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貧先防,鞏固提升脫貧品質——訪魏縣扶貧和農業開發辦主任陳瑞學

2018-11-09 13:29:08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近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國家級貧困縣魏縣正式脫貧出列。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魏縣在全省首創的精準防貧機制在鞏固提升脫貧品質、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只有在消除貧困存量的同時,從源頭控制貧困增量,才能鞏固提升脫貧品質。”近日,魏縣扶貧和農業開發辦主任陳瑞學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建檔立卡識別貧困人口時,一些在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被排除在外,他們雖然與貧困戶家境相差不大,但不能享受扶貧政策。防貧機制將徘徊在貧困線以上的人群納入救助範圍,確保他們生活困難時得到救助,有效促進了社會公平,提升了脫貧品質。

  陳瑞學介紹,精準防貧重在未貧先防,其運行機制可概括為“1234”。

  創設一項保險。縣財政拿出400萬元作為防貧保險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費標準為全縣10%左右的農村人口購買保險,並通過購買保險公司第三方服務,實施入戶勘察核算,負責對符合條件的防貧對象發放補償金。此類保險不針對一個人,而是一類人,保險金多退少補,餘額結轉下一年度,實現了險種由定人定量到群體共享的轉變。

  劃定兩條界線。一條是組織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門,對全縣農村人口近3年在醫療、就學、災情等方面費用進行大數據分析,分類評定防貧監測線,將花費超過這條線的非高標準脫貧戶和非貧低收入戶納入防貧重點對象。另一條是防貧保障線,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國家現行農村扶貧標準的1.5倍為限,低於1.5倍的納入防貧範圍,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發放補償金。為防止個別對象未被大數據監測到而出現漏查、漏報,縣鄉村三級均接受農戶自行申報,符合條件同樣納入救助範圍。

  靶準三大重點。針對因病、因學、因災等致貧返貧高發因素,將有關對象及時納入防貧序列,每一類防貧對象在救助補償上劃分不同區間,經過審查、評議等程式認定後給予救助。

  實行四方聯動。通過縣、鄉、村和保險公司四方聯動,建立環環相扣、銜接順暢、高效快捷的運轉流程,嚴格執行信息收集、調查核實、評議公示、審批備案、資金髮放“五步工作法”。截至目前,魏縣共監測相關對象4089人。經核實符合因病因學因災救助條件的459人,發放防貧保險金310.4萬元,沒有出現一例新增返貧、致貧對象。

  “建立防貧保險只是暫時兜住了貧困底線,長遠看,增強群眾‘造血’功能、增加收入才是根本。”陳瑞學介紹,在發展勞務輸出、扶貧微工廠等就業扶貧及光伏、電商等扶貧模式基礎上,今後將重點推動扶貧産業園區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專業種植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黨組織紐帶作用,由龍頭企業與村委會、農戶簽訂三方協議,對園區生産的産品按協議價保底回收,保障農戶穩定收益。

  “脫貧摘帽只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扶貧防貧工作勁頭不能松、力度不能減,還要通過産業覆蓋、量身幫扶等措施,千方百計提高群眾收入。”陳瑞學表示。(記者 劉劍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