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2018-12-30 18:35:3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河北頻道消息(王彥蕊):一條雙向八車道的柏油路,將石家莊市藁城區的北樂鄉村一分為二,它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主城區通往所轄藁城區的必經之路,北樂鄉村村民喜歡稱之為“世紀大道”。大道北邊是日漸增多的高樓,南邊則是不斷建設中的村落。就在這不停息的變化裏,隱藏著北樂鄉村40年來的發展痕跡,以及北樂鄉的“樂鄉”之路。

  40年前,談到北樂鄉村,附近的人們想到的是“窮”“落後”“閉塞”等字眼。改革開放以來,北樂鄉村村民緊跟國家政策變化,改革土地制度、幹事創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漸漸擺脫了貧困之名。生活在北樂鄉村的老人們對此深有感觸,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後人講述著這種巨變。

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從北樂鄉村穿過的世紀大道 王彥蕊 攝

  北樂鄉村越來越富了

  備土、種植、送糞、拔草……薛五妮記得,1974年,他剛剛擔任村裏的會計時,全村9個生産隊的勞動力都集中在幹農活上,糧食産量卻不盡如人意。

  1978年,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1984年,改革的春風吹到了北樂鄉村,該村開始實行土地承包到戶,迎來了第一次巨變。

  曾擔任過北樂鄉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漢傑説:“以前糧食一年畝産八九百斤,土地承包到戶後畝産大約翻了一倍,糧食立即就夠吃了。”

  2005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同全國農民一樣,北樂鄉村村民歡呼雀躍。

  隨著土地制度變革以及機械化生産的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漸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勤勞的北樂鄉人響應國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號召,開始幹事創業,迎來了北樂鄉村的第二次巨變。

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北樂鄉村粉筆廠生産的彩色粉筆 王彥蕊 攝

  20世紀80年代以後,除了原有的粉筆廠,村裏還陸續出現了紙箱廠、化工廠等企業。村民裏有了老闆、有了職工,打破了以土地作為單一收入來源的局面。“企業多的時候有三十多家,比以前富多了。”薛五妮説道。“創業潮”為北樂鄉村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2002年之後陸續有外來企業入駐北樂鄉村,進一步促進了村民增收。利用企業入駐獲得的收入,村委會還為村裏修建公路、還清村集體舊債,開啟了北樂鄉的第三次巨變。

  “有了養老金心裏踏實得很,我每個月有1090元,每年還有1200元的取暖費。”王漢傑介紹道。由於企業入駐,該村村民從2017年開始享受到養老保險優惠政策。

  村民生活水準提高了

  傍晚時分,走進王漢傑家,能看到餐桌上擺放的豬肝等涼菜,以及餐桌旁的罐裝純凈水。在40年前,能每天吃上肉是村民們如何也不敢想像的。

  改革開放之前,北樂鄉村村民的日常飲食由玉米麵餅子和腌蘿蔔、腌白菜構成。初冬時節,每戶可以分配到一小車白菜,回家腌製成鹹菜,能一直撐到來年春天,全家溫飽得以勉強維持。1984年,土地承包到戶以後,饅頭逐漸取代了粗糧面餅子,成為村民的主食,人們的飲食結構也越來越多樣化。

  “吃得比那個時候好多了,肉類、蛋類都沒斷過。我家天天早上喝著羊奶哩。”薛五妮的妻子彭蘭英説道。

  食材挑選標準的變化讓王漢傑印象深刻:“以前窮,人們身上缺油,買肉願意要肥肉,現在都要瘦肉了。”

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北樂鄉村村民種植的蔬菜和收穫的水果 王彥蕊 攝

  村民劉俊素家則更重視飲食的健康,她和老伴兒在自家土地裏種植蔬菜、棉花、花生等,還養了雞和羊,平時除了家裏吃也分給親戚們。“不差那點錢,就為吃著放心、高興。”

  “穿得也好了,改革開放前,每個人一年只能憑布票領一丈七尺三的布。”當時負責物資分配的薛五妮記得很清楚。由於布的品質沒現在的好,而且一年做不了什麼新衣服,所以衣服破了人們也只能挂著補丁繼續穿。“現在衣裳多的是,舊了就不穿了,以前都是破了才扔掉。”

  生活越來越方便了

  “來電啦!”隨著深夜裏一聲大吼,人們陸陸續續起床往地裏趕。過不了多久,人們又開始慢慢往家走,等著下一聲吼。20世紀80年代,由於村裏總是停電,村民們在農忙時節深夜裏也要灌溉土地,要想把自家土地澆完,不知道要來回跑多少趟。

  當時村裏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洗衣機,大瓦罐,電視一開就再見。”由於供電不足,村民家裏的洗衣機、電視都如同擺設,無法使用。“後來村裏供電越來越好,2000年以後基本就不停電了。”薛五妮總結村裏的供電情況。

  除了供電,村民們冬季取暖、做飯也越來越方便。“以前一到冬天,買三四噸煤,每天用桶往鍋爐屋裏提,屋子的地都是黑的。”王漢傑回憶道。2016年,北樂鄉村開始統一安裝天然氣,政府對村民購買和安裝爐灶、使用天然氣産生的費用都給予補助。家家戶戶更乾淨、暖和了。

  外來企業的入駐,增加了村裏的集體資産,村委會對大街小巷進行了路面硬化,修建了公路。在修路之前,村民們飽受交通不便的困擾。1970年,王漢傑的哥哥在石家莊做手術,當他準備去醫院照看哥哥時,突然下起了雨,道路泥濘,一蹬一腳泥,騎著自行車的王漢傑怎麼也出不了村。等他趕到醫院時,哥哥的手術已經做完了。

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北樂鄉村如今的街道 王彥蕊 攝

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北樂鄉村公交站 王彥蕊 攝

  如今,不僅村內道路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北樂鄉村民外出也越來越方便。每10分鐘或15分鐘,就會有一輛572路公交車橫穿世紀大道,進入北樂鄉村委會大院;每30分鐘,就會有一輛556路公交車沿著世紀大道駛向石家莊火車站或藁城汽車站。村民們乘坐這兩路公交車上班、購物、外出遊玩。目前,石家莊地鐵3號線正在修建,北樂鄉村是3號線中的一站。南北方向的興安街、阿里山街、黃山街均已規劃完成,在不久的將來,北樂鄉村的交通將更加四通八達,村民們的出行也會更加方便。

  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了

  王漢傑雖然已經64歲了,但仍在村委會幫忙,發揮餘熱。閒暇時,他喜歡和老伴兒到處逛逛。“我們常從地鐵1號線的火炬廣場站出發,到市裏各大商場逛逛,有時去博物院看鴿子。”為了健康,村民們自發組建了兩個歌舞隊、一個走步隊,經常聚在一起健身、練習。其中,歌舞隊以老年人為主,除了自娛自樂外,他們還在村裏有喜事時表演節目。

改革開放40年 小村莊的“樂鄉”之路

北樂鄉飛翔歌舞隊正在表演 王彥蕊 攝

  1984年,村民劉俊素家買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現在這種電視機已經停産,只能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裕,這臺黑白電視已經換成了彩色電視。2010年,家裏安裝了無線網絡,智慧手機又漸漸取代了彩色電視,成為她主要的娛樂設備。

  跟待在家裏相比,劉俊素更願意出去遊玩。她經常參加村裏組織的旅遊活動,花很少的錢外出遊玩散心。“山東威海,杭州西湖,山西五台山,還有河北的五嶽寨、花溪谷、黑山大峽谷我都去過。”劉俊素説道。

  隨著村民生活水準的大幅度提高,北樂鄉村終於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樂鄉”。目睹改革開放40年來村裏發生的巨變,60歲的劉俊素感慨道:“現在的生活多好啊,以後北樂鄉村肯定能發展得更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