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富士康、維特根、美國JM等近30家世界500強企業先後落戶,京東方、中興、好麗友等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紮根發展;1511家外資企業在廊坊設立;國家級“5·18”經洽會逐步由河北省的地方性展會,成長為在京津冀乃至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級涉外展會……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廊坊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闊步邁向開放強市,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提供強力支撐。
從吸引外資的試驗田到改革創新的先行區,樹立全省開發區樣板
1992年,廊坊設立第一個開發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跨上了新臺階。隨後,全市開發區如雨後春筍相繼出現,目前,共有14個開發區,形成了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建設格局。目前,這些開發區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項目、90%以上的新興産業。今年1-9月份,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8.63億美元,居全省第二。
從最初吸引外資的試驗田,到外向型經濟的集中高地,再到如今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先行區,廊坊開發區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創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開發區建設發展,資金是最大的攔路虎。京南·固安高新區率先在全省引入市場化機制,同華夏幸福集團進行合作運營、聯合開發、收益共享,有效破解了資金、人才、服務等難題,成為全省開發區建設的標杆之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全市民營企業園區開發運營商逐漸成熟壯大,已有10家開發區採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進行建設。
同時,廊坊經開區、燕郊高新區、三河經開區等3家建區較早的開發區和京廊共建的北京亦莊·永清高新區,在整體開發運營上採用政府主導、政府投入的模式進行建設,園中園引入民營資本,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成果。
2015年,廊坊市批准廊坊開發區實施體制機制改革,在全省率先為實施縣域園區整合、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政策依據。按照全省統一部署,2016年,廊坊市將原有分散在各縣(市、區)的32個園區整合為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實行“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建設模式,集聚了發展合力和優勢。2017年,廊坊市政府成立開發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推動開發區實施機構編制、人事薪酬、審批局建設、投融資平臺建立4項改革,增添了發展建設活力。
圍繞六大主導産業集群多渠道招商引資,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
總投資280億元的第6代AMOLED新型顯示面板項目投入運營,全部達産後能滿足9000萬部智慧手機全柔性折疊屏需求;香河機器人産業港聚集行業領軍企業和研發機構80余家,百世金谷燕郊國際産業基地引進100多家高新高端企業;中信國安投資建設的國際一流特效影視製作基地投入使用,25萬平方米的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啟用……
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著力點和主戰略,廊坊以招商引資為主抓手,以“大智移雲”為首位産業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著眼打造新型顯示、大數據、電子商務、高端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等六大千億級産業集群,積極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歷史性機遇面前,廊坊組織各縣(市、區)、開發區瞄準世界500強和知名跨國公司以及大型國企、知名民企等,大力開展會展招商、專題招商、上門招商、委託招商、總部招商、主題招商、小團組招商等活動,並在北京、深圳、德國、斯洛伐克建立招商聯絡處,吸引國內外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廊坊。去年,廊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80%;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9%,創歷史新高;電子信息産業營業收入及增速、實現利潤、上繳稅金均居全省首位。
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有1511家外資企業在廊坊設立。截至去年底,廊坊市共有外資企業421家,投資總額139.98億美元,註冊資本69.1億美元,註冊外方認繳58億美元,主要來自韓國、日本、美國等地。
1984年,首屆河北省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暨出口商品貿易洽談會舉行,該會于2000年落戶廊坊,開創了廊坊市會展經濟時代。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5·18”經洽會成為國家商務部和河北省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國際性經貿盛會,也日漸成為廊坊投資合作、貿易洽談、展覽展示、技術發佈、政策解讀的重要平臺。
每年的“5·18”經洽會上,高端客商雲集,對接洽談合作,一大批立市重大項目紛紛簽約落地,有力地支撐了廊坊經濟發展。2018年“5·18”經洽會上,三大板塊23項高端論壇、專題對接和貿易展覽活動吸引了1422家機構和企業,共2079位嘉賓客商參展參會。廊坊市政府在會上與華為公司、江蘇商會、京東集團、蘇寧控股、華大基因等簽署9個合作協議,與中國東方航空、美國江森自控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高端戰略合作夥伴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對外開放。(通訊員 孫亞安 張迪 記者 解麗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