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在廊坊市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窗口辦理業務。 記者 孟憲峰 攝
9月29日,筆者從廊坊市行政審批局獲悉,“雙創雙服”活動開展以來,該局制定出臺《廊坊市進一步推進企業登記便利化26條措施》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逐項出臺具體實施方案,推出“馬上辦、加速辦、網上辦、省心辦”,“四辦”服務承諾,為企業和群眾創新創業、發展生活,提供“流程最優、時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的行政審批服務。
群眾在辦事大廳展示剛剛辦下來的公司營業執照。 記者 孟憲峰 攝
推出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創新舉措,為企業開辦經營增便利
“沒想到廊坊行政審批服務的效率這麼高,今天我把準備好的材料拿過來後,工作人員不到1小時就給辦好了。”9月29日,在廊坊市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前來辦理營業執照的李先生對快捷高效的審批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廊坊市通過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實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登記制度,推行“證照聯辦”審批模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等一系列舉措,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大幅壓減企業開辦時間,企業登記註冊實現“馬上辦”,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加快市場主體培育。
廊坊市在河北省率先實施企業登記註冊全部“審核合一、一人通辦”。企業登記註冊由原來的“一審一核”改革為“審核合一”,受理、審核、發照全部由一人通辦,企業登記註冊時間從“一審一核”模式下的5個工作日壓減為“審核合一”模式下的當日辦結,企業辦照實現即來即辦、立等可取。
針對“準入不準營”難題,廊坊市力推“證照分離”改革,將燕郊高新區、廊坊開發區作為全省試點,通過取消行政審批一批、改為備案一批、實行告知承諾一批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等分類改革措施,把營業執照與能分離的許可類證相分離,實現持照即可經營。
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創新舉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市場主體的廣泛認可。據廊坊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張萬安介紹,截至8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34.32萬戶,比2017年底凈增2.47萬戶,提前一個月完成三季度目標任務。
全方位優化建設投資類事項審批流程,推動項目早開工、早落地
不久前,廊坊新奧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上善頤園交房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廊坊市行政審批局的工作人員提前來到項目現場實地踏勘,並在3個工作日內出具了該項目的核實報告。“這項舉措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成本。”上善頤園設計和規劃負責人許聰良説。
“這就是我們實行的建設工程規劃竣工核實‘預驗收’模式。”張萬安説,針對耗時較長的建設工程規劃核實事項,採取審批人員提前介入、變被動審批為靠前服務的模式,在工程項目收尾階段,項目單位準備申報材料和進行竣工測繪期間,提前進行現場勘查和規劃方案核實工作,在項目正式申報前完成80%的核實工作量。待項目收尾後,完成剩餘審批工作。
除了建設工程規劃竣工“預驗收”模式,廊坊市還針對建設投資類事項申報材料多且內容較為複雜、受理審查耗時長、申報人等待耗時長的情況,全面推行了“簡單接件”審批模式,將接件受理環節所需要辦理的初審、組卷、入庫等前期程式後置,企業申報人只需持法人授權委託書和本人身份證原件,在窗口提交審批所需材料,即可完成接件受理。
廊坊市還打破固有思維,創新審批事項管理模式,將審批事項根據辦理的難易程度細分為當場辦結類、當日辦結類、3日辦結類、5日辦結類、10日辦結類和承諾辦結類。通過實施審批事項分層受理、分層審批,使申報更簡單、審批更高效、服務更精準,推動綜合審批效能大幅提高。
加快標準化建設與模式創新,努力打造集規範化、精準化、現代化、集約化為一體的審批服務新平臺
在廊坊市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辦理各種事項的一次性告知書隨處可見。“我們對辦理每一項行政審批事項所需全部科室、要件、環節、流程進行梳理匯總,歸納製作成一系列行政審批事項全流程辦理清單,讓企業和群眾對所辦事項一目了然。”代辦中心負責人孟祥磊説。
廊坊市把企業和群眾要辦的“一件事”梳理成“一條線”,按照“跑路最少、辦事最多、用時最短”的原則對“一條線”上的多個事項進行優化、重組。推出“辦飯店”“開學校”“建賓館”等15類49種審批諮詢套餐,使申報人在審批諮詢環節就能把“一條線”上的事項一次弄清。
廊坊市開發了行政審批系統、電子證照系統、證照聯辦系統、審管互動平臺,對行政審批事項所需要件和辦事指南網上公開,實施網上流轉標準化,審批環節、審批時限、審批進度透明化,推行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反饋全流程網上服務模式,大幅提升行政審批服務現代化、信息化水準。
“去年5月16日,廊坊市行政審批局正式成立,開啟了廊坊‘一個單位牽頭、一個大廳辦事、一支隊伍服務、一個平臺保障、一枚印章審批’的審批服務新時代。”張萬安説,廊坊市行政審批局自成立以來,共辦結行政許可審批事項2萬餘件,日均辦理近百件,審批效能顯著提升,辦事企業群眾滿意度不斷增長。(通訊員 劉明 記者 孟憲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