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驛鎮 一品彭城瓷

2018-09-07 13:48:24  來源:邯鄲日報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3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7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9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0

  2018年9月,以“振興磁州窯文化藝術,發展文化旅遊産業”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磁州窯文化藝術節暨峰峰旅遊文化節”在峰峰礦區隆重舉辦。屆時,峰峰將為專家學者和廣大遊客獻上一場魅力獨特的磁州窯文化藝術盛宴。接下來,筆者帶您走進磁州窯藝術街區所在地峰峰礦區彭城鎮,一起遊覽彭城古鎮老街區的新面貌。

  磁州窯藝術街區地處峰峰礦區彭城鎮核心地帶,距離彭城和峰峰市區的分界線——元寶山隧道僅有2分鐘的車程。整個街區以文化、旅遊、陶瓷産業為核心,著名的磁州窯鹽店遺址、邯鄲陶瓷七廠、東閣舊址收囊其中,是一條集商貿、休閒、陶吧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商業街區,不僅重塑了彭城古街的文化脈絡,再現了古時彭城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也將千年磁州窯的發展歷程影射于街區中,向世人更直觀、生動地展現了磁州窯千年的發展歷程。

  籠盔墻、饅頭窯、老耙池,街區裏的“千年故事”

  走進彭城,第一個直觀的感受便是滿眼的籠盔墻,這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體驗不到的。院墻、屋墻、茅廁墻,甚至是在方圓十幾裏的田間地頭,仍能看到用籠盔壘成的堰、砌築的河堤。彭城是一個籠盔壘成的鎮,彭城人就生活在籠盔的世界裏。

  彭城的窯火千年不熄,一代接著一代傳遞著,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時期,尚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先祖們便在彭城一帶開始了陶器生産。此後,幾經發展,至宋、金、元代,磁州窯以其高超的技術和精美的製作步入鼎盛時期,形成了我國古代最大的

  民窯體系群。而磁州窯中心窯址彭城地處四面環山的盆地中,若登山俯視,數百座窯爐更像籠屜裏的饅頭“熱氣騰騰”。所以,彭城的饅頭窯又比其他窯口多出一番情趣。至今,彭城保留了不少的磁州窯遺址,磁州窯藝術街區裏的鹽店遺址就是其中一處。

  該遺址坐北朝南,佔地約2000平方米,正門開在滏陽西路。完整保存了民國時代窯爐一座、窯洞式的工作間五條、元代窯址一處,明末、清初時期的燒碗窯爐遺址一處。2000年,該遺址成立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建館後把傳統的制陶工藝流程與遺址展示相結合,使之更具有觀賞性,工房內有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磁州窯傳統燒制技藝全流程的演示,另有所倣歷代磁州窯陶瓷藝術精品展示。2017年,在改造升級磁州窯藝術街區時,為了能讓該遺址和藝術街區融為一體,成為直觀展現傳統工藝的重要景點,在遺址朝北方向打通通道,與磁州窯藝術街區相通,並修繕了後院一處年久的饅頭窯,利用便利的地理條件,讓遊客在現代化的藝術街區內也能領略到古時陶瓷手工業的特殊魅力。

  “鹽店遺址是古時磁州窯的烙印,無論是饅頭窯,還是籠盔墻,亦或是耙池,她都完美記錄了在手工業時代磁州窯制瓷工藝,也是磁州窯特殊魅力的展示。”彭城鎮黨委書記蘇憲峰在介紹鹽店遺址時説,將磁州窯鹽店遺址設計為藝術街區裏的一個重要節點,其實是將磁州窯在一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特點打造為景點展示,遊客們可以通過古耙池回味古窯工將礦石搬運、碾碎時的辛苦,體驗工匠們在旋轉的轉盤上用靈巧的雙手塑土成型時的小心翼翼,體會藝人們在成型陶瓷罐上繪畫的耐心與細緻,品味陶瓷在饅頭窯歷經錘鍊後涅槃昇華的喜悅。

  磁州窯鹽店遺址現管理者為劉立忠。劉老師是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以繼承和發揚磁州窯文化為己任,不間斷的追求磁州窯陶瓷藝術的真諦,遵循傳統磁州窯技藝為特長。在他的眼裏,用一輩子守護的磁州窯鹽店遺址不光是守住磁州窯歷史的根源,更是守住古老磁州窯傳統工藝的行動體現。

  彭城有句話“一把火黃金萬貫,一把火傾家蕩産。”現代陶瓷業也稱陶瓷是“火的藝術”,饅頭窯生産出數不清的陶瓷産品,伴隨著世世代代百姓的生活,也創造了燦爛的磁州窯文化,以饅頭窯為龍頭的民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們創造了許多故事、諺語、歇後語、謎語、順口溜、對聯及行內特有文字術語,極大地豐富了自身的生活樂趣。

  “八棱磙子倆驢拽,娘們兒帽子漢們兒戴,窯作夥使旱煙袋,籠盔壘墻頭朝外,這是對彭城‘四大怪’的説法,其實,‘四大怪’形象地、完整地表達了彭城‘窯作子’們的生活方式。彭城還保留著好多工作洞、拱頂洞,工匠們戲之為‘橫笛洞’,這看似俏皮風趣的諺語順口溜讓人們在嬉笑言談中,將磁州窯的靈魂傳承了下來,也形象的表現了在工業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陶瓷從業者的艱辛。”劉立忠如是説。

  在磁州窯藝術街區,饅頭窯記錄了古老磁州窯技藝的傳奇,東閣則見證了彭城的興榮。彭城東閣,原為彭城街的東大門,是進入彭城的必經之路。東閣為清時期的建築,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閣樓,

  中間供奉神靈,左右兩側分別建設為鐘樓、鼓樓。近代,由於時代久遠,東閣岌岌可危,建築受自然條件影響損壞嚴重,只留下少數的殘垣斷壁。在改造升級磁州窯藝術街區時,峰峰區委、區政府充分考慮到東閣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將東閣作為街區的“門面”,復修東閣,再現其輝煌形象。復修後的東閣不僅僅成為一個地理標誌,承載和延續著這一地區特有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遊人們也能在東閣悠悠的鐘聲中“品味千年”!

  隧道窯、球磨機、體驗室,街區裏的“現代足跡”

  在街區的核心地帶,一個娟秀古樸的篆體“瓷”字鑲嵌在灰色的倣古墻上,其線條舒展、字形奇特、稀奇的寫法吸引不少遊人駐足揣測,增加了磁州窯藝術街區的神秘色彩,為街區注入了靈魂,增添了俏皮的情趣。

  由“瓷”字墻下右轉便步入了原邯鄲陶瓷七廠廠區。進入原料車間舊址,裏面保留了球磨機、泥漿泵、濾泥機等近代機械化的原料加工設備。與其相鄰的燒成車間舊址裏,還完整的保留了隧道窯,再現了彭城陶瓷業工業化景象。

  新中國成立以後,彭城的傳統生産工藝已經難以滿足大工業生産需要,趕不上時代步伐。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彭城瓷區開展了生産技術革新與開發新産品活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彭城窯工們採用了電動能源設備及半機械化、機械化的機輪成型設施,從原料加工到陶瓷成型,整個陶瓷生産過程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如由原先的驢拉耙改進為電動式拉耙,後又進步為電動粉粹、球磨機細粉粹、練泥機練泥;成型方面由手拉坯到半機械化的機輪成型,又進步到滾壓成型;燒制陶瓷的窯爐也由先進的倒焰窯代替了古老的饅頭窯,到60年代中期,彭城瓷區開始採用與推廣燒成技術更加先進的隧道窯設施。隧道窯的引進大大提高了瓷區的産量,是彭城陶瓷産業邁向現代化生産之後又一次走向全國的標誌。

  彭城陶瓷工人也開始由“窯作子”一躍成為企業的主人公,一改傳統的“驢拉耙,天曬泥;腳踩泥,手拉坯;點油燈,人絞輪;舊窯洞,黑洞洞;饅頭窯,煙騰騰”的“窯作子”生活,向高品質、高效率的生産邁開大步,使陶瓷生産走向現代化。彭城陶瓷産量提高,陶瓷種類也由原先的日用粗瓷進步為白瓷、象牙瓷、美術陶瓷、衛生瓷、工業瓷等,産品大量出口。彭城地區的陶瓷公司曾一度成為聞名全國的河北省出口創匯大戶企業,被國家輕工業部譽為“中國八大瓷區”的光榮稱號。

  “整個街區便是磁州窯的發展歷程,由古到今,景點設置和節點安排都有意識的凸顯磁州窯在某個時期的發展狀態。為了在街區裏充分展示磁州窯文化,在打造街區時精益求精,不僅在街區打造和裝修方面增添了籠盔、饅頭窯、碎瓷片等磁州窯元素,更是在店舖經營産品上下功夫,街區在佈置店舖時儘量讓每個店舖都有各自的風格,形成‘一窗一風景,一門一故事’的經營格局。”磁州窯藝術街區管理部門負責人王曉東説,街區內還設有陶瓷體驗、古作坊體驗等文化互動項目,極大的豐富了街區內容,提高了街區內涵。

  在這裡,您可以零距離親近看似遙不可及的高雅陶瓷藝術,領略陶瓷藝人創作風采,可以購買匠心別致的藝術品,品味千百年來磁州窯工藝的變遷。當然,您還可以體驗陶瓷製作,和磁州窯來個親密邂逅。(賈亞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