友誼之花在美麗的多瑙河畔絢麗盛開。
“中國河鋼集團接手後,斯梅代雷沃鋼廠經營穩定了,職工們每月1日、15日都能正常收到工資,他們可以開心地到菜市場買菜,到商場買衣服,到電影院看電影。河鋼塞鋼的管理團隊,是我個人的朋友,也是我們整個城市的朋友,我們都歡迎他們的到來。”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亞斯娜·阿夫拉莫維奇女士多次表達歡迎中國人來旅遊、投資。“我們期待更多的中國公司來塞爾維亞、來斯梅代雷沃市,開展更多更深的合作。”
這是一個甘於奉獻的團隊,他們克服了自己小家的種種困難,只為建設好“遠方的家”
29歲的范世宇,在河鋼塞鋼人力資源和辦公室工作,是管理團隊中最年輕的一員。儘管他一再説“我沒做什麼特別的事,都是日常工作”,但在同事眼中,這小夥子,在河鋼接手斯梅代雷沃鋼廠後不久就來了,組織安排員工的培訓,參與管理團隊與工會的談判,樣樣做得出色。
更讓同事們感動的是,范世宇2016年8月8日和女朋友登記領的結婚證,本來計劃去度蜜月,卻接到了來河鋼塞鋼工作的通知。新婚妻子默默地幫他收拾東西,把度蜜月的行李,變成了他出遠差、出長差的行囊。按照河鋼集團的規定,海外公司工作人員每3個月回國休一次假,每次只休8天。在家陪陪父母,8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范世宇始終沒有機會和妻子一起出去玩。
“我欠妻子一次蜜月旅行。”
打開手機裏保存的結婚照,看著新娘子幸福的笑臉,他語氣中飽含歉意。
而最令范世宇遺憾的是,自己是爺爺奶奶從小帶大的,在爺爺離世時卻沒能陪在身邊。但爺爺是不會怪他的,因為工作在海外的他,一直是爺爺的驕傲。
白天工作的時候忙忙碌碌,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是想家、想親人的時候。王連璽一有空,就和97歲的老母親視頻連線。老母親性格開朗,身體硬朗,總告訴他不要惦記自己,“你兄弟姐妹五個呢,有別的孩子照顧我”,但老人的眼神中,分明透出了不捨和牽掛。
在這個團隊中,有幾個人的孩子還小。每次休假回家,剛和孩子玩熟了就走了,下次再回去,孩子就又和他們生分了……
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克服自己小家的種種困難,只為建設好河鋼塞鋼這個“遠方的家”。
陌生的國家、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制度。王連璽一連用了四個陌生,來形容相距7400多公里的“遠方的家”。
初來乍到,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是過語言關。按照河鋼集團的規定,往海外公司派人,都不配專職翻譯,語言難題都要自己克服。當然,集團派人時會有個硬杠杠,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有英語基礎。
“説白了,集團就是逼著我們多練習,把多年不用的外語重新拾起來。”這樣的倒逼很奏效,這9個人的業餘時間,大部分都用來學習外語了。學英語,也學塞語,他們和職工的交流已基本沒有什麼障礙。
飲食問題也需要克服。塞爾維亞人吃的是西餐,且喜歡肉食。9個人都著實不習慣。不少人吃得上了火,嘴裡長潰瘍。有的人體重降了30多斤,人瘦了一大圈。每次回家,家人都心疼地提醒他,“可不能再瘦了。”
為能吃上家常便飯,他們在租住的房屋旁邊,整理出一個菜園,種上了黃瓜、豆角、瓠子……有十多個蔬菜品種。每天下班後,他們相互搭夥,炒菜做飯,終於吃上了熟悉的家的味道。
這9個人,包括“一把手”宋嗣海在內,誰都沒有讓企業配專車,他們是拼車一起上下班。一是以身作則,中方管理團隊不搞特殊化,二是為以後企業的公車改革作鋪墊。
相比較虧欠家人、生活不習慣這些話題,他們更願意向記者聊他們的工作。工作中的每一個亮點、每一次突破,都讓他們有深深的獲得感。
工作在“遠方的家”,背後有祖國大家庭的支撐,管理團隊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他們都自豪地説,“一帶一路”建設走過5週年,能有機會參與其中,就是新時代的幸運兒!未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他們還將繼續衝在最前沿!(記者 吳艷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