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合作利用遙感技術服務農業生産

2018-09-27 10:13:24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近日,北京市農科院國家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在石家莊市藁城區,利用小型便捷式速測設備和遙感技術,對玉米各項生理數據進行田間數據採集和監測。通過數據採集及測定得出結論,指導生産。

  這是京冀合作探索利用遙感技術服務農業生産的一個縮影。衛星遙感技術能實時、快速、客觀地獲取大範圍糧食作物生長全程動態監測信息,可以實現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苗情長勢、氣象災害、病蟲害、産量品質等方面的多尺度時序監測。開展糧食作物生産全程遙感監測推廣應用,有助於提升作物優良品種佈局、水肥管理決策的時效性、綜合性和科學性,提高耕地資源的空間分佈、潛力挖掘、動態監控水準,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災害防禦能力,為農業生産“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自2008年起,北京市農科院國家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在河北省藁城、晉州、鹿泉、曲周、平鄉、任丘等10余個縣(市、區)推廣應用農情定量遙感監測技術,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冬小麥和玉米的種植面積、群體長勢、農業災害、土壤墑情以及産量品質的監測預報,並將作物長勢監測信息與農學栽培知識相結合,基於田間速測儀、低空無人機、遙感衛星等平臺,形成多平臺協同的作物水肥光譜診斷技術服務模式,無縫對接河北省現有的省-市-縣-區域站-示範戶的推廣體系,面向示範基地、種糧大戶、大型農場、全示範區開展多尺度、多層次的示範應用。

  據統計,近年來,北京市農科院國家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向河北省及各示範縣農技推廣部門,累計提供500余幅遙感監測專題圖、20余次無人機飛行服務、40余次作物長勢監測報告、200余次氮肥處方、10余次農業災害應急監測。糧食作物生長全程遙感監測技術在河北省的推廣應用,及時、準確地掌握了糧食作物的動態生長狀況,提升了作物生産管理水準,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面源污染風險,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記者 趙紅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