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碎片中探尋“國家寶藏” ——盤點2018年河北省考古領域新成果

2019-01-28 09:24:55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從舊石器到新石器,從青銅文明到遊牧文化,從雄安新區到塞北壩上……2018年,河北省田野考古調查累積行程約3000余公里,勘探面積約555萬平方米,發掘面積約14000平方米。日前,由省文物研究所主辦的“2018年度考古業務彙報會”在省會舉行,來自省內外的24支考古隊帶來河北省田野考古最新成果,接受來自國內外百餘位專家學者檢閱。

  雄安新區考古

  優化遺存分級

  尋覓“臨易”芳蹤

  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作為一項艱巨、浩大而系統的考古工程,由省文物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組成的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在2017年工作基礎上,于2018年3月至8月對新區起步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勘察和試掘,取得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考古完成了48處遺址、墓地的勘探,勘探面積213.5萬平方米。”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趙站護介紹,勘探結果表明,南河遺址、淶城村南遺址等16處遺址文物埋藏較為豐富。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選取多處古遺址或墓葬進行小範圍試掘,發現漢代、隋唐、魏晉、宋遼、金元、明清時期遺存。省文物研究所所長張文瑞表示,此次勘察試掘,有利於全面了解遺存埋藏狀況、本體特徵,有助於優化遺存分級,為雄安新區文物保護利用和考古工作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容城縣南陽村的南陽遺址,2018年考古收穫頗豐。“發現1處西周、春秋遺址,解剖2處戰國夯土城垣遺存,出土遺物以陶質、骨質、銅質、鐵質最常見……”南陽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張曉崢介紹,現初步確定了南陽遺址文化遺存縱跨年代。更重要的是,此次考古發現的戰國中晚期夯土城垣,為尋找春秋早中期燕桓侯遷“臨易”城邑,提供了重要線索。

  彙報會上,專家們指出,雄安新區是一座希望之城、未來之城,2018年雄安新區各項考古工作科學有序,不僅充分運用了數字化信息採集技術,且為雄安區域東周、漢代城市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載體和範例,進一步推進了白洋淀區域生態環境演變、人與自然互動關係研究等工作,為延續新區歷史文脈、服務新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石器時代考古

  舊石器成果豐碩

  新石器新成果不斷涌現

  彙報會上,河北省石器時代考古發掘成果令人備感振奮。參與彙報的24項考古成果中,有7項屬於舊石器考古,有3項屬於新石器考古。其中,在舊石器考古領域,在馬圈溝遺址新發現了20余個160萬年前草原猛犸象腳印,影響深遠,意義非凡。

  草原猛犸象,是生活在北方嚴寒氣候下的一種古老哺乳動物,根據最新考古研究資料,其生存年代距今170萬年至10萬年。此次發現位於馬圈溝遺址魚咀溝1號地點,該地點目前發現7個文化層、3個化石層,其中在第5文化層發現了清晰完整的草原猛犸象腳印20余個,周圍還散佈有石製品、動物化石78件。

  “可以這樣暢想:當時魚咀溝一帶地處湖泊邊緣,形成較厚的淤泥,大象在這裡喝水覓食時,淤泥被踐踏,留在沙層內的足跡坑多被淤泥充填……”馬圈溝早更新世舊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王法崗介紹,2001年至2005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馬圈溝遺址發現66個草原猛犸象腳印化石和166萬年前人類餐食大象的活動遺跡,改變了草原猛犸象起源歐洲中心説,將東亞地區人類起源時間推至距今約200萬年,“此次發現,為進一步研究泥河灣早期人類行為、生存環境補充了新材料。”

  彙報會上,包括著名考古學家徐光冀先生在內的國內權威專家學者們,既讚賞了河北省2018年度的舊石器成果,同時對新石器考古領域的新成果興趣濃厚。他們認為,尚義縣的四台遺址文化面貌複雜多樣,具有獨特的考古學文化特點。康保縣的興隆遺址揭露出新石器時代遺存,為構建壩上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係,探索社會各方面內容提供了重要材料。崇禮區的鄧槽溝梁遺址表明,該區域早期受到北方興隆洼文化的影響較多,中期受到河北中南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影響較大。

  省文物局原副局長、河北省泥河灣東方人類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謝飛指出,舊石器考古成果不斷,説明河北省在該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今年,新石器考古成果也不少,值得鼓勵,但我們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希望明年可以看到更多新石器考古成果,為進一步揭示古人類的活動和演變提供更多實物資料。”

  古城址考古

  尋找“失落之城”

  破譯諸多謎團

  古城址,與相對單一墓葬,蘊含著更豐富的歷史信息、更系統的歷史結構。其考古工作,量大而時間久,因此在考古界往往不是“一個人一座城”,而是一群人,乃至幾代人,堅守一座“失落之城”,為的就是從黃土、沼澤、風沙、冰雪中去提取那些湮沒的信息、資源,破解歷史謎團,建立科學的解構體系,甚或去“復原”失落的建築古跡和歷史場景等。

  河北省古城址考古領域成果頻出——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村及冰雪小鎮建設項目重要組成部分的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又稱太子城遺址),于不久前成功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2018年,該遺址發掘6500平方米,基本搞清城墻與甕城墻的營造方式,出土了鴟吻、嬪伽、鳳鳥等建築構件……“太子城遺址已基本確定是金章宗駐夏的泰和宮。該城址的考古發掘,對研究金代行宮選址與營造研究有重要意義。”太子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黃信説。

  柏人城遺址,位於邢臺市隆堯縣城西的雙碑鄉境內,不久前進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成為全國34個入圍項目之一。該遺址城墻現存部分高6米多,周長8017米,佔地面積約4平方千米。“2018年發掘揭露灰坑147個、灰溝4條、墓葬6座、房址2座、水井3個,出土陶、銅、鐵等標本2800余件……”邢臺市文物管理處副研究員周海峰説,柏人城遺址是中國北方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東周秦漢城址之一,其發掘對認識東周秦漢地方城市歷史沿革、城內佈局及功能分區意義重大。

  此外,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鄴南城宮城區、大名府故城遺址……通過多學科、多部門的有效參與,河北省在古城址考古領域取得持續突破。對此,徐光冀先生指出,城址考古是一個龐大工程,説考古要動土,但也不是瞎動亂動,要減少重復勞動,要有規劃目標,要有理論方法。(記者 龔正龍 劉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