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林場石質荒山造林成活率達99%

2019-01-25 10:20:27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塞罕壩三道溝東坡,是一道坡度接近30°的石質山陽坡,曾被專家斷定種樹難活。如今,儘管時值寒冬,坡上數萬株樟子松樹苗依然迎風舒展,生機盎然,見證著塞罕壩的又一個綠色奇跡。

  這些樟子松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陰河林場副場長彭志傑的命根子。他隔三差五就要爬上山坡,實地查看樹苗生長狀況。

  “這些土叫‘頭皮土’。”彭志傑隨意撥開幾釐米厚的一層薄土,下面拳頭大小的石礫一個擠一個。“這些樹就是在石頭縫兒裏種活的!”

  2017年8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公佈,塞罕壩人倍受鼓舞、備感振奮,也開啟了生態建設再出發的征程。2018年5月,面對石質陽坡造林的世界級難題,儘管再造一畝林要倒貼500元,塞罕壩人向最後的1萬多畝石質荒山發起了總攻。

  石質荒山種樹,難度有多大?彭志傑伸出佈滿老繭的手比劃説,山上挖樹坑其實就是鑿石頭,震得手疼。最難的是搬運樹苗,山上無法澆水,上山前容器苗要澆透,一棵苗能達七八斤重。坡陡山高,機械上不去,全靠人扛騾子馱,就連騾子都經常累得撂挑子。

  沒有可借鑒經驗,塞罕壩人不斷摸索,總結出了大穴、客土、壯苗、覆膜、覆土等一系列嚴格的技術規範,實現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

  截至2018年年底,塞罕壩林場石質荒山攻堅造林任務基本完成,造林成活率達到99%。幼樹成林後,這片世界最大人工林場,森林覆蓋率將達到86%的飽和值。也就是説,除了道路、河流、濕地和防火隔離帶,塞罕壩已無林可造。

  但是,塞罕壩人又怎會停下追求綠色的腳步?

  由於人工純林抗災能力差,塞罕壩林場早在2013年便啟動了“雙萬工程”,即在1萬畝天然次生林內補種樟子松、油松等,形成針闊混交林;在1萬畝人工純林間補種雲杉等樹種,逐漸形成上有高層樹,下有灌木、草、花的復層異齡混交林。目前,“雙萬工程”試驗基本成功,梳理總結的技術規範將在全場推廣應用。

  “維持森林複雜性、整體性和健康狀態,是現代林業思想的核心,也是塞罕壩人在新時代接續進行生態建設的一次再出發!”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説。

  如今,塞罕壩的森林品質和生態價值仍在持續提升。統計顯示,塞罕壩目前每年涵養水源、凈化水質2.38億立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4萬噸。(記者 李建成 陳寶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