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創新,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標杆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紀事
近日拍攝的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總裝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産線上忙碌。記者 賈恒 張昊 攝 製圖 展茂光
曾經的3000畝瘠薄地,如今變身為“高大上”的汽車城。變化的背後,是開放、創新的力量。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滄州引進北京現代落戶。這個被冠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單體項目體量最大、建設時間最短等多個頭銜的重大項目,成為滄州乃至河北的産業明星,也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標杆。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建成,不僅圓了滄州的高檔汽車夢,也為河北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改革創新提供了更多啟示。
開放引項目——三拆三建瞭望臺
每天清晨,土生土長的滄州人劉家興都會穿越市區,到位於滄州經濟開發區的北京現代滄州工廠上班。而他上班路上最高興的事兒就是觀察身邊飛馳而過的汽車,然後向人炫耀:“看!這輛北京現代新IX35,就是我們造的!”劉家興説,之前沒想過家鄉能造這麼漂亮的汽車。
其實,沒想到滄州能造漂亮整車的不止他一人。滄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韓光普説:“開發區設立之初,基礎條件差,産業方向不明確,後來經過努力才引進了幾家汽車配件企業,真不敢想引進高檔整車生産項目的事!”
轉機,出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滄州經濟開發區開始跳出“一畝三分地”,把視野重點投向對京津和國外開放。
他們了解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上日程,産業轉移優先考慮河北。因北汽集團之前已有項目在黃驊落地,他們多方打聽並與北京現代進行接觸,讓滄州汽車夢有了實現的可能。這時,滄州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相關領導全力跟蹤北京現代第四工廠項目。
然而,北京現代為了建設一座現代化的整車生産基地,要求項目佔地不低於3000至4000畝,同時,還需要幾十項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為此,滄州市拿出四塊項目用地供北京現代選擇,可直到簽約前一天,在具體選址上北京現代都未定準。他們認為,當時的滄州經濟開發區並非首選,但其他三地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
“只要有一線機會,我們就得拼盡全力,要把滄州人對開放的渴盼和對客商的熱情展示出來,讓人家體會到、感受到!”韓光普經歷了客商看地接待全過程。他回憶説,經開區有塊4000畝的土地,但不知道客商來不來看。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做足準備,用鐵管和竹板在地邊搭起瞭望臺,便於客商登高看清地塊全貌。
沒想到,這座瞭望臺三拆三建,前後歷時一年多,與北京現代落戶的故事一樣曲折。
第一次搭建,因為地裏種著玉米,怕客商看不到地塊全貌,瞭望臺搭了2米多高,後來聽説項目選址定在別處,只好拆掉。半年多後,項目又重新選址,於是瞭望臺連夜搭起來,可項目考察組依然沒來這裡,瞭望臺再次被人們失望地拆了。眼看項目快要簽約,因為所選地塊在交付時間上存在不確定性,北京現代項目考察組負責人臨時決定去看這塊地,瞭望臺又趕緊搭了起來。
與瞭望臺一起搭起來的,還有不斷提升的開放意識。“三四千畝土地,邊界比較長,為便於客商察看,我們連夜沿邊界插上彩旗。又怕彩旗低看不到,就準備了炮仗當‘烽煙’,勾勒地塊的四至。”韓光普説。
“滄州市的熱情與真誠,中韓雙方的同事都感受到了,確實讓人感動!”參與了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早期建設的現任韓方副廠長文相敏回憶説。
2014年12月29日,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最終簽約,地址就定在滄州經濟開發區。
但興奮勁還沒過去,更大的壓力就來了。項目方提出,簽約3個月後開工,兩年內投産。這意味著當地要在90天內完成拆遷補償、跑完開工手續,這在河北乃至全國尚無先例。
引項目需要熱情,建項目需要實幹。經開區成立12個專項對接小組,倒排工期、挂圖作戰。不只是經開區進入了“北京現代時間”,這個項目也成為滄州市“一號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總指揮的12個專門指揮部,由各副市長挂帥“出征”。最終,經開區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土地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到土地徵遷等21項前期籌備工作,確保了項目2015年4月3日正式開工。
從2015年4月3日開工到2016年10月18日第一輛整車下線,僅用18個月,這期間,北京現代建設者與滄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進行了55次項目推進對接會。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在同類規模工廠中建設速度最快,“滄州速度”由此誕生。
開拓新視野——籌建世界級汽車産業基地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落戶,拓展了滄州經濟開發區人的想像空間,他們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汽車産業是什麼樣子?又該如何打造國際競爭力?
日前,見到滄州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招商一部部長孫博時,他正拿著一張“2017版中國主流車企佈局圖”認真查看。“得學習、要拓展視野,不然幹不好招商工作!”他説。
經歷了10年高速增長的中國汽車産業,如今迎來了産業成熟期,呈現出增速放緩、保有量提升、廠商産能過剩三大特徵。特別是去年,全國汽車産量2901.54萬輛,銷量2887.89萬輛,市場供大於求,企業、産品間競爭格外激烈。
縱然有整車項目在手,也不能滋生一勞永逸思想。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建設,激活了我們的開放思維,也增強了我們的緊迫感,未來開發區要站在全球汽車産業發展的大勢上思考問題,更多考量如何能讓滄州汽車産業擁有國際競爭力。”韓光普説。
過去,滄州經濟開發區在招商引資時,將汽車和零部件産業定為“主導産業”。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落戶後,汽車和零部件被重新定義為“核心主導産業”。韓光普説,“核心”二字是關鍵。
前不久,滄州經濟開發區重新調整了産業規劃,謀劃建設滄州經濟開發區汽車産業基地。目前,已先期拿出8593畝土地,用來建設汽車和零部件産業園區。遠期規劃可達20平方公里,與汽車相關的産業用地,未來將佔到開發區總面積的1/2。
用地指標向核心産業傾斜,規劃發展也要有國際眼光。“要用最高標準、最先進理念來打造汽車産業基地,加快招商引資,聚合國際國內資源,為開發區聚集更多汽車和零部件産業項目。”滄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郭萬義説,他們參照世界知名汽車園區標準,目前正在謀劃打造員工公寓、標準廠房、倉儲物流、國際學校等配套設施,未來可以做到企業直接“拎包入駐”,無任何後顧之憂。
以整車製造為核心,又跳出整車製造,滄州經濟開發區正在努力躍上微笑曲線的兩端。一端在橫向上:開發區將圍繞北京現代整車項目,引進和培植衍生産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産業鏈招商,把汽車産業由整車向二級、三級配件生産延伸擴展,形成汽車研發、製造、物流、汽車金融、汽車後市場等完整産業鏈。一端在縱向上:看清汽車産業發展的大勢,與清華大學共建汽車研發中心,力爭在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和輕量化、智慧製造等方向上求突破。
開放新帶動——拉著政府服務向前跑
滄州建投廣潤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尹灝,對去年4月19日滄州市行政審批局的設立印象深刻。
行政審批局將他們公司報送的項目規劃許可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在規劃局、消防支隊、人防辦等聯合審批部門出具意見後,批復聯合審查合格。
“涉及8個部門,只用了7個工作日完成審批,這在以前不可想像!” 尹灝説。
尹灝並不知道,這項改革,其實就跟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落戶有關。
“之所以審批效率大幅提高,關鍵是將以前的串聯審批改為並聯審批了。要追根溯源,第一個在滄州市用這種方式對有關事項進行審批的項目,就是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滄州市發改委副調研員劉麗華説,“北京現代的‘滄州速度’,也是滄州主動順應開放發展新形勢而改革‘改’出來的。”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開工準備工作繁多,審批手續繁雜。按照常規情況,從市、省到國家部委,完成所有審批手續大約需要一年時間。而根據各方約定,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開工建設的前期手續必須在3個月內完成,而且要合法合規。
“期間還包括元旦和春節兩個假期。對於能否如期拿到全部合法合規手續,北京現代以及韓國方面都心存疑慮,我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郭萬義説。
完成這個項目,需要和時間賽跑。於是串聯審批與並聯審批同時運行的工作機制便應運而生。每一項都按程式、流程,成熟一個審批一個,成熟幾個審批幾個,按節點要求推進,速度快了很多。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落戶,帶動滄州市審批制度改革提速。
2016年1月1日,滄州市出臺了《滄州市項目聯合審批管理辦法(暫行)》,實行“一窗對外、分散審核、同步審批、限時辦結”審批模式,精簡重復提交材料171項;2017年,滄州市政府出臺《滄州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聯合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建設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的示範意義和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滄州後來實行的重點項目領導分級分包責任制,按照市級領導分包戰略支撐項目、縣級領導分包省市重點項目的原則,將每個重點項目分包到相關領導,形成了強有力的推進機制;2017年5月印發的《滄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力推進協同發展總體協調、信息收集匯總、項目引進落地機制、資源要素保障等九大體制機制改革任務,從中都能看到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成功經驗的“影子”。
開放倒逼下,滄州市政府項目審批改革走向了主動對接、主動服務。協調省市交管部門,建立了第一個韓文駕照考試系統;創新韓國工作人員醫療保險“按月繳費”制度設計;公安部門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附近及韓國人居住較多的西部新城區一些小區設立警務室,方便他們辦理居住證等手續和提供緊急服務;滄州市中心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設立國際部,方便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及配套企業員工就醫……
“北京現代落戶和滄州市主動服務相得益彰,我們將攜手向世界開放。”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廠長韓桂升表示,雖然建成僅兩年多,但滄州工廠已成為現代集團旗下評價最高的五星工廠,“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借助滄州的港口優勢,向世界出口滄州産的現代汽車。”(記者 龐超 張嵐山 張近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