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三屆十佳青年作家掠影

2018-10-26 16:10:01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張楚

  張楚,1974年出生,灤南人,現就職于河北省作協,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收穫》《十月》等雜誌,出版小説集《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樣黑下來的》《野象小姐》《在雲落》《中年婦女戀愛史》等。曾獲魯迅文學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首屆孫犁文學獎等獎項。

  創作感言:在我看來,青年寫作兼具自發性寫作和自覺性寫作的雙重特點,它既有莽撞的熱情、不著邊際的構建、肆無忌憚的破壞力,同時也有花蕾即將綻放時的顫抖和花朵盛放時的坦然。而中年寫作可能更體現出一種深思熟慮後的自知、自律、自省與自信。我希望以後的作品裏依然充盈著真誠的荷爾蒙氣息,而且,在觀察這個世界時,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王國維曾説,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文學無論是觀照現實還是重現歷史,都天然與時代發生著或明顯或隱蔽的聯繫,無論是虛構還是非虛構,文學都真切地表達著對時代直接或婉轉的認知。在日後的創作中,我要遵循藝術規律,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寫出更真誠、更富於時代特色的作品。

  孟醒石

  孟醒石,1977年出生,無極人,中國作協會員。曾參加詩刊社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高研班,獲第二屆孫犁文學獎、《芳草》漢語詩歌雙年十佳等獎項。

  創作感言:在智慧科技時代,我們彼此之間的交流,我們與下一代人的溝通,我們與未來的信息傳遞,反而變得越來越困難。自説自話,惡性循環。世界上肯定有一種事物,不需要密碼就能解鎖。當我們重讀杜甫的詩歌,感覺瞬間就被打開了。中國古典詩詞並非封閉守舊的,而是開放自由的,是蘊藏人類記憶與智慧的大數據庫。古代詩人都有一種求真意志,用詩歌對生存境況和生命體驗進行揭示與命名,對現實激發起深刻的盤詰之情,既問鬼神又問蒼生。反倒是我們後來者,題材越寫越窄,表現力越來越差,把大時代寫小了,把自己也給寫沒了。學習古典詩詞的藝術精髓,忠實于個人獨特的野生體驗,以求真意志抒寫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直擊靈魂深處,那裏或許有一條通向未來的路。

  金赫楠

  金赫楠,1980年出生,保定人,現就職于河北省作協,從事當代作家作品研究和評論。出版有文集《我們這一代的愛和怕》《我們怎麼做批評家》。曾獲首屆孫犁文學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等獎項。

  創作感言:作為寫作的文學批評,不是在指正、培訓作者,更不是教導讀者;確切地説,它也是文學寫作的一種,是以自己關於作家作品的那些文字,分享閱讀,分享自己關於自我內心和外部世界的種種感受和思慮。我的文學評論寫作,現在面對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個性化的語言方式、表達方式和切入文本的立場角度,擁有高識別度的批評聲音;二是如何找回初心,文學青年註定要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裏怎樣始終保障和保持文學的初心與文學批評的初心。

  梅驛

  梅驛,1976年出生,欒城人,小説作家,曾獲第二屆孫犁文學獎、第二屆《十月》青年作家獎、第六屆《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獎,作品入選2015年中國小説排行榜。

  創作感言:歲月就如一條河流,給了我理解社會的一點能力,給了我觀照現實的一點能力,給了我通過小説來表達的一點能力。而小説打動人的地方不在於這條河流多麼遼闊、多麼深邃、多麼波濤洶湧,而在於這條河流上那如夢如幻、那時隱時現、那搖曳生輝的光亮,這種光亮與理想和情懷有關,與精神和思考有關,既離不開太陽的照耀,也離不開清澈的眼睛。我願意為之努力。

  劉萌萌

  劉萌萌,1974年出生,秦皇島人,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散文集《她日月》,曾獲首屆孫犁文學獎、首屆《黃河文學》雙年獎。

  創作感言: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寫作者那裏,文學亦有著不同的意義。奔波在如夢的人生裏,平凡而渺小的我,怎可冀望將文學之意義説得清楚,看得透徹。站在此刻,回望來路,我看到的是一段混沌而充滿歧義的人生際遇。在我寫作的起點,昔日困苦掙扎的痕跡清晰可見,最初的寫作,正是建築在那片荒涼之上。于我,文學難以言説的意義,就在此時驀然出現了——那個清癯的男子這樣説過:“你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一點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同時,用另一隻手,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卡夫卡説出的,或許就是文學最為普遍而深遠的意義。

  青小衣

  青小衣,1972年出生,邯鄲人,中國作協會員,河北文學院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員。作品見於《詩刊》《中國作家》《鍾山》《作家》《光明日報》等。

  創作感言:生活中,我是一個沉默的人,不愛説話,但我真切地愛著這個世界。我追求的是在世俗中保持一顆熱愛的心,以垂柳的溫順來對待這個塵世。有力度、有痛感的詩歌是我喜歡的,但我認為生活中更應該有火苗和燈盞,所以,我願意手捧燈盞和花朵,微笑著靜聽萬物之聲和自己的心跳。文學是有聲音的,在寫作中,我也一直在試著發出自己的聲音,儘管它還不夠響亮,不夠動聽,也不具備獨特的音質,達不到深入人心的力量,但我會努力,並以此為起點,朝著詩歌的道路繼續前行,繼續呈現。我希望遇見的事物都是美好的,無論悲傷歡喜,都能找到觸動點,都能寫進詩歌中。

  張敦

  張敦,1982年出生,原名張東旭,棗強人。曾出版小説集《獸性大發的兔子》。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員。

  創作感言:這些年一直在寫,量雖不大,卻是生活中最大的亮色。初摸寫作之門時,我把文學創作當成個人對現實的一種挑戰。現在我感覺自己仍沒入門,想法略有變化,相較于挑戰,在創作方式上的探索才是最有趣的,必須不斷尋找新的表述,以實現個人的獨創性。不可否認,寫作之路是孤獨的,如同飛馳的列車在荒野與都市間穿行。車上的乘客都來自自己筆下。大多的座位還是空著的,需要不停地寫,把那些人從虛空中拉出來,對其説一聲,請落座。感謝大家的鼓勵,我把這當作寫作旅途中的掌聲,讓我感覺到溫暖與光明。

  程雪莉

  程雪莉,1973年出生,靈壽人,石家莊市作協副主席。著有《尋找平山團》《故國中山》等,曾獲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等獎項。

  創作感言:作為一名青年作家,恰逢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在享受時代福利的同時,要牢記使命和責任,繼承老一輩優秀文學傳統,沿著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道路,投入情感,不辭辛苦,踏實寫作。另外,青年作家要敏于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勇於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把文學種子撒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花園,驚醒生命的生機,呵護心靈的美善,對世界發出有溫度的聲音,開出正能量的花朵。今後,我將倍加努力,把目光鎖定腳下的土地,抒寫我們地域燦爛的歷史傳統文化、輝煌的紅色革命文化,繼續從歷史中尋找未來,謳歌美麗河北,講好中國故事,創作更多精品。

  吉葡樂

  吉葡樂,1977年出生,本名宋曉燕,故城人,寫詩和童話。曾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第二屆孫犁文學獎等。著有《月亮發芽了》《青乙救虹》等。

  創作感言:靈感作為思想情感的産物,大多數時候並不像枝頭的果實那般鮮明地顯露著,而是深深地藏于泥土裏,需要耐心等待,細心觀察、判斷,小心挖掘……最後,才會得到一塊紅薯、蘿蔔、馬鈴薯,或僅僅是一個小毛根。在得到之後,以塊莖呈現的作品,才如此清晰確定地擺在你面前,看起來平凡,但卻也有著生命的弧形和根須,有著飽滿的汁液和氣息。這時再回想未出土前的尋覓、培育、寄予的各種期待和猜測,會由衷地感嘆時間與生活的饋贈。何況,不管最終收穫到什麼,其過程本身足以令人喜悅。

  蘇明哲

  蘇明哲,1980年生,元氏人,筆名隨輕風去,中國作協會員,河北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網絡文學歷史題材作家。著有長篇小説《奮鬥在新明朝》《大明官》等。

  創作感言:隨著科技的進步,當前社會漸漸進入網絡時代,文學閱讀應當適應時代發展,在網絡陣地上擁有一席之地。網絡作家在商業化創作的同時,應當堅持正能量,堅持弘揚主旋律,堅持揚善抑惡。網絡作家不但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深入了解網民們的想法和動態。通過這些積累,寫出一部部反映時代呼聲,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