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化類節目如何常辦常新
——來自《中華好詩詞》創新研討會上的思考
作為全國詩詞文化節目的先行者,河北省原創文化類季播節目《中華好詩詞》自2013年10月在河北衛視開播以來,不斷創新發展,在熒屏內外掀起一波波誦讀傳統詩詞經典的熱潮。近日在正定舉行的《中華好詩詞》創新研討會上,來自河北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該節目的製作模式和創新特點,對文化類節目的創新傳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堅守文化內核,讓古詩詞煥發新活力
《中華好詩詞》開播5年來,共播出8個賽季,是中國電視熒屏上播出時間較長的文化節目之一。河北衛視頻道總監冀國鋒告訴記者,“節目之所以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靠的便是始終堅持原創,從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不只是讓靜態的、呆板的古詩詞走上電視熒屏,更是要用畫面、聲音、動作等演繹出鮮活的場景,讓古詩詞在走出書本的同時還能持續煥發青春和活力。”
如今,文化類節目可謂強者輩出,那麼,一個“年長”的詩詞節目如何保持“年輕態”?冀國鋒表示,從2017年第五季開始,節目組營造了“詩詞桃花源”的舞美意境,比賽環節不再就詩詞説詩詞,而是延展詩詞産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淵源、名人典故等。2018年7月開播的大學季第二季,除了在舞美中借用中國傳統的梁柱、鬥拱等建築元素,寓意“國之棟樑”外,還在題型上創新設計了“一眼千年”等時尚互動環節,增強了節目的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互動性,讓觀眾眼前一亮。
“一直以來,《中華好詩詞》不斷對節目進行細節創新,用時尚、娛樂的手法營造談話場所,解讀和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古典詩詞走下神壇,實現‘曲高和眾’,也讓文化自信紮根到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心裏。”河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武鴻儒表示,如今“90後”“00後”成為綜藝節目的主力觀眾群體,《中華好詩詞》也在努力吸引他們的參與,以期讓更多年輕人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之久遠、後繼有人。
“《中華好詩詞》沒有引進海外模式,也沒有盲從選秀老路,而是立足自主創新,對傳統文化與電視表現形式更好結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黨榮認為,這檔節目開創了詩詞節目先河,引領了全民讀詩風尚,並逐漸成為一檔現象級的文化節目。其主題、基調、風格、底色,決定了它的品位是不俗的,這些都體現出了主流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
“作為詩詞節目的引領者,《中華好詩詞》創新了很多題型,拓展了詩詞的外延,豐富了詩詞的內涵,注重吸引年輕受眾,重視融合傳播,不僅喚醒了人們的‘詩心’,也呈現出了中華詩詞文化的時代價值,值得我們點讚。”在《中華好詩詞》中擔任大學士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深有感觸地説。
以創新為“徑”,實現文化和娛樂雙贏
開播5年來,《中華好詩詞》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當前中國電視文化節目強勢回歸的代表作”。無疑,該節目借助電視綜藝手段實現了古詩詞的“曲高和眾”,達到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但是,如何讓古詩詞與現代生活交融碰撞,獲得持續新生,成為欄目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人們常説‘詩達情、詩言志’,所謂‘情’是人文精神,‘志’是家國情懷。”肖黨榮建議,在下一步實踐中,應聚焦“情志”,對古詩詞加深理解,有所取捨,尋求更多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同時,節目自身要不斷尋找新的路徑,從理念、內容和形式手段上注重升級創新,注重加大融合傳播力度,不斷縮小與其他綜藝節目在量級、深度傳播上的差距。
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讓詩詞“飛入尋常百姓家”,是《中華好詩詞》的初心,也代表著節目的未來。著名編劇周振天認為,詩詞節目還需要向縱深發展,融入當代中國百姓的情態和生活語境之中,讓詩詞成為大眾的語境常態。“應該再拓展,但不是在詩詞的難度上拓展,而是讓其再回到民間。因為電視節目是大眾傳媒,不是詩詞研究會,應該讓觀眾看了以後能夠記住,所以更需要走向民間,這樣節目才能具有更蓬勃的生命力。”
“應該看到好詩詞的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在知識性和內容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是節目常辦常新應該考慮的問題。”著名作家梁曉聲認為,可以對現有的詩詞進行分類,比如反映人、故園、鄉愁的詩詞屬於一類,“這樣選手之間的互動,你提出一句他也必須在對應的這一類上回答出來,從而增加了趣味性,而趣味性又帶來了創新性。”
業內專家認為,用創新性語態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加文化認同,將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才能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讓更多觀眾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凝聚強大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記者 田恬 張曉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